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6 18:08
【摘要】:城市化进程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各项要素催生传统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和转型升级。“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度实施和精准扶贫项目的开展,使得西宁市城市化水平快速发展,城市建筑面积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与此同时,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之自然环境的本底状况,致使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质量出现下降的趋势。因此,研究如何促使西宁市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保护达到协调状态,对其未来城市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水平稳步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西宁市为研究对象,研究时段为2000-2015年,结合相关理论阐释了16年来西宁市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现状,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来测度西宁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归纳了其主要影响因素。并且在灰色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对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做出预测,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宁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建议。研究内容包含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背景分析。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方法与内容和研究技术路线,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情况,解释相关概念和理论,为本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西宁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分析。城市化方面:城市化率快速提高,居民从业结构发生转变;经济总量显著提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档次逐渐提升;城市地域面积扩大,功能逐渐完善。生态环境方面:生态环境建设加快,环境质量水平仍需提高;工业比重较大,环境问题严峻;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提升,环保要素投入急需提高。第三部分是西宁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关系评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一是根据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与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水平耦合协调类型,发现其处在“勉强协调—生态环境滞后型”;三是构建灰色预测模型,预测其耦合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其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的趋势,发展类型则由勉强协调转为初级协调。第四部分是归纳总结本文主要研究结论,为促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主要从加快经济建设,转变发展方式与理念;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提升综合竞争力;完善城市设施建设,满足人民生活需求;优化城市规划,合理利用土地;促进产业生态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引导公众参与,提高群众环保意识等几方面来提出具体建议。
【图文】:
图 2-1 城市化发展 S 型曲线图城市化影响因素城市化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驱动是制约因素。总体来看,,城市化初期阶段的主要驱动因素为资源、主要制约因素为产业结构、生态环境、政策制度和地形地貌;城市
西宁市概况图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22;F127
【图文】:
图 2-1 城市化发展 S 型曲线图城市化影响因素城市化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驱动是制约因素。总体来看,,城市化初期阶段的主要驱动因素为资源、主要制约因素为产业结构、生态环境、政策制度和地形地貌;城市
西宁市概况图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22;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焱序;彭建;孙茂龙;杨e
本文编号:2523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523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