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多维贫困测算及动态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15 23:00
【摘要】:如何认识贫困和测算贫困是制定扶贫政策的基础。近些年来,贫困的多维性已逐渐在国际上达成共识,2000年的《人类发展报告》,千年宣言和千年发展目标均强调了贫困的多重维度,2010年,联合国在人类发展报告中测算了多个国家的多维贫困指数(MPI),并倡导从多维角度和能力发展角度来看待贫困问题。贫困不仅仅表现为收入贫困,还可能表现在教育、健康等多个方面。现阶段中国的贫困现状也呈现出个体性和多元化贫困逐步占主导地位的特点,试图通过加快区域经济增长,提高收入水平的开发式扶贫政策实施已现乏力,效果不再显著。因此,研究多维贫困理论和测算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借鉴MPI测算框架对中国家庭贫困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试图通过中国家庭多维贫困指数的测算和动态变化研究来剖析中国家庭的贫困状况和致贫因素,进而提出减贫脱贫的政策建议。首先,本文梳理比较了基于不同理论的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尤其对基于能力贫困理论的多维贫困指数(MPI)进行了深入讨论。接着借鉴多维贫困指数(MPI)的构造和分解方法,,基于CHNS数据库中2000年、2004年、2006年和2009年的数据对中国城乡近十年来的贫困状况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据此分析了中国贫困问题的区域差异和维度差异。进一步以测算中对家庭某个时点上是否贫困的贫困识别为基础,将家庭在两个不同时点上贫困状态的变动区分为三种类型,并分时段应用有序响应probit模型,着重从家庭层面和区域层面来探究什么样的家庭容易慢性贫困,什么样的家庭不容易贫困。 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城乡家庭多维贫困程度均有所降低,但农村比城市的贫困严重,西部地区比东中部地区的贫困严重,健康贫困和部分城市的住房贫困问题不容忽视。同时,教育匮乏,职业技能低下,医疗等保障程度不足的人群更容易陷入慢性贫困。结合实证分析,本文提出从能力发展角度和多维视角看待贫困,重视教育科技,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健全保障体系建设等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26;F224
本文编号:2535972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26;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都阳,蔡f ;中国农村贫困性质的变化与扶贫战略调整[J];中国农村观察;2005年05期
2 李小云,李周,唐丽霞,刘永功,王思斌,张春泰;参与式贫困指数的开发与验证[J];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05期
3 王小林;Sabina Alkire;;中国多维贫困测量:估计和政策含义[J];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12期
本文编号:25359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535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