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周期理论的文献述评

发布时间:2017-01-05 17:59

  本文关键词:世界经济周期理论的文献述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世界经济周期理论的文献述评

宋玉华 徐前春*

  内容提要 大量研究发现,世界经济周期是客观存在的,是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运动的内生形态,具有不同于封闭经济条件下的特征。各种冲击的综合作用和特定国家或地区经济周期的跨国传导生成了世界经济周期,在这个过程中,世界贸易和金融交易提供了传导的渠道,而“锁模”是一种重要的传导机制。本文的综述发现,制度和世界经济周期具有重要联系。

关键词 世界经济周期 生成机制 传导机制

的经济周期联系,发现在这两个时期内,这些国家

一 引论

一个国家经济发生的周期性运动,会通过国际经济交往在国际间传导和扩散,并发生变化,形成世界性的经济周期,有时其本身就是世界经济周期在国家区域中发生的一种形式。Mitchell(1927)在70多年前就认识到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研究经济周期,“出于理论应用的目的,需要一个对繁荣和衰退周期性交替的系统记录,涵盖出现这种现象的所有国家,并且设法弄清楚这种波动重复发生的特征”。世界经济环境不断演变,各类国际市场的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强,自由企业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扩散,私有金融资产和资本商品的数量不断膨胀,这些为经济周期在世界范围内相互联系的增强提供了基础(Zarnowitz,1985)。而且,国际商品贸易和金融交易迅速扩大,国家制度和国际制度不断优化,一国经济对外部冲击的敏感性增强,各国经济运动越来越协同一致,经济周期跨国联系不断增强。

Morgenstern(1959)比较了美国、英国、前联邦德国、法国等四国在金本位时期(1879~1914年)和两次世界大战的间隔时期(1919~1938年)

期·

的经济周期都有很强的同相联系,而且金本位时期比后一个时期的联系程度更强,显然统一的本位货币制度加强了经济周期的跨国联系。Dellas

(1986)发现四国间几乎存在长久的、同一的经济周期。Canova和Dellas(1993)认为世界经济中的一些共同因素,如石油冲击、国家间相似的经济政策安排和共同的技术进步等使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周期运行越来越协同一致。Ravn(1997)的经验研究进一步表明,在样本国家间,除政府支出显示了较弱的正相关性外,其他经济变量(包括产出、消费、投资、出口和进口等)都显示了很强的正相关性,表现出显著的跨国协同运动性。这些研究显示国别经济周期(nationalbusinesscycle)的跨国

  *宋玉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310027 电话:0571-87968695 电子信箱:elapple@zju.edu.cn;徐前春:浙江大学玉泉校区23舍305室 310027 电话:0571-87931328。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世界经济周期理论研究”(批准文号:02AGJ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感谢国家社科基金提供的资助。本研究得到美国密西根大学SusantoBasu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江浩的支持,参加南开大学“世界经济周期理论”主题研讨会的陈宝森、薛敬孝、张幼文、陈继勇等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在此一并致谢。同时感谢两位匿名审稿人的有益评论和建议。当然,文中的遗漏和错误应由作者负责。

宋玉华 徐前春  

运动是存在的,并且具有共同的生成因素和表现特征。

Gerlach(1988)用谱分析技术研究经济周期的跨国行为,发现大量国家的产出运动在经济周期频带上是相互联系的,并首次用谱概念定义了世界经济周期:世界经济周期就是多国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动在一定的周期频带上的高度相干性存在。Canova和Dellas(1993)给出了世界经济周期定义的简单描述:世界经济周期是指在国别总量经济的跨国周期性行为中存在的共同特征。Gregory等(1997)也有相似描述:全世界(国家)的经济时间序列(数据)表现出一个序列相关的共同特征。这些定义都阐明了世界经济周期的本质内涵,但是,显然不够完整并缺乏一般性。综合前期的研究,给出本研究框架下的世界经济周期的概念:世界经济周期就是在世界经济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某些特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世界主要国家的实际经济活动呈现同步的扩张、衰退、萧条和复苏,表现出高度相似的周期性运行形态,这种运行形态会重复发生,最终形成持续时间不同的世界经济周期运动①。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提供了这一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Kydland和Prescott(1982)、Long和Plosser(1983)的开创性论文奠定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基础,后经King和Rebelo(2000)等的发展,逐渐形成对现实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现象富有解释力的较为完整的理论。世界经济周期理论主要以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为基础,其基本理由是:

第一,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将宏观经济波动基本归结为由外生实际因素冲击所致,如偏好、要素禀赋和技术等因素的外生冲击。后来的研究,如Long和Plosser(1983)、King和Plosser(1984)、King(1991)、King和Rebelo(2000)等,较为成功地将货币等方面因素结合到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增强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现实经济活动的解释力。更为重要的是,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较好地统一了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波动,提供了对现实经济活动较为全面的解释。

第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提供了一种封闭经

世界经济周期的研究一般分为四个区段: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前时期(1913年以前);两次世界大战的间隔时期(1919~1938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50~1972年);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73年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期间,经济周期

的扩张期特别长,大约平均持续10年,有些扩张持续20年,而且有几个国家(如日本及前联邦德

①世界主要国家是指在不同的历史时段中能对世界经济

济中多部门经济传导从而导致经济整体协同运动的基本思想,其基本要旨是某些部门的产品作为其他部门的生产性投入从而提供冲击传导的渠道,经济主体的偏好等因素则维系着这种运动的持续性。世界经济周期的生成和传导机制理论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以更为复杂的机制实践着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这些思想。

第三,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主要使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且在模型结构和参数设定等方面不断拓展。更为重要的是,在经验应用方面,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计量方法不同的技术,即校准技术(calibration),该技术强调将模型经济的模拟结果与实际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进而依据差异对模型的结构和参数等进行调整,以完善模型对经济现实的解释力(Gregoryetal.,1997;Backusetal.,1992、1994、1995)。

这些分析显示,作为世界经济周期理论的基础,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确实具有其合理性。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初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兴起,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的发展。本文以下内容将这样展开:第二部分描述世界经济周期的特征;第三部分介绍世界经济周期的测度和数量分析技术;第四和第五部分论述世界经济周期的生成和传导机制;第六部分做出总结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二 世界经济周期的特征

运行产生重要影响的国家,这些国家某种共同的经济运行形态将导致世界经济产生同样的主体性的经济运行形态。

* 2004期67·

  世界经济周期理论的文献述评

国)的经济根本就不曾经历负增长。世界经济周期总体来说,扩张期变得越来越长,衰退期相对越来越短,呈明显的非对称性特征。

在对世界经济周期的特征进行具体分析时,人们发现模型经济的模拟结果和实际数据的统计结果出现了差异,这种差异被Backus等人称之为数量异常(quantityanomaly)和价格异常(priceanomaly),表现为:各国实际产出之间的相关程度高于生产率(索洛剩余)的相关程度,各国的生产率(索洛剩余)之间的相关程度高于消费的相关程度,而模型经济显示消费的相关程度高于生产率(索洛剩余)的相关程度,后者又高于产出的相关程度;各国的实际投资和就业趋向于正向相关,模型经济则显示负向相关;实际贸易条件和实际汇率的波动性比模型经济的模拟结果要高。

这里只对实际经济数据序列所反映的世界经济周期的特征进行综述,这是世界经济周期的真实特征。Baxter和Stockman(1989)、Backus和Kehoe(1992)、Stockman和Tesar(1992)、Basu和Taylor(1999)、Morsink等(2002)研究了世界经济周期的主要特征,包括:

1.多国的产出总量和产出增长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2.多国的索洛剩余具有正相关性,但其相关程度比产出低;3.多国的消费具有正相关性,但略低于产出的跨国相关程度;4.多国的投资和就业具有正相关性;5.工业化国家的衰退程度在20世纪90年代比七八十年代要轻,复苏的持续时间和前期衰退的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重复衰退和深度衰退已经减少;6.1973年后(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国家间消费和产出的相关性增强,国家间的同步衰退变得更为普遍,而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经济衰退显示出差异,不同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进入衰退的时间明显不同;7.和19世纪末期相比,近几十年所有的衰退伴随着私人固定投资的收缩,国家间的投资同步收缩,影响力更大;8.投资的收缩对世界经济衰退有重要作用,在世界经济的衰退和复苏中,存货的作用正在逐渐减弱;9.国家间证券价格波动的波峰通常领先于产出的波峰,而波谷大致同步,国家间证券价格衰退的同步性比国

期·

家间经济衰退的同步性要强;10.国家间利率波动

的波峰通常领先于产出的波峰或紧随产出波峰之后,利率达到峰值前的持续上涨和经济的持续衰退有很强的正相关性。

此外,Nadenichek(2001)等对多国的进出口、贸易余额和贸易条件同产出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证明进出口同产出有顺周期关系,国际贸易余额同产出存在非周期关系,而国际贸易条件同产出有逆周期关系。从大量数据和历史事实中获得正确的世界经济周期的特征,必须采用合理的世界经济周期测度技术,而世界经济周期的数量分析技术为其特征(特别是特征的数量异常和价格异常)的理论解释提供了手段。

三 世界经济周期的测度和数量分析技术

世界经济周期的谱分析技术、周期特征的统计测度技术和数量模型及数据拟合技术构成了世界经济周期测度和数量分析的主要技术。在这方面,Engle(1974)、Sargent等(1980)、Kydland和Prescott(1982)、Long和Plosser(1983)、King等(1991)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测度和数量分析技术主要局限于封闭经济条件下基础的经济周期理论研究。Dellas(1986)、Backus等(1992、1994和1995)、Mendoza(1991)、Canova和Dellas(1993)、Ahmed等(1993)、Ravn(1997)和Nadenichek(2001)等则把这些技术成功地发展和运用于开放经济条件下,逐渐形成了世界经济周期的测度和数量分析技术。

在进行世界经济周期的研究时,必须首先对历史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处理。一般的数据处理方法假定时间序列数据只由趋势成分和周期成分组成,然后采用趋势剔除技术(detrending)剔除数据序列中的趋势成分,得到非趋势成分,即周期成分,作为世界经济周期研究的数据序列。主要的趋势剔除技术包括LT趋势剔除(lineardetrending)、HP趋势剔除(Hodrick-Prescottdetrending)、RW趋势剔除(RWdetrending)和BN趋势剔除(Beveridge-Nelsondetrending)等。经验规律显示,使用HP趋势剔除技术处理后的

宋玉华 徐前春  

数据序列适用于周期介于7~10年的经济周期分析,而且HP趋势剔除技术对各类数据处理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因此在实际分析中被大量使用。1.世界经济周期的谱分析技术。谱分析技术特别适合对经济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周期特征分析,它能够确定任何经济时间序列数据的变化怎样被周期运动所影响,以及如何确定这种经济的循环周期。谱分析技术可以测度某一国家经济总量数据的单位变动引起其他国家总量数据变动的程度,进而确定世界经济周期的数量特征。谱分析技术主要包括交叉谱分析技术(cross-spectrum)和谱的相干性分析技术(spectrumcoherence),它们能够确定世界经济周期的存在性及周期本身的特征。

2.世界经济周期特征的统计测度技术。世界经济周期的特征用总量数据的波动性、协同性和持续性来测度,分别衡量经济周期的幅度规模、扩散性、传导性及周期的持续性和预测性。大量经验研究发现,可以用统计方法的标准差来测度经济周期的波动性;交叉相关分析技术(cross-correlation)适用于协同性分析,变量运行的正相关性就显示了周期的协同性特征;用向量自回归技术(VAR)来测度持续性是特别适合的技术,而确定滞后长度是这种技术运用的关键,AIC方法(Akaikeinformationcriterion)、HQC方法(Hannan-Quinncriterion)和LR方法(Likelihood-Ratiotest)都建议2个单位的滞后长度是最优选择,这被Ahmed等(1993)、Ravn(1997)等的运用所证实。

3.数量分析模型及数据拟合技术。任何世界经济周期的总量模型必须能够解释世界实际经济数据所反映的关键周期特征,如多国间的产出、消费的相关性及跨国的贸易盈余及贸易赤字等,这些周期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模型选择的种类,并对发掘经济波动的外生根源有所启示(Stockman,1990)。这是对世界经济周期模型在复现世界实际经济数据特征时提出的基本要求。

世界经济周期的标准模型经济(Benchmarkmodeleconomy)在模拟世界经济数据序列时通常会在两个方面出现巨大差异,即所谓的数量异

常和价格异常。这些“异常”激起了学者们的巨大兴趣,成为世界经济周期理论和模型构建方面重要的研究领域。人们力图拓展世界经济周期模型,以便完全或最大限度地复现世界各国经济数据所反映的共同特征。

对模型的修正和拓展首先是对外生冲击进行考虑,Stockman和Tesar(1992)对模型的拓展是引入非贸易商品,结果发现只是可贸易商品的消费而非全部商品消费,在模型经济里反映出比数据序列更高的跨国相关性,在这种情形下,消费的数量异常被全部转移到可贸易商品的消费上。同时,他们对偏好冲击重新进行考虑,在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中加入一个偏好冲击来连接消费数量和相对价格,结果显示,这能够降低模型经济的跨国消费联系和可贸易商品消费的跨国联系,然而,它对贸易条件的波动性几乎没有影响。Costello和Praschnik(1992)在模型中引入石油价格冲击,这显著增强了石油进口国的贸易条件的波动性,并且降低了模型经济的跨国消费联系。

人们试图在模型经济中引入对国际资产交易的限制,从而形成一种不完全的市场经济,改变经济主体使用国际金融市场来分散风险的能力,进而改变各种宏观变量的跨国联系。Kollmann(1990)在模型中研究一种经济主体只交易一种无风险债券的经济,结果发现模型经济的跨国消费联系降低了,但仍保持比产出联系更高的相关性,跨国的投资联系也显著为负。Baxter和Crucini(1993)引入另一种只存在一种无风险债券交易的经济,结果显示,模型经济中产出比消费有更高的跨国相关性,满足了数据的统计特征要求,但是消费、投资和就业的跨国相互联系却异常为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这些模型在某种程度上把消费、产出和生产率的数量异常转移到了其他变量上,正如Stockman和Tesar(1992)在处理消费数量异常时的情形。Kollmann(1995)、

①标准模型经济的基本框架是对Kydland和Prescott

(1982)的封闭经济的实际经济周期模型在两国背景下的扩展,并对生产率冲击和政府购买参数进行了重新界定,而且标准模型经济取向国际间自由的商品贸易和资本流动。

* 2004期69·

  世界经济周期理论的文献述评

Baxter和Crucini(1995)等扩大了对国际资产交易的限制,在模型中引入不完全的国际资产市场模型,结果发现,模型经济的跨国消费联系降低了,但是产出、投资和就业的跨国联系却异常为负。

人们为了解决价格异常,采取在模型中引入货币变量的方式。一种方式是Grilli和Roubini(1992)、Schlagenhauf和Wrase(1999)所采用的,把卢卡斯的流动性模型引入到开放经济中,形成包含货币流动性概念的世界经济周期模型,结果显示,模型经济产生了诸如贸易条件和汇率等相对价格的巨大波动性,几乎满足了数据的统计特征,但是他们缺少数据统计所反映的波动的持续性;另一种方式是Cho和Cooley(1995)在拓展封闭经济的实际经济周期模型时,把体现货币和价格特性的劳动和商品合约包含进模型中,这使模型经济产生了一种较为强烈的相对价格波动。

为了进一步研究价格异常,人们在模型中又引入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期望国际市场的不完全竞争结构所导致的价格歧视将会引起相对价格的巨大变动。Lapham(1991)的研究发现,引入不完全竞争的国际市场结构,确实增大了模型经济中相对价格的波动性。但是,他们的研究框架没有形成世界经济周期模型所使用的总量动态一般均衡体系,无法形成一种普遍性的解释力。近期的文献对模型的修正采取了更为大胆的假设,Heathcote和Perri(2002)在一种两国两商品(Two-CountryTwo-Good)模型框架中假设存在一种没有任何国际金融资产交易的情形(financialautarky),这种假设自然远离国际经济现实,然而这确实使国际商品贸易的波动更为剧烈,因为经济主体再无国际金融市场帮助他们分担国际经济活动的风险。结果,模型经济中贸易条件的波动性和实际数据所反映的非常相近,并且同时解释了跨国的产出、消费、投资和就业的相关性,但无法解释实际汇率的跨国波动特性。

研究发现,迄今为止仍然没有形成成熟的世界经济周期模型来准确复现世界经济时间序列数据的特征,这有待于理论和方法的进一步发展。

人们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基本事实,即仅仅

期·

采用只含有技术冲击的实际经济周期模型作为世

界经济周期模型的基础,在复现世界经济时间数据序列的特征时会出现无法克服的问题,如不能解释非贸易商品对可贸易商品的相对价格和它们的相对消费量之间的近零联系;严重低估贸易余额的标准差,低估其波动性等(StockmanandTesar,1995)。而加入偏好冲击,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这说明世界经济周期模型应该是以包含技术和偏好冲击等多种因素的实际经济周期模型作为基础,这符合Long和Plosser(1983)等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思想。成功的世界经济周期模型,既能定性也能定量地模拟实际数据观察和事实观察。

在设定基本假定的前提下(即劳动力跨国的非流动性和劳动的不可分性),以及在修正技术和偏好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开放经济形态中,国际商品贸易和金融交易进入模型,对技术和偏好的重要性产生影响),建立一个世界经济周期的基本模型框架,来说明人们在解决模型经济和实际数据间存在的数量异常和价格异常时形成的有关世界经济模型的基本思想:

Y=AKTL1-TYt=Xjt+Xjt

j

T

NT

T**Xjt=xjt+xjt+xj1t+xj2tNTNTNTXjt=xj1t+xjt

(1)(2)(3)(4)(5)(6)(7)

t

NT

*

*j2t

Njt+Ljt=1

Kjt=Ijt+(1- )Kj,t-1Ijt=xj1t+x+x

∞t

t=0NT

j1t

Z=UE0∑[kU(xht,xht,xft,Lht)+

T*

k)U(xft,xNft,xht,Lft)

(1-(8)

(1)式表示简单的Douglus生产函数,A表示外生冲击(包括技术等因素),(1)式只是表示经济主体的基本生产模式,它可以独立存在;(2)式表示两个国家(j代表母国或外国)在t期的产出由可贸易商品(Xt)和非贸易商品(Xt)构成;(3)式表示某国t期可贸易商品构成国内的消费品(xjt)、国外的消费商品(x*jt)、国内的资本投入品(xj1t)和国外的资本投入品(x*j2t),*表示相对于一国的外国;(4)式表示t期的非贸易商品构成国

T

NT

博泰典藏网btdcw.com包含总结汇报、农林牧渔、出国留学、自然科学、求职职场、表格模板、外语学习、高中教育、资格考试、经管营销、工程科技以及世界经济周期理论的文献述评_宋玉华等内容。

本文共2页12


  本文关键词:世界经济周期理论的文献述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53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353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8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