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济全球化视阈下中国对非投资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9-01-09 18:10
【摘要】:中国对非投资,在学界是一个比较新的、未曾深入涉及的领域,也是一个有着巨大实践意义的命题。在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同时,非洲人民也要实现非洲梦,本文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全球化理论来分析中国的对非投资,并寻找中国梦和非洲梦的结合点,以求共同梦想的实现。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蕴含着经济全球化思想。从列宁、斯大林到毛泽东,再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对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均作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全球化理论的核心范畴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资本、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和国际价值等。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全球化理论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中,毛泽东奠定了理论基础,邓小平绘制了行动蓝图,江泽民全面实施战略,胡锦涛深化思想内涵,习近平则提出了新时期的战略目标及框架。 目前,中国的投资模式在非洲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并不十分完美。我们仍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中国的对非投资是不是单纯的追求利润最大化?中国对非的资本输出是不是“新殖民主义”?只有对这些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才能有效地指导我们实施对非投资战略。 对非投资属于中非经贸合作,在本质上应该属于“南南合作”的范畴,不单纯是资本输出和资本输入的关系,更不是什么“零和博弈”,而是合作共赢的一种双边关系。中非合作始终秉承政治上独立自主、在经济上共同发展的原则,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政策的外延和深化。中国对非投资的根本动因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符合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双方的经济发展需求,既有利于中国开拓海外市场、缓解资源能源短缺,也有利于实现中国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中国的对非投资一贯坚持不干涉原则、平等互利原则、不排他原则,且具有一定的结构特性。据数据统计,在中国的对非投资中,制造业、金融业和建筑业占到60%以上,与能源和资源相关的产业只有30%,这说明我们的绝大多数投资集中在金融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显著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促进了非洲经济的发展。这些数据说明,相对于西方国家,我们实施的是一种互利共赢的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西方的“新殖民主义”截然不同。 勿庸置疑,经济全球化对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合理配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使生产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利用和充分发展。本文通过阐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全球化思想,揭示了历史和当代的全球化问题,这对于我们理解和判断中非合作的机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还从考察非洲复兴的历程与机遇以及中国对非战略合作的转变入手,从中分析和归纳出中国政府对非投资新举措的必然性,从而得出中非合作存在广泛、全面的互补性,中非合作处于最佳战略合作期的结论。中非之间悠久的合作历史、长期友好的伙伴关系、政治上的互信和互助、经济上的互补和依赖、文化上的沟通和融合、发展上的相似和契合等等,都为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中非合作、特别是中国对非投资,提供了无可估量的发展机遇。 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性,这在中非投资方面的负面作用随着合作的深入不断显现。中非投资合作发展迅猛,但并不代表尽善尽美,快速并不代表“健康”和“可持续”。首先,在国际上我们面临欧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和“金砖四国”等新兴经济体的挑战;其次,在非洲我们还面临着政治多变、经济落后和文化冲突上的挑战;第三,我们自身也面临着缺乏宏观指导、监管服务体系滞后、投资主体能力较差和企业社会责任薄弱等问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全球化理论在资本逻辑的理论上,在全球化思想对国际竞争势力博弈的启示上,在对学习和吸收外国经验的意义上,以及在实现中国梦与非洲梦的紧密相连上,都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文章在实务操作层面,在对非投资的政策建设和机制建设两个方面提出了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建议。最后,改革开放以来,对非投资飞速发展,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挑战,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我们要面对的客观现实,需要我们科学、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理论来指导我们于混沌中认识机会、于冲突中解决问题。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6;F091.91;F114.41
,
本文编号:2405923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6;F091.91;F114.41
,
本文编号:24059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405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