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经济集聚与污染集聚的时空演化分析
发布时间:2019-08-05 12:44
【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化发展带来的产业集聚或经济集聚现象越来越明显。然而,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了副产品——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为了探索经济集聚与污染集聚的演化趋势,分析经济集聚与污染集聚的关系,本文基于大量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定性的对经济集聚与污染集聚进行了分析,发现经济与污染均存在集聚现象,且从文献中也能总结得出,经济与污染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经济集聚会催生污染集聚,而污染集聚会给经济集聚或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作用。首先,对于经济集聚与污染集聚的时间演化趋势,本文研究中引用了产业集聚中的Herfindahl指数、基尼系数与地理集中度指数对2001-2014年我国经济集聚度与污染集聚度进行了时间维度的测算分析。H指数测算结果表明,2001-2014年间,我国整体经济集聚与污染集聚情况均处于弱集聚态势;经济集聚呈现“倒N型”曲线,且2014年相对2001年集聚状况有所减弱,表明各地区经济发展趋于均衡;工业废水集聚度2014年较2001年有所下降,污染趋于均衡;工业二氧化硫集聚度2014年较2001年也有所下降,污染趋于均衡;工业固体废物集聚度2014年较2001年有所提升,污染趋于集聚。区域基尼系数显示:我国经济集聚与污染集聚存在较强的局部集聚。地理集中度指数结果显示:上海为经济集聚程度最高的地区,也是污染集聚最高的地区;西藏为经济集聚最低的地区,亦是污染集聚最低的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集聚性与污染集聚性普遍较强;2014年东部地区较2001年经济集聚程度有所下降,中、西部地区经济集聚程度有所上升;2014年工业废水集聚程度中,西部地区较2001年有所减弱,东、中部地区有所增强;2014年工业二氧化硫集聚程度中,东部地区较2001年有所下降,中、西部地区有略微回升;2014年工业固体废物集聚程度中,东、中部地区工业固体废物集聚程度较2001年有所下降,西部地区集聚情况略有增强。其次,采用空间相关性检验对我国各地区经济集聚与污染集聚程度进行空间维度上的分析。全局空间自相关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地区之间经济集聚存在相关性,且这种集聚关系在2001-2014年间呈现不断增强趋势;我国地区之间污染集聚均也存在空间相关性,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局部空间自相关检验结果显示:2001-2014年各地区经济集聚空间同质性较强且保持稳定;各地区工业废水污染集聚同质性减弱;各地区工业二氧化硫污染集聚同质性也存在减弱趋势;各地区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集聚并无明显趋势。第三,本文应用了经典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了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由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经济与污染存在曲线关系,经济与工业废水污染呈现“N型”曲线,经济与工业二氧化硫污染与人均GDP呈现“N型”曲线,经济与工业固体废物污染呈现“倒N型”曲线。对比发达国家工业化时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可以发现,我国经济与污染的关系均未达到发达国家在工业化时期的“倒U型”特征。本文还对经济集聚与污染集聚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与空间面板模型检验。相关性分析显示我国经济集聚与工业“三废”集聚均呈现高度正相关关系,空间面板模型检验结果显示经济集聚是导致工业“三废”污染集聚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第二产业比重与平均家庭户规模也会显著影响工业“三废”污染集聚,外商直接投资与能源消费强度未必会对工业“三废”污染集聚均产生显著影响,然而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会对工业废水集聚起到显著促进作用,而能源消费强度上升会显著促进工业固体废物集聚。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的建议分别是:放缓经济增长速度,使污染处理能力跟得上经济增长的步伐;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变;合理引用外商直接投资,杜绝引进高污染产业;控制平均家庭户规模,加强群众环保意识;提高能源利用率,完善废物再利用链,探索新型绿色能源。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22;F127
本文编号:2523130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22;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祖海;雷朱家华;;中国环境污染变动的时空特征及其经济驱动因素[J];地理研究;2015年11期
2 豆建民;张可;;空间依赖性、经济集聚与城市环境污染[J];经济管理;2015年10期
3 赵玉;徐鸿;邹晓明;;环境污染与治理的空间效应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年07期
4 杨仁发;;产业集聚能否改善中国环境污染[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02期
5 刘慧;;长三角地区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的交互影响——基于面板联立方程的实证分析[J];企业经济;2015年01期
6 张改素;丁志伟;赵萌;王发曾;马倩;;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密度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4年09期
7 马丽梅;张晓;;区域大气污染空间效应及产业结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07期
8 张可;汪东芳;;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的交互影响及空间溢出[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06期
9 刘满凤;谢晗进;;中国省域经济集聚性与污染集聚性趋同研究[J];经济地理;2014年04期
10 张宇;蒋殿春;;FDI、政府监管与中国水污染——基于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分解指标的实证检验[J];经济学(季刊);201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石静;山东省雾霾污染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2 谢晗进;经济集聚性与污染集聚性的关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23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523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