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海外项目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本文关键词:论世界经济体系向板块与网络状并存结构转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 要:党建工作是国有企业的重大特色和独特优势,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海外项目党建工作,为企业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知名企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关键词:海外项目;对策建议;党建工作
一、海外项目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1)坚持“四个同步”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在组织建设上努力做到“四同步”:一是在成立国外工程项目部时,按党章规定同步建立党的组织;二是项目的施工生产任务和党务工作同步安排;三是生产经营业绩和党建工作成效同时考核、评价;四是每年在“七一”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时,对“一先两优”同时进行表彰。按照“内外有别,内部坚持,外不公开,运转正常”的工作机制,以注重实际、小型多样、分散灵活的方式,在项目内部扎实有效开展党建工作,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位。(2)坚持“三重一大”落实,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保证作用。积极落实民主集中制,坚持执行“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集体讨论决策制度。同时,注重发挥员工群众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每年组织员工群众对各级领导班子进行民主测评,把员工群众的认可度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重要内容。(3)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动作用。一是以爱国爱企爱岗为主线,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当地法律法规及风俗文化教育。二是积极为员工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特别是安哥拉项目,开辟了生态农场和养殖场,大大提高了员工的生活质量。三是重视员工健康和劳动保护,积极做好疾病和安全的防控工作。四是完善外籍员工激励机制,重视外籍员工的业务培训和福利待遇。五是把“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南宁精神带出国门。安哥拉公司资助修复安哥拉洛比托市6号学校等。
二、海外项目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党建工作发展不平衡。个别项目忙于施工生产,党组织处于活动不正常、作用不明显的状态;部分兼职党支部书记对党建工作重视不足,影响了党支部作用的充分发挥。(2)海外党建工作机制有待完善。海外所在国的社会环境限制和项目工期紧张等客观因素影响,党的活动开展随意性大,党建工作的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有待提高。(3)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待改进。海外业务点多面广线长,党员高度分散、流动性大,党内教育活动难以覆盖所有基层党员。(4)思想政治工作有待加强。员工逐步本土化是海外项目的发展趋势。中外员工文化背景、政治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的不同,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5)员工业余文化生活比较匮乏。受所在国客观条件限制,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单调。基于安全考虑,项目对员工的生活范围和生活方式提出一些限制。(6)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的安全保障工作难度较大。部分海外项目所在国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较差,自然灾害、绑架抢劫、党派斗争以及地方性疾病传染时有发生,对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员工的安全管理造成了较大影响。
三、加强海外项目党建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突出完善海外项目党建工作体系,实现基层党建“三个覆盖”。1)建立健全海外项目基层党组织,做到组织建设全覆盖。根据党章规定和项目实际,合理设置党的组织。在较大项目设立党工委,在中小型项目设立党支部;在党员流动性较大的分项目,设立党小组。对个别流动分散的党员则划入相近的项目党组织进行管理;对没有合适项目支部可划入的,由项目总部机关的其中一个党支部负责代管。2)完善海外项目工作制度,做到运行机制全覆盖。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中心组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涉外保密和维护国家安全制度》等,进一步明确海外党组织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建立健全相应的党员信息管理库,做好党员的动态管理。3)加强党建信息化建设,做到党内交流网络全覆盖。针对海外项目党员大多比较分散、偏远,完全集中过组织生活不现实的客观情况,项目党组织充分利用内部加密网络、视频、电子邮件、QQ、传真等现代化的信息工具,搭建内部交流平台,随时与分散工作的党员保持联系,确保党建信息覆盖到位。
(2)突出服务中心工作,抓好党建工作“四个结合”。1)海外党建工作要与创“精品工程”相结合。紧密围绕生产实际,将党建工作这一政治优势转化为生产经营的优势。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管理提升活动,带动员工创新创效,推进精品工程建设。2)海外党建工作要与创“党员先锋工程”相结合。通过各种形式和载体,激发党员立足岗位、争当先锋。强化共产党员的身份意识、责任意识和先进性意识,时刻警醒自己的言行。3)海外党建工作要与创“阳光工程”相结合。抓好干部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坚决反“四风”,持之以恒落实“八项规定”。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4)海外党建工作要与创“和谐工程”相结合。首先,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加强与我国驻外使馆联系,突出抓好项目驻地的安全防范工作。其次,确保员工的生活质量。因地制宜完善员工的工作、生活、文化、医疗设施,缓解海外项目驻地生活条件艰苦、医疗设施匮乏对员工工作生活造成的困扰。再次,构建良好的社会关系。党组织要协助项目加强对外协调交流,发挥海外项目党组织在对外沟通交流、理顺关系、调解矛盾的重要作用。
(3)突出抓好队伍管理,确保人才建设“三个到位”。1)加强员工思想建设,确保思想教育触角延伸到位。一是抓好保密意识教育。教育党员和员工自觉保守国家秘密和企业商业秘密,不参与所在国和地区任何有损党和国家利益的活动。二是抓好涉外规范教育。树立“涉外无小事”理念,始终把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宗教、文化以及涉外纪律作为培训教育重点,常抓不懈。三是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认真抓好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员工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四是抓好形势任务教育。根据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加强对党员和全体员工进行形势任务教育,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和各种疑虑。2)加强“四好”领导班子建设,确保海外项目任务落实到位。在海外项目部领导班子的选拔和配备中,把作风优良、业务精通、善于管理、敢于担当、执行力强的复合型人才选配到海外项目部,全力打造“四好”领导班子,确保完成海外各项任务和目标。3)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确保员工素质工程建设到位。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员工队伍对海外市场的适应能力、对工作节奏变化的调节能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为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创造有利条件。深入推进学习型员工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商务知识、外语知识等培训。开展“导师带徒”等活动,加快青年员工成长速度。
(4)突出品牌形象建设,有序推进中外文化融合。1)积极弘扬和实践企业文化理念。积极宣贯工程局“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利用工程局外语版网站、企业宣传短片等载体,加大对企业文化理念宣传力度,使企业文化理念广为人知、深入人心,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2)积极推广应用企业品牌标识。结合公司制改造工作和海外项目实际,有序推进《中国能建品牌视觉形象管理规范》。以强化现场形象塑造为抓手,培育优秀项目文化。3)积极完善文体娱乐设施。因地制宜建立篮球场、乒乓球室、图书阅览室等,组织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主动邀请业主、地方政府参与活动,融洽关系,促进合作。4)积极与地方主流媒体沟通。主动加强与地方宣传部门、主流媒体的沟通协调,积极报道工程局海外项目建设情况和员工风采,在国外树立良好的“广西水电”品牌形象。
《加强海外项目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相关文章:
1.浅谈海外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
2.加强海外项目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3.海外工程物资采购与供应管理的认识及体会
4.国际工程属地化经营的驱动因素及实例分析
5.论世界经济体系向板块与网络状并存结构转型
6.关于澳大利亚大学质量保障署的跨国高等教育质量审核初探
7.石油企业国际化测量模型的建立及应用(1)(2)
8.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
9.影响德国经济发展的几个因素
10.基于全面预算的海外石油项目价值管理研究
随着国际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不断得到创新,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国际经济贸易如何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摘 要: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技术下的新型行业,其发展势头在近几年中十分迅猛,人们对于这个行业也是十分看好,因其便利、自由、成本较低等优点成了市场中买卖双方都比较认可的行业。同时,电子商务的出现也使得国际贸易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动荡,其使得国际市场出现了快速的发展,加快了相关技术的发展速度。我国作为贸易市场中的新进成员,也需要抓住这个良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经济,这样才能够使我国的国际贸易适应世界市场的发展,在世界市场中取得主动地位。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电子商务;影响;发展
21世纪是一个电子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在这个时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因特网的应用也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和快捷,使得过去只能在小说中看到的情节一一被实现。电子商务作为新世纪发展出的新产物,其不仅在当代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在短时间内赢得了绝大多数人的肯定,并且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目前,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各国都在争相发展自己的电子商务业务,这也为国际贸易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一、现代电子商务的概述
(一)现代电子商务的概念
随着国际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不断得到创新,各类互联网行业也随之兴盛起来。现代电子商务是依托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其主要是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以及增值网上进行的电子交易和售后服务模式,通俗地说就是把传统商务模式的各个环节转换到电子网络中。以因特网作为最大的平台,实现以商品交易为中心的贸易行为。现代电子商务不单是一个简单的交易过程,其还可以通过交易记录,为自身企业或产品进行推广和宣传。也就是说在电子商务中,互联网不仅起到一个交易平台的作用,还起到了一个媒体宣传平台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快速性、方便性、时效性、全球性以及低成本性等特点,打破传统的交易模式,为国际贸易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
(二)现代电子商务的特点
在现代电子商务中,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就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最重要基础。计算机技术可以为电子商务提供全面的技术类支持,包括数据的处理、储存以及传输等多方面,还包括网络交易平台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以及第三方支付技术等多种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了衡量电子商务水平的主要标准。现代电子商务的主要特点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特点想死,其主要就是具有高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处理功能,在电子商务业务开展时具有快捷性、方便性、低成本性。需要注意的是,电子商务的特点并不是针对于单一方面的,而是对于交易双方均有好处,所以才能够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现代电子商务的优势
现代电子商务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利用互联网作为交易平台,在交易过程中大大节约了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电子商务中,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就是其自身优势的体现,商品销售方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全国甚至全球性商品宣传,并且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相关产品技术的交流和学习,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实现与买方的沟通,一举多得,大大节约了运营的成本,这也就是互联网电子商务高效性的优势。另外,现代电子商务中引入了评价机制,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可以进行个性化的评价,这也就使得经销商的商品在无形中获得了宣传,节约了宣传费用,并带动了电子商务各环节的高效运营,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外部问题
在电子商务运营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外部因素,制约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较晚,是从20世纪末才开始,较西方发达国家落后。因此,在相关法规的设立方面也比较落后,这也就导致了电子商务在应用过程中受到的阻碍。造成了我国企业在进行电子商务贸易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无法形成统一合理的行业规范,导致了交易双方存在部分贸易风险和利益问题,进而引发贸易纠纷。从国际上看,各国间所使用的电子贸易法规并没有进行统一规范,也就使得各国间在进行电子贸易时容易造成贸易风险,阻碍了国际电子商务经济贸易的开展。另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物流管理法规,导致货物在运输方面出现严重问题。
(二)内部原因
目前,我国的各大外贸企业在网络信息基础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企业内部网络化规模较小。在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就会表现出人力资源分配不足,信息化程度较低等情况,让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处在劣势。另外,我国的外贸企业在电子商务领域中涉及的范围较窄,经营的项目较少,在国际贸易中能够参与的项目不多,减小了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地位,使得相关技术的发展相对落后。
三、我国国际经济贸易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措施
(一)完善相应法律法规
想要让我国国际经济贸易适应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完善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需要参考国际贸易中相关犯规的规定进行适当修改,以保证我国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在电子商务运营过程中,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有效改善我国国内的电子商务经营环境,并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合法利益。同时,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体制可以对电子商务企业的资金流动、信誉报告以及企业结构等进行有效评估,这样就能够让我国国际贸易更加适应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升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地位。
(二)提高信息化技术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力度
电子商务作为一门较为复杂的商业类型,其需要经营者具备较高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相关企业应该引进各类高新技术设备,聘请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在国际贸易中学习借鉴国外成功企业经验,结合企业自身进行转化,制定一套符合自身的经营理念,并以此为前提选择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充分实现人才对高科技的掌控力,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从根本上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紧抓合作机遇
现今是经济全球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国家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国际贸易越来越频繁。我国企业应该抓住这一良机,积极进行国际贸易合作,在合作中吸取外国电子商务企业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引入国际上各类先进的网络电子设备,与各国企业进行友好交流,使得企业能够在国际贸易中占得一席之地。
四、结语
电子商务是目前国际贸易中发展势头最迅猛的行业,我国在发展自身国际贸易时一定要提升本国电子商务相关技术,完善相关法规,以此使我国的国际贸易能够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未来国际市场中提高我国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张静.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与对策[J].西部高校论坛・网络财富,2010(07).
[2] 杨瑾,吴桐.电子商务背景下国际贸易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贸,2010(10).
[3] 袁魁,王媛.浅析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商贸,2012(07).
[4] 南洋.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与对策[J].金融理 论与教学,2012(05).
[5] 丁超.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创新发展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06).
相关文章:
1.国际经济贸易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2.国际经济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浅析当前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战略与趋势
4.国际经济贸易毕业论文范文
5.试析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
6.浅析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7.国际经济贸易论文开题报告
8.国际经济贸易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
9.国际经济贸易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10.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1.国际经济贸易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国际经济贸易带来了重大变革,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影响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摘要:随着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在这个社会里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并且已经很入到当前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给本国经济带来了契机,同时也对国际经济贸易有着重大影响,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国际化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展国际经济贸易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就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经济贸易;影响;对策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国际经济贸易迎来了信息化时代,在国际经济贸易环境中,对电子商务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电子商务的发展让国际贸易逐渐一体化发展,不仅开拓了贸易空间,同时也促使了国际经济贸易形势多样化,贸易活动更加全球化,但在电子商务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同时,也给贸易国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化背景下,如何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已成为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重点。
1.电子商务的概述
电子商务是现代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指通过信息网络来实现商品交换的商务活动。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里,电子商务的出现有效地提高了经济贸易效率,促进了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它取消了面对面、纸上交易活动,实现了网络贸易活动,消费者通过网上购物、网上支付,节省了客户与企业的实践和空间,提高了交易效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来往越来越频发,电子商务的出现,必将为国际经济贸易提供更大的便利,进而促进贸易国的经济发展[1]。
2.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
2.1积极的影响
2.1.1降低贸易成本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越来越频繁,在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的单证量。处理耗资多,而利用电子商务,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信息网络,不仅可以大大的 缩减交单结汇的实践,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同时,电子商务简化了商务活动程序,只需要利用网络老进行交易,明显的降低国际贸易的成本。
2.1.2改变了国际贸易运行方式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网络进行谈判、促销、订货等行为越来越普遍。在国际贸易中,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谈判。订货、促销等行为,不仅突破了地域上的限制,使得全球以信息网络为纽带形成统一的大市场,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大加强了各国间的经贸联系与合作。同时也节省了国际贸易各国人力、物理。财力方面的投入,使得国家贸易更加方便、迅速。
2.1.3国际贸易主体多样化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大量电子虚拟企业,将单个外贸公司联合起来,共同完成单个贸易公司无法完成的市场功能。其次,“电子商务运营商”的涌现,为国际电子商务的普及搭建贸易平台。另外,随着电子商务的普遍应用,许多中小企业外贸能力在不断的提高。电子商务降低从事国际贸易的门槛,很多中小型外贸公司可以利用电子商务这个平台参与国际贸易。
2.1.4减少库存
企业为应付变化莫测的市场需求,不得不保持一定库存产品,而且由于企业对原料市场把握不准,因此也常常维持一定的原材料库存。产生库存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畅,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则可以改变企业决策中信息不确切和不及时问题。通过Internet可以将市场需求信息传递给企业决策生产,同时企业的生产信息可以马上传递给供应商适时补充供给,从而实现零库存管理。
2.2消极的影响
2.2.1增加贸易风险
就当前国际贸易发展形状来看,主要面临的风险有竞争风险,而电子商务的应用就会增加国际贸易的风险。首先,国际贸易主体也日益多样化,会增加国际贸易的信誉风险,经营主体的多样化,其信誉问题给国际贸易的发展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其次,网络风险问题,电子商务是以信息网络为载体的,如果网络缺乏必要的防御措施,就会造成贸易信息的外泄,进而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2.2.2税款的流失
在利用电子商务扩大国际贸易额的同时,一些企业也趁此采取各种行为进行逃税、避税,导致税款大量流失。在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营造的是一个虚拟的环境,实行的是无纸交易,贸易主体的经营地点、国籍、收入来源地和 课税对象不易确定,增大了税务机关获取税收证据的难度,也难以确定国际税收管辖权,易造成国际间的税收冲突。
3.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
3.1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电子商务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来实现商品的交易,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化背景下,我国要想在国际经济贸易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认识到电子商务的优越性,在发展电子商务过程中,加快信息基础设备建设。完备的信息技术设施有助于电子商务的稳定发展[2]。首先,我国政府要家阿达资金的投入,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其次,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我国网络系统,使得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社会中得到普及,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我国国际综合竞争力。
3.2完善我国电子商务法律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里,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依靠法律来约束和保障。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经济贸易越来越频繁,我国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保护我国民族产产业,就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完善的电子商务法律,通过法律途径来确保我国电子商务的健康、稳定发展。
3.3加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人才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加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与管理非常重要[3]。首先,我国政府必须加强管理干部的素质教育工作,特别对管理人员进行电子商务培训,使管理人员适应数字社会、网络世界的工作生活方式,掌握电子商务方法,参与世界经济的竞争。其次,立足国情,加大创新,不断提高电子商务人才的综合能力,进而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保障。
3.4加强国际合作
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面对电子商务带来的诸如关税与税收、统一商业代码、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新问题,加强国家合作,有助于维护我国国家利益,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协调利益分配,提高各国电子商务的国际兼容性,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也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进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4]。
4.结语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国际经济贸易带来了重大变革。在国际经济贸易中,为了更好发展国际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取得优势地位,就必须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将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相结合,进而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我国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积极应对跳挑战,提高我国国际贸易竞争力。(作者单位: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
参考文献:
[1] 乔阳,沈孟,刘杰,杨光,岳强.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应用现状分析[J]. 对外经贸,2012,03:39-41.
[2] 张联锋. 浅析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 中国商贸,2012,13:124-125.
[3] 赵姝. 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时代金融,2014,33:79+82.
[4] 肖鹏. 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3,23:40.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网络经济极大地促进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影响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给经济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网络经济时代下,国际经济贸易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一方面,降低了国际经济贸易的成本,提高了效率,给全球化贸易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也促进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国际经济贸易带来了安全隐患,同时也暴露了我国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经济;国际经济贸易;影响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影响,电子技术和网络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信息网络兴起和飞速发展的二十多年中,电子商务以因特网技术作为基础,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从90年代,全球电子商务的交易额才几十亿美元,到2014年,已经发展到了几十万亿美元。到如今,我们对电子商务的依赖越来越严重,因此我们要客观地认识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经济的便捷,另一方面,要规避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国际经济贸易的稳健性。
一、网络经济概要
网络经济,是基于高新技术,并利用数字化技术来实现信息化的要素配置,以互联网为载体,整合相关的经济资源,达到推动“传统与现代、虚拟与现实及技术与商业”间结合的目的,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型经济形态。网络经济由三大块组成: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对于网络经济而言,不只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带动起来的高新技术产业,还包括以高新技术作为推广、改革及宣传手段所受益的传统产业。网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给经济模式和管理理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而且在信息网络全球化的影响下,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传播基本实现了无国界对接,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结实的基础,对国际经济贸易造成了巨大的影响[1]。
二、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
(一)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促进作用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网络经济极大地促进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提高了国际经济贸易的效率
传统的国际贸易在生产、销售过程中,需要经过很多复杂的中间环节才能到达终端消费者手中, 因此贸易的成本在无形中提高了很多倍。如一件成本为18美元的上衣,加上运输、关税和各中间商销售环节后,价格至少能翻五六倍。 在网络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通过B2B或者B2C方式,直接从企业对企业及企业到个人的方式将商品传递到终端消费者手中,因此节省了商品流传的中间过程所需的费用,从而达到降低国际经济贸易成本的目的,有效地提高了国际贸易的效率。
2.有利于贸易全球化的形成
首先,网络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传统贸易对于地域和商务环境的依赖,逐步形成了全球化的贸易市场。其次,网络给广告宣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传统的广告宣传已经成为过去时,降低了贸易的成本。最后,电子货币的使用力度也在逐渐加大,贸易全球化正在缓慢地形成和完善。
3.网络经济的发展给我国的服务贸易提供了便利
除了能有效地降低我国服务贸易的成本与提高贸易效率外,还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服务贸易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作为电子商务的基石,我国的商业贸易不能只局限于传统企业如大型工业、物流及旅游等服务的应用中,还要结合网络时代的优势,开辟网络采购、销售、移动电子商务等多种创新的商业贸易方式,促进我国的服务贸易行业的发展[2]。
(二)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消极作用
网络经济在有效地提高国际经济贸易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
1.增加了国际经济贸易的风险
网络经济时代下的国际经济贸易离不开网络,因此网络的安全程度严重制约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安全。而网络黑客的入侵、商品提供方式、付款的信用、技术及质量等都会有一定的风险,还需要面临经济犯罪的威胁。近些年,互联网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国际经济贸易的安全带来了一些隐患。
2.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暴露了我国的劣势
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极大地依赖于物流体系。但是与国外先进、完善的物流相比,我国的物流起步较晚,发展也较为缓慢,而且物流信息系统不完善,未能形成物流一体化,因此对国际经济贸易造成了一定的限制。此外,电子商务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拥有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商务贸易理论实际操作能力,只有这种复合型人才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商务贸易的准确性及高效性,但是我国这方面的人才匮乏很严重,也给国际经济贸易带来了不良影响[3]。
三、结语
在网络经济时代,极大地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消极影响,一方面要增加网络的安全程度,尽量避免互联网犯罪等事情的发生,另一方面,要从物流下手,在促进其发展的同时,也要做好规范。最后,要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贾春阳,孙硕,吴天鸣.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影响的研究[J].商,2015,20:107.
[2]张俊.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影响的研究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07:182.
[3]卢熹.浅析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2015,19:260.
建立专职的管理和服务机构是有效促进中国面向东盟国际技术转移的有效手段,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国面向东盟技术转移的障碍及原因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实施,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的建成,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的深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日益深化,东盟已成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投资市场,其中,包括科技合作和技术转移在内的贸易往来、直接投资和产业合作也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也必将促进科技全球化、科技创新网络一体化趋势形成.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同时伴随着国际间适宜技术的转移与扩散,国际间的科技交流和技术转移也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技术转移中多为技术转移需求方和承接方,国内研究多以中国作为技术输入方,探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移的相关问题,即"北南流动"型技术转移,如:跨国技术转移对我国自主研发的影响[1]、国际技术转移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2,3]、中外企业产学研体系[4]、国际技术转移溢出效应[5]和发达技术国家许可证转移模式[6,7]等.发展中国家与欠发达地区间的"南南流动"型的国际技术转移研究并不多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原创技术和高新技术等研发成果不断涌现,我国逐渐具备了对外进行技术输出的科技实力,以我国作为技术输出国进行国际间技术转移的相关研究开始进入学界的研究视野,而中国-东盟间的技术转移就属于"南南流动"型国际技术转移.
目前,我国面向东盟、东南亚国家国际间技术转移相关研究尚属起步阶段,仅有的少量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中国面向东盟、东南亚国家的国际技术转移对策和策略方面,包括整体策略[8]、科技合作对策[9-11]、知识产权策略、科技合作平台构建策略、技术转移模式等,尚缺少针对中国面向东盟技术转移的网络平台构建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先进的网络技术结合数据库技术极大地促进国际间的技术信息交流,电子商务的兴起也给国际间技术贸易和技术投资带来了便捷的支付方式.因此,文章基于技术转移的一般性过程,尝试构建一套完整的网络服务平台和体系,提供面向东盟国际技术转移的运营支撑和技术服务.
二、中国面向东盟技术转移的障碍及原因分析
中国与东盟国家毗邻而居,双方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有着较深的历史渊源与合作交往.受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源储备等因素的制约,除了新加坡,我国相比东盟十国具有较为明显的技术资源优势,存在有国际间技术"势差",由此形成技术转移动力,决定了我国能够成为技术输出国面向东盟进行技术转移.但目前我国面向东盟技术转移尚存在诸多障碍.
首先,供需信息不畅.在技术转移过程中,技术转出方和技术需求方存有显着的信息不对称,技术转出方苦于无渠道输出创新成果,使之转化为生产力,实现自我价值和利益的变现,而技术需求方则受困于不知谁能提供创新技术来解决企业和生产问题.在国际技术转移过程中,由于受经济、社会、语言、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尤为严重.
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相关协议以及桥头堡战略只是给出了技术合作的框架,但是具体各国所需要的适宜技术并没有提出,特别是一些隐性技术需求.同时,东盟十国语言体系较为复杂,相关资料和统计数据较难获取,在市场需求情况不易掌握的情况下,我国难以面向东盟进行有针对性的适宜技术转移,而东盟国家也难以从毗邻国家获取所需的适用技术.
其次,金融服务不完善.发展中国家面向欠发达地区的国际技术转移,相比发达国家间的技术转移,技术输出方和技术输入方都有可能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技术输出方持有发明成果,要产业化需要注入大量资金,而技术输入方地区本身可能经济水平低,企业规模小,难以承受引进发展中国家适宜技术的前期资金.资金不足同时融资渠道狭窄,相关金融服务不完善,跨境贸易,跨境支付问题仍然是中国面向东盟技术转移的主要金融方面的障碍.
再次,跨国技术转移服务人才缺乏.国际间技术转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到政治、社会、经济和法律,甚至文化习俗等多个方面.东盟国家共十个成员国,各国的国情与经济发展水平各异,语言体系也较为复杂,能胜任面向东盟技术转移的中介工作的技术人才需要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熟悉技术转移国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谙熟各国财经政策、理解技术定价理论和具有一定的谈判技巧,对所转移的技术研发应用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还要对技术转移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文化、交往礼仪较为熟悉.目前,这样的专业机构和人才都非常地匮乏,缺乏技术转移的供需对接服务,导致我国面向东盟技术转移过程中经常出现沟通不畅,合作困难,技术对接过程中矛盾重重,甚至出现冲突的情况.
最后,技术转移风险较高.从国家宏观层面看,东盟国家大多有政局动荡的问题,如泰国频发的反政府示威活动,缅甸进入政治转型期等,投资环境和经济环境容易受到较大冲击,技术转移过程受阻甚至夭折,使得技术输入方利益受损,难以获取稳定长期的效益.在中观层面上,我国和东盟国家在知识产权法律,技术贸易法规等差异较大,东盟国家较少有国家层面的、专门针对技术转移的法律文件,这使得技术转移两国间的政策法律对接困难,现实操作时,甚至可能会采取一些非正规手段来设法绕开政策法规障碍,加剧了后期的潜在风险.从微观层面看,东盟国家普遍经济发展缓慢,劳动者素质还未能完全适应工业化生产方式,技术水平偏低,这些都会严重影响技术吸纳能力,增大技术输出方的投入成本,技术转移的过程中有较大风险.
三、中国-东盟技术转移过程的需求分析
技术转移的一般过程可表示为以下线性图:感知与初步判断→供需双方沟通信息→评估→谈判与协调→实施转移→经营.对技术需求方来说,引进转移技术包括以下四个阶段:机会识别→引进决策→技术实施→运营与改进,而对于技术供给方则包括以下四个阶段:产生设想→研究开发→应用→转让技术.
供需双方在以上各自的四个阶段内相互信息沟通得越顺畅,共同发生的事件越充分,则技术转让的可能性与成功率就越高,技术转移绩效就越好.根据技术转移的典型过程矩阵图,简化和修正了供求双方在技术转移过程中的发生动作与事件,删减了单方面发生事件,重点突出双方共同发生事件,具体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要构建适用完整的中国-东盟技术转移网络服务平台,必须能够有效支持以上技术转移的全过程,充分促进供求双方的共同事件发生.
四、中国-东盟国际技术转移网络服务平台构建
1.技术转移供求主体
中国-东盟的技术转移中,中国主要作为技术转移的供给方,而东盟诸国主要作为技术转移的需求方和承接方.转移主体微观上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高校或研究所,或是特定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和大型国企,某些行业的行业协会.
2.中国-东盟技术转移网络服务平台框架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网络服务平台框架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信息采集发布模块、转移技术预测与评估模块、谈判支持模块、技术转让支持模块和后期技术服务模块共五大模块.
信息采集发布模块支持技术转移供求双方供需信息的展示与沟通,支持需求方发布技术需求信息或生产经营中发生的实际问题并展示技术供给方的当前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和成果推广,该模块支持图1中供求双方共同发生事件中的①②节点.
转移技术的预测与评估模块支持图1中的共同发生事件中的③节点.在技术需求方寻找到理想的技术源时,技术需求方就需要对技术源进行预测与评价,考量技术引进的基础条件、应用范围、预测经济效果和社会效应等.在国际间转移技术的预测与评估过程中,因转移的技术跨越国界,涉及不同国家的国情各异,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差异较大,技术需求方可能需要寻求专业化的中介服务即技术经纪服务,为科技成果的买卖双方"牵线搭桥",为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提供中介服务,协调组织技术转让过程,实现科技成果的成功转移.同时,待转移的科技成果需要专业的机构和专业人员进行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和估算,这并非一般技术人员所能承担的,因此技术转移的测评需要有行业专家参与,构建完整和完备的各行业专家库将有利于需求方寻找权威公正的评估专家,协助需求方对待转移科技成果做出争取的引进决策.转移技术的评估包括有技术可行性评估、经济效益评估、商业价值评估和社会效益评估等,第三方评估机构或专家在调研咨询完成后,进行技术评估,提交评估报告供技术需求方做引进决策.
如图1所示,在技术需求方做出技术引进决策后,进入供求双方进行技术转让谈判的阶段④.跨国技术转移,技术转让谈判受限于时间和地理空间因素,可能无法让供求双方频繁地进行谈判沟通,此时可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为供求双方的谈判提供虚拟谈判会议室.这样不仅可以大幅增加双方的沟通时间,还可以节省双方的时间成本和交易成本.
技术转让支持模块主要支持图1中的阶段⑤,即技术交易双方谈判成功、达成交易意向、签订交易合同之后,进入实质的技术交易过程,该过程将涉及到交易资金和相关法律问题.
作为技术需求方,在购买待转移的科技成果时,可能因其经营规模、经济实力不足,存在有购买资金不足的情况,但项目前景预期向好,则可提供技术转移融资平台,提供如买方信贷和买方信贷融资等,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在技术转移具体实施过程中,涉及多个国家的法律问题,如我国和东盟各国的创新专利的使用转移与专利转让、技术交易合同的签订、技术转移中的合作方式、技术转移中的资金和技术人力资源的使用约定等等,因此,也需要有专业的法律服务支持.技术成果的成果交易必伴有跨国资金的支付和流动,第三方结算平台将方便跨国技术交易资金的结算.
后期技术服务模块支持技术转移过程的⑥阶段.技术交易成功,技术供给方将科技成果向技术需求方转出.技术转移的过程将持续较长时间,技术需求方对获取的外部技术要有一段时期的消化吸收,因此,在科技成果的转移后期,仍需要有后续的技术服务支持,对引入的科技成果进行技术和经营指导,因此,后期的技术服务也是技术转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信息服务、项目产品的安装调试服务、设备的维修服务、产品的配件易耗件的供给、检测服务、技术文献提供、培训服务等,并在可能的条件下,支持成果的推广和扩大,甚至带动当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技术转移项目落地后,还将进行技术转移绩效评估,对转移过程中的问题和转移后的本地化经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和反馈,形成管理上的反馈机制,有利于修正和改进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3.多国语言镜像系统
东盟共有十个成员国,有不同的语言体系,在信息沟通时语言障碍尤其突出.如目前落户广西南宁的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在其技术转移信息平台上,仅有中文语言版和英文版,缺乏其他东盟国家语言版本.另外,因各国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信息安全因素,东盟各国在访问我国信息网络时可能会有迟滞和限制.因此,可以考虑建立多国语言镜像系统,在东盟各国设置多国语言版本镜像服务器,可切实提高信息平台的可访问性,解决语言障碍,有利于供需双方信息的畅通.
五、中国-东盟技术转移网络服务平台运营机制
除了强大的技术和网络支撑外,技术转移网络服务平台的正常运营还需要有完善的运行软环境,即科学和完善的运营机制,保障网络服务平台能真正发挥效用.
1.组织保障机制
建立专职的管理和服务机构是有效促进中国面向东盟国际技术转移的有效手段,也是中国-东盟技术转移网络服务平台顺利运营的组织保障.专职的中国面向东盟国际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负责实施中国面向东盟的技术转移信息资源共享共建,统筹兼顾,统一规划,将技术转移服务延伸至技术转移的全过程,包括信息服务、法律服务、金融服务和中介服务等,规划设计国际技术转移相关部门的协同工作的流程,打破部门间、地域间、机构间的条块分割和垄断局面,真正理顺中国面向东盟技术转移的各个环节,形成有效支撑和服务体系.
2.资源共享机制
我国近年来大力建设技术转移中心,许多有研发实力的高校和研究所、政府建设的产业园区、科技孵化器等都建设了自己的技术转移机构,有的搭建了技术转移信息平台和业务系统,但这些资源总体分散,信息缺乏整合.网络服务平台仅是信息的展示和沟通平台,信息和数据共建共享才是平台运营的基础和根本.倡导信息和资源共建共享,加大信息整合力度,利用先进的数据整合技术将各类分散的数据库资源进行整合加工,将科技资源信息(如政府获奖成果项目信息、高新技术成果信息、科技申报信息、技术交易登记信息等)、技术供求信息、专家信息和科技服务信息等整合到网络服务平台中,提高信息的即时性和丰富性.鼓励和引导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主管部门、科技协会、学术研究团体、企业、行会等各种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网络平台运营中,发布需求信息、展示科研成果、宣传技术应用.平台的参与成员有权享用平台资源也同时承担着保证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的责任和丰富平台资源的义务.
3.人才培养机制
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成功实现国际技术转移的重要保证,而目前专业中介机构和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中国面向东盟技术转移实施的瓶颈问题.鼓励科研管理人员向技术转移工作转型,鼓励具有经济、法律、科技背景的人员积极介入技术转移服务,形成跨专业合作的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有针对性地对技术转移管理者和工作者开展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民族文化、社会风俗等普及教育,不定期进行谈判技巧、商务礼仪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建立技术转移相关岗位和资质认证机制,以期有效提高中国-东盟国际技术转移的效率和成功率.
4.投入保障机制
在中国面向东盟技术转移的过程中,国家和各级政府应成为资金投入的主要力量,同时引导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民间资金的共同介入运作,积极拓展和完善资金融资平台.中国-东盟国际技术转移网络服务平台建设经费应纳入政府的科技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必要时应设立专项经费予以保障,在网络服务平台运营稳定,形成规模效应后,可通过会员制、广告、开发增值服务等方式增加运营保障经费,提高运营收益.
5.金融保障机制
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国西南边疆,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中国面向东盟技术转移的前沿地带.应抓住"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的把广西建成与东盟合作的新高地,把云南建成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历史机遇,增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数量,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签订双边本币结算协议,建立双边银行间的支付清算机制,并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鼓励通过网络平台方式进行贸易融资与结算,为双边技术贸易、技术投资提供金融政策支持.
6.技术创新网络合作机制
充分发挥我国毗邻东盟省市与东盟交往的区位优势、人文优势、经贸优势,以毗邻东盟省市为跨国科技创新网络合作的前沿,加强中国-东盟高等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机制,推动中国-东盟间跨国科技创新网络建立.由政府管理部门主导,联合在东盟有投资项目的大型企业,构建包括政府、研究机构、企业在内的东盟技术创新网络体系,提高和拓展技术转移的渠道和深化合作.
六、结论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十国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国-东盟次区域合作日益深化,双方确定了农业、交通、能源、文化、旅游和人力资源开发等多个重点合作领域.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同时必将伴随着中国面向东盟的国际间适宜技术的转移与扩散,促进东盟创新网络一体化.中国面向东盟的经贸合作与技术转移不仅仅出于经济利益的获取,从国家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通过技术转移与技术渗透,中国可扩大在东盟国家的影响力与控制力,也是我国实现安邻、睦邻,争取和平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因此,深入分析东盟国家的技术转移需求与我国适宜转移的技术资源,探索以毗邻东盟的省市为技术转移"桥头堡"进行技术转移的途径,并构架中国面向东盟技术转移网络平台,探讨平台构成和运行机制将有利于我国逐步形成有序稳定的面向东盟的技术转移体系,有效提升我国对东南亚、南亚的科技辐射能力和技术渗透能力,扩大对东盟的影响力与控制力.
【参考文献】
[1]邢斐,张建华.外商技术转移对我国自主研发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9(06):94-104.
[2]王华,赖明勇,柒江艺.国际技术转移、异质性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研究[J].管理世界,2010(12):131-142.
[3]罗思平,于永达.技术转移、"海归"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中国光伏产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2(11):124-132.
[4]顾保国,乔延清,顾炜宇.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溢出效应区域差异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5(10):100-105.
[5]岳贤平,顾海英.美国的企业技术许可模式及其启示[J].情报科学.2006(02):166-171.
[6]陈启源,曹丽君.论广西与越南农业科技合作的理论和实践途径[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49-52.
[7]黄岚,韦铁.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策略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2(12):64-66.
[8]吴明旭.广西-东盟科技交流与合作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08):12-14.
[9]安道渊,普万里,王鹏林,等.构建技术转移与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促进区域成果转化与对外开放[J].云南科技管理,2013(01):20-23.
[10]申宇航.云南省对周边国家技术转移途径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
[11]吴贵生,王毅.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本文关键词:论世界经济体系向板块与网络状并存结构转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8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38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