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二阶段价值链视角下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6 21:03

  本文关键词:二阶段价值链视角下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经济、科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影响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这为区域创新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发达地区利用其技术和资本优势,通过对落后地区实行技术压制来保持自身的领先地位;落后地区虽然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但可以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来实现技术追赶。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技术创新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政府逐年加大对技术创新领域的支持与投入。我国已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力争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然而,对于仍处于发展阶段的我国,研发资金和研发人员都属于稀缺资源,创新投入不可能无限增加,要想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在提高创新投入的同时,更应注重创新效率的提高。本文重点关注我国区域创新效率问题,通过分析近些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区域创新系统(RIS)理论和创新价值链(IVC)理论为研究基石,将创新过程分为知识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构建了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二阶段价值链理论模型,并设计了适合评价区域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依托DEA方法、Malmquist指数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分别从静态、动态和收敛性的角度,对我国29个省份2005-2013年区域创新效率进行实证研究,为制定相关政策建议提供依据。实证研究发现,从静态效率看,我国区域创新模式整体处于低研发、高转化的状态,其中知识研发效率低下是由于纯技术效率不高导致,成果转化效率较高是通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拉动提升。另外,各地区间的创新效率差异较大,东部地区的知识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均高于中部和西部。从动态趋势看,我国知识研发阶段的创新效率呈递增趋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共同提高所致;成果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呈递减趋势,原因是技术效率逐年退步。在考察期内,两个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从空间收敛性分析看,我国各地区间的创新活动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主要表现为空间误差自相关。两个阶段的创新效率均呈现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并且教育投入强度、高等院校参与创新强度、研发机构参与创新强度与知识研发效率呈显著正相关,金融支持力度与知识研发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劳动者素质、对外开放度、企业规模与成果转化效率呈显著正相关,第二产业比重与成果转化效率呈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二阶段价值链 创新效率 静态 动态 空间收敛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4.3;F224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8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9-11
  • 1.1.1 选题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11-16
  • 1.2.1 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11-12
  • 1.2.2 关于创新价值链的研究12-13
  • 1.2.3 关于创新效率评价方法的研究13-14
  • 1.2.4 关于空间经济计量学的研究14-15
  • 1.2.5 综合评述15-16
  • 1.3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16
  • 1.4 创新之处16-18
  • 2 二阶段价值链的理论模型18-25
  • 2.1 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创新主体18-19
  • 2.2 二阶段价值链理论模型19-22
  • 2.2.1 知识研发阶段20-21
  • 2.2.2 成果转化阶段21-22
  • 2.3 二阶段价值链理论模型的指标体系框架22-24
  • 2.4 本章小结24-25
  • 3 我国区域创新效率静态评价25-38
  • 3.1 评价目的25
  • 3.2 评价方法25-27
  • 3.3 指标选择27-29
  • 3.3.1 知识研发阶段的投入产出指标27-28
  • 3.3.2 成果转化阶段的投入产出指标28-29
  • 3.4 数据来源和处理29-30
  • 3.5 实证分析30-36
  • 3.5.1 知识研发阶段的静态效率分析30-33
  • 3.5.2 成果转化阶段的静态效率分析33-36
  • 3.6 我国省际区域创新模式分类36-37
  • 3.7 本章小结37-38
  • 4 我国区域创新效率动态评价38-47
  • 4.1 评价目的38
  • 4.2 评价方法38-40
  • 4.3 指标选择40
  • 4.4 数据来源和处理40
  • 4.5 实证分析40-46
  • 4.5.1 知识研发阶段的动态效率分析41-43
  • 4.5.2 成果转化阶段的动态效率分析43-46
  • 4.6 本章小结46-47
  • 5 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收敛性研究47-59
  • 5.1 研究目的47
  • 5.2 研究方法47-51
  • 5.2.1 空间计量方法47-50
  • 5.2.2 空间收敛模型50-51
  • 5.3 指标选择51
  • 5.4 数据来源与处理51
  • 5.5 实证分析51-58
  • 5.5.1 知识研发阶段的空间收敛性研究52-55
  • 5.5.2 成果转化阶段的空间收敛性研究55-58
  • 5.6 本章小结58-59
  • 6 主要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59-62
  • 6.1 主要研究结论59-60
  • 6.2 政策建议60-61
  • 6.3 研究展望61-62
  • 参考文献62-67
  • 致谢67-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俊红;江可申;李婧;;应用随机前沿模型评测中国区域研发创新效率[J];管理世界;2009年10期

2 樊华;;中国省际科技创新效率演化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12期

3 樊华;周德群;;中国省域科技创新效率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2年01期

4 江成山;孟卫东;熊维勤;;协同创新效率的国际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5 石峰;;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差异性及收敛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6 白俊红;江可申;李婧;;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收敛性分析[J];财贸经济;2008年09期

7 李婧;谭清美;白俊红;;中国区域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06期

8 谢子远;鞠芳辉;;产业集群对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来自国家高新区的证据[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07期

9 徐文昕;徐家源;;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10 关祥勇;王正斌;;区域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文;张建华;;解析后危机时代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的不均衡——基于回归的不平等分解方法[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2 卢博科;唐清泉;;基于松弛投入产出的中国省级区域创新效率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赵惠芳;李伟卫;徐晟;王冲;;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专利创新效率差异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志学;王小凡;王毓军;;东、西部科技创新效率比较及互动机制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吴洁;李鹏;张运华;;基于专利视角的高校知识创新效率测算与预测研究[A];第25届全国灰色系统会议论文集[C];2014年

6 李婧;谭清美;白俊红;;中国省际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1998-2005[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7 李礼;卢博科;;政府补贴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效率吗?——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8 邵云飞;欧阳青燕;唐小我;;西部中心城市自主创新效率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高鹏;张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比较分析[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丁勇;苟大舜;;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延兵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股权激励是提高企业创新效率的关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潘九根;提升股市制度创新效率[N];中国证券报;2005年

3 杞人;广东以方法创新提升自主创新效率和效益[N];科技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刘潇潇;中国创新效率指数占据榜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记者 罗晖;中国创新效率排名第一[N];科技日报;2012年

6 黄群慧;切实提高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创新效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郑燃 采写;简化营运 提升创新效率[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8年

8 蔡兵;让创新投入与创新效率形成良性互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9 冯竞;提升创新效率和创新能力[N];科技日报;2005年

10 记者 王成应 通讯员 朱丽静;全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为21.5[N];河北经济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枫;我国省际区域创新效率比较及提升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2 吴朝影;科技创新效率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陈金泽;我国区域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4 王梓;两阶段视角下的区域创新效率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5 黄送钦;制度环境变迁与银行创新效率[D];安徽大学;2015年

6 王冲;我国区域专利创新效率差异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7 胡攀峰;基于创新过程的国家创新效率比较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8 刘洋;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9 刘慧;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创新效率的区际比较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10 林卡;风险投资对创新效率影响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二阶段价值链视角下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23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523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8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