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1 15:28
【摘要】:作为西南地区重要出海通道的珠江-西江经济带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转型发展战略腹地,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与面向东盟开放合作中具重要战略地位。2014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我国首个直接联系东西部地区的跨省区、跨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发展规划。这将有利于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资源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形成城市间合理分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也对探究我国跨省区流域经济合作发展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能够对珠江-西江经济带各城市产业空间结构进行系统研究,首先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各城市产业分工视角出发,采用城市相对专业化指数、城市间相对专业化指数、行业相对专业化指数3个指标对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进行测算;然后采用区位熵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珠江-西江经济带各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及其内在联系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从2005至2015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相对专业化指数普遍呈现出折线上升趋势,各城市产业的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逐渐形成各自的优势产业;除了小部分城市间相对专业化指数呈现下降趋势,城市的产业结构依旧呈同质化发展外,多数城市之间产业同质化发展态势均有所降低,2015年城市间相对专业化指数普遍提高,各城市整体上朝专业化方向发展;珠江-西江经济带各市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具有非常大的相似性,呈一定的同构化发展,产业结构具有较大趋同性,各市之间没有形成明确的产业分工;而珠江-西江经济带各市第一、二产业产业结构则差异性很大,根据各市资源禀赋优势,以及各市发展程度不一,产业结构明显趋异,各市间已形成专业化分工。借助“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珠江-西江经济带2012-2014年的增长率高于全国,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和竞争力份额数值均大于0,反映了珠江-西江经济带具有一定的区位、产业结构优势;2014-2016年的经济发展增速亦高于全国,增速较2012-2014年放缓,其中竞争力份额较2012-2014年降低很多,区位优势转为劣势;产业结构偏离份额较2012-2014年带来近40%的经济增长,是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2014-2016年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据三次产业偏离-份额明细,珠江-西江经济带2012-2014年第一产业的总偏离为负,其中产业结构偏离份额、竞争力份额均为负,第一产业发展在全国处于下降的状态;第二产业的总偏离为正,其中产业结构偏离份额与竞争力份额二者呈现互相抵消态势,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第二产业区位优势是促进第二产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势是促进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因素。珠江-西江经济带2014-2016年的第一产业结构的总偏离较2012-2014年有较大增长,第一产业发展在全国中处于上升态势;第二产业的总偏离小于0,较2012-2014年呈下降态势,即第二产业发展在全国处于下降状态,竞争力份额进一步增大,而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量也进一步降低,降低幅度大于增长幅度,终究表现出负增长态势,应及时调整第二产业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偏离为负值,较2012-2014年呈现出断崖式下降,原本的区位劣势变的更加劣势,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带动经济增长的优势已经越发明显,却也抵不过区位劣势。根据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以及产业结构对经济影响,得出实证结论:城市间发展模式差异大,城市间产业分工不合理;城市间优势产业区分度不高,产业层次普遍较低;城市产业份额普遍下降,一二产业结构优势不足;第三产业区位竞争力劣势明显,转型升级难度大。给我们的政策启示是:推动城市间产业间联动,打造地方特色经济体系;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空间结构转型升级;打造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推动现代服务体系发展;完善运输通道建设,加大对外产业空间联系。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12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席强敏;李国平;;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工特征及溢出效应[J];地理学报;2015年12期

2 高鹏;王利;赵彪;王兆兰;;基于GIS空间分析法的辽宁省产业结构空间格局演变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年10期

3 孙铁山;齐云蕾;刘霄泉;;北京都市区就业结构升级与空间格局演化[J];经济地理;2014年04期

4 张鹏;杨青山;马延吉;刘勇;;长吉一体化区域产业空间结构的重组动力和优化[J];经济地理;2013年04期

5 闫人华;熊黑钢;瞿秀华;郑丽丽;;1975年以来新疆县域产业结构的空间分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3年03期

6 秦菲菲;杨山;;县域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重构——以江苏启东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3年01期

7 雷延军;林康;;产业结构与产业空间结构自适应性研究——以江苏省苏锡常地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01期

8 王克婴;张翔;;文化产业集聚对国际创意大都市空间结构重构的影响[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12期

9 邵晖;;从分工视角解读城市产业空间结构的演变机理[J];城市问题;2011年08期

10 李文强;罗守贵;;都市圈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演化的互动关系及协调机理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本文编号:2593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593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a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