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中俄产业合作的信息化推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8 00:00

  本文关键词:中俄产业合作的信息化推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对信息化推动中俄产业合作的研究采用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阐明了信息化推动中俄产业合作的必要性、必然性以及信息化模式的方向性问题。本文提出信息化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和层次的,实证分析的结果也证明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信息化的推动作用密不可分,而中俄合作产业结构的升级必然会深化两国的产业合作,推动两国产业合作的进程。通过对传统模式下的中俄产业合作与信息化模式下的产业合作进行对比,预判出信息化模式引领下的中俄产业合作的未来走向。本文认为中俄产业合作的信息化推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影响因素,基于归纳的相关因素,本文提出了信息化推动中俄产业合作的四点建议,在中俄产业合作的信息化模式上创新性地提出了未来中俄产业合作的信息化模式。
【关键词】:信息化 产业合作 中俄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5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9-10
  • (一)论文研究的背景9-10
  • (二)论文研究的意义10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10-12
  • (一)国外研究现状10-11
  • (二)国内研究现状11-12
  • 三、论文内容和结构12-13
  • (一)论文内容12-13
  • (二) 论文基本结构13
  • 四、论文的创新与不足13-15
  • (一)论文创新13-14
  • (二)论文不足14-15
  • 第一章 信息化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理论基础15-27
  • 第一节 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15-16
  • 第二节 信息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途径及层次16-20
  • 一、信息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途径16-17
  • 二、信息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层次17-20
  • 第三节 信息化推动产业升级的经济学分析20-23
  • 一、外部性20-21
  • 二、边际效益递增21-22
  • 三、范围经济22-23
  • 第四节 信息化推动产业走向融合23-26
  • 一、产业融合的内涵23-24
  • 二、产业关联变化的分析24-25
  • 三、产业融合下的结构升级25-26
  • 本章小结26-27
  • 第二章 信息化推动中俄产业合作的现实基础27-58
  • 第一节 中俄产业发展状况对比27-40
  • 一、中俄农业发展状况对比27-30
  • 二、中俄工业发展状况对比30-34
  • 三、中俄服务业发展状况对比34-40
  • 第二节 中俄产业信息化程度的实证分析40-52
  • 一、农业信息化的内涵40-41
  • 二、工业信息化的内涵41
  • 三、现代服务业信息化的内涵41-43
  • 四、中俄产业信息化水平的实证分析43-52
  • 第三节 信息化推动中俄产业合作的实证分析52-56
  • 一、数据的整理52-53
  • 二、线性回归分析53-55
  • 三、回归结果的解释55-56
  • 第四节 信息化推动中俄产业合作的必要性56-57
  • 一、中俄产业发展的要求56
  • 二、中俄信息化发展的要求56-57
  • 三、信息化推动合作产业升级的要求57
  • 本章小结57-58
  • 第三章 中俄产业合作的信息化模式探究58-68
  • 第一节 传统模式下的产业合作58-61
  • 一、传统模式下的中俄农业合作58-59
  • 二、传统模式下的中俄工业合作59-60
  • 三、传统模式下的中俄第三产业合作60-61
  • 第二节 信息化模式下的产业合作61-65
  • 一、信息化模式下的中俄农业合作61-63
  • 二、信息化模式下的中俄工业合作63-64
  • 三、信息化模式下的中俄第三产业合作64-65
  • 第三节 信息化引领下的中俄产业合作新走向65-67
  • 一、信息化成为中俄合作产业领域的新常态65-66
  • 二、中俄产业合作领域走向融合66-67
  • 三、中俄区域一体化程度加深加快67
  • 本章小结67-68
  • 第四章 信息化推动中俄产业合作的相关因素分析68-73
  • 第一节 信息科技水平因素68-69
  • 第二节 产业政策因素69-70
  • 第三节 国家安全因素70-71
  • 第四节 国际环境因素71-72
  • 本章小结72-73
  • 第五章 信息化推动中俄产业合作的建议73-76
  • 第一节 中俄两国加大信息科技的投入73
  • 第二节 中俄两国加大信息相关产业合作力度73-74
  • 第三节 搭建信息流通平台实现中俄信息对称74
  • 第四节 整合信息资源培育区域增长极74-75
  • 本章小结75-76
  • 结论76-77
  • 参考文献77-79
  • 致谢79-8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培炎;;研究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规律 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信息化模式[J];中国信息界;2006年08期

2 李锋;;会计教育信息化模式探索[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6年10期

3 ;部长声音[J];中国信息界;2007年05期

4 黄艳;张士玉;;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与方案的选择[J];商场现代化;2007年31期

5 黄艳;张士玉;;适应不同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模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7年11期

6 侯俊丽;薛明轩;;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探索[J];农业与技术;2007年05期

7 魏香梅;黄祥国;何渡;;中小型制造企业集群的信息化模式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09年03期

8 宋铁玲;;我国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模式建设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0年09期

9 梁建;;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的特点及应用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年07期

10 梁建;;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的特点及选择[J];鸡西大学学报;2012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管文菁;九年积淀 探索教育信息化模式[N];人民邮电;2014年

2 记者 荆小洪;工商总局拟全国推广吉林工商局信息化模式[N];人民邮电;2011年

3 金航数码 赵永宣;外协过程控制信息化模式分析[N];中国航空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赵天新;中电信革新灾后信息化模式 北川实现4M宽带100%覆盖[N];通信信息报;2012年

5 商报记者 金朝力;3G商用改变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N];北京商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李国敏;农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化[N];科技日报;2013年

7 记者 智谊萍;深化应用,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N];中国冶金报;2007年

8 记者 陆晓华 王乐飞;企业信息化有绿色通道[N];苏州日报;2009年

9 吴勇毅;财务能否云计算[N];中国冶金报;2011年

10 任意;采取不同模式推进企业信息化[N];经济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占辉;中俄产业合作的信息化推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2 杜凌;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3 朱振涛;传统制造企业信息化模式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4 钱莎莎;中小企业集群的信息化模式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5 陈永刚;丽水地区新农村信息化模式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6 田新;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及管理体系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7 张惠珍;福建省农业信息化模式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尹岗;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模式选择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高贵凤;基于双元理论的电信企业采购信息化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10 刘慧姝;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中俄产业合作的信息化推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36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536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2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