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何落地西部农牧区

发布时间:2019-09-05 12:05
【摘要】:"创新驱动发展"是"一种发展状态(主要驱动力),一种发展方式",本质上是充分依靠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创造性运用求发展,充分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前沿创新"与"包容性创新"是新兴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两种形式。处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落后地位的西部农牧区,因发展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以及绿色发展的系统性,必须在中央政府的统筹下走包容性创新驱动发展道路。以包容性创新推进西部农牧区绿色发展,要把握和处理好当代科技进步提供的发展机遇,把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经济和就业增长有效地联系起来。建议中央政府把"西部农牧区数字化传播网络建设工程"和"西部农牧区新能源分布式发电普及工程",作为深入实施包容性创新战略推进西部农牧区绿色发展的两大基础工程。
【图文】:

变迁图,罗斯托,经济社会发展,西部农牧区


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旗)三级自治地方总数的100%、90%和69%。西部地区是全国农村人口占比最高的地区,有6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西部农牧区,包括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城乡,是以土地、草原及其生态、文化景观作为直接劳动对象的区域。农牧区(县、镇)不可能发展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城市经济,不可能成为独立于农牧区发展的城市经济;其工业原料来自农村、牧区,企业产品与市场一般也是面向农牧区。一般认为,中国的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已在1977—1987年间实现了起飞,目前已进入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理论中的“走向成熟阶段”,对应于图1中的“转变后期”阶段。而西部农牧区的大部分地区,仍处于罗斯托理论中的“传统社会阶段”或“准备起飞阶段”,对应于图1中的“转变前期”之前的阶段,即“低位均衡”阶段。打破“低水平均衡陷阱”,实现经济社会起飞,至今仍然是大部分西部农牧区推进科学发展的基本任务。图1基于罗斯托理论的经济社会发展变迁图长期以来,广大西部农牧区处在深刻的发展困境之中,一方面是发展不足的贫穷问题,另一方面是发展方式不当的掠夺性的粗放型开发问题。后果表现为森林过度砍伐,水土流失严重,草原退化、沙化,物种减少,自然灾害加剧,人民群众贫困,这不仅给其他地区带来灾难,也使自身社会、经济发展陷入致命的困境。因此,西部农牧区的发展问题,从根本上讲,也就是如何实现建设西部生态屏障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统一。西部农牧区在地理区位上远离作为经济增长中心的大中城市,境内现有的城镇人口少、规模小,多是以政治、文化中心的功能而存在,在经济上对周边经济发展的带动性甚微。另一方面,受高原、山地、荒漠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土地承载能力较为低下,人们居住极为分散,远离交通干道和中心城镇,大大增加了农牧?

结构图,西部生态,建设系统,屏障


恶劣,物质迁移迅速,外力侵蚀强烈,自身环境承载能力极为有限,干旱、风沙、盐碱与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从1999年至今,中国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其核心就是以生态环境建设为根本发展西部,使西部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并成为全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建设西部生态屏障,推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实施及维持,主要参与者是当地居民(尤其是农牧民),他们不仅需要生态环境效益,更要考虑经济收益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因此,可持续的西部生态屏障,如图2所示,是一种多因素体系,不仅包括发达的植被生态系统,而且包括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关系,当地人满意的生活质量及代内、代际公平意识,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在这项宏大建设工程中,政府引导、科技催化、企业兴办、群众参与是基本动力。实际上,中国已经推进的很多生态工程项目,都是在优先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效益的提高。图2可持续的西部生态屏障建设系统结构图建设西部生态屏障与实现西部农牧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统一,其间的科学问题可以归结为三个层次:一是认识论,即如何系统地辨识区域社会、经济、环境间复杂的耦合关系;二是方法论,即如何从技术、体制、行为三方面去控制区域的生产、生活与生态功能;三是技术手段,即如何将生态学原理(包括社会生态学原理)运用到区域产业、社区及景观设计、规划和建设中去,促进区域生态支持系统的协调持续发展。科学研究的使命就在于将单一的生物环节、物理环节、经济环节和社会环节组装成一个有强大生命力的生命系统,从技术创新、体制改革、行为诱导入手,调节系统的主导性与多样性、开放性与自主性、灵活性与稳定性,使生态学的竞?
【作者单位】: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0AZD025)
【分类号】:F12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 努力建设创新型河南[J];河南科技;2006年06期

2 刘红燕;;从竞争力的角度评价效益深圳、和谐深圳、创新型深圳的发展战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年07期

3 李建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J];中国科技奖励;2013年07期

4 马洪;;如何研究和制定我国的发展战略[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4年01期

5 ;应当如何评价一个省的发展战略呢[J];统计与决策;1985年01期

6 孙立平;“传统发展战略”与“替代发展战略”[J];社会学研究;1987年03期

7 沈宝祥;要重视发展战略的研究[J];理论探讨;1994年06期

8 许多;县级发展战略和规划面临的新课题[J];宏观经济管理;1996年03期

9 张正铀;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桂发展战略[J];沿海企业与科技;1996年01期

10 戴银燕;;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J];政策w

本文编号:25321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5321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1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