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8 03:11
【摘要】: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发展思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一带一路区域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步伐。其中长江经济带地区横跨我国东中西经济发达与不发达省份,上中下游省份产业梯度明显,合理利用区位的优势,更能带动地区产业的发展与优化升级。但是产业转移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污染物的转移情况,因此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长江经济带地区的产业转移与环境效益上,希望通过经济带地区产业转移与污染物转移格局的分析,为经济带地区产业转移的模式提出有意义的建议。本文主要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法,通过对消费、投资与出口引发的产业与污染物的转移量定量计算,分析产业与污染物的转移方向与路径。结果表明,内部产业与污染排放的转移大致路径是从下游地区转出到上游地区,中游地区是中转区。而与外部省市产业转移与污染物转移来看,消费、投资与出口的共同作用下,经济带地区是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净转入地区,同时是化学需氧量的净转出地区。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转移排放主要来自于电力、热力生产与供应业与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需氧量转移排放主要来自于食品制造与烟草加工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与化学工业。最后根据本文得到的结论为经济带地区产业发展与污染物的减排提出几点建议。
【图文】:

长江经济带,增加值,演变趋势


第三章 长江经济带产业与污染物排放重心的演变分析第三章 长江经济带产业与污染物排放重心的演变分析本章基于长江经济带年度数据,考察 2000-2014 年长江经济带地区产业转移与污染物转移的现状,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趋势。(2)三大产业重心迁移情况。(3)空气污染、水体污染与温室气体三大污染物的重心迁移情况。3.1 产业结构演变及其重心迁移现状3.1.1 产业结构演变截止 2015 年,,长江经济带 11 大省市三大产业增加值总额达到 32500 亿元,占全国总增加值的 41.9%。图 3.1 描述了长江经济带地区 2000-2015 年三大产业增加值的变化情况。

轨迹图,轨迹,经济带,重心


图 3.2 2000-2015 年产业重心迁移轨迹Fig 3.2 Track of industrial gravity migration from 2000 to 20152000-2015 年长江经济带地区产业重心迁移轨迹如图 3.2 所示,从 2000-间,经济带地区的产业重心迁移轨迹大体自西向东自南向北迁移,2006-产业重心在小范围内波动,自 2011 年以后,产业重心的迁移轨迹与 201,又开始从东向西,从北向南迁移。从各省份的地理位置来看,长江经地理重心位于湖南益阳,而经济带地区产业重心一直位于湖北省境内,心有一定的偏差,而且并不在长江三角洲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这与经狭长的地理形状也有一定的关系,从 2000 年开始,产业重心从湖北黄从南向北、从东向西转移到湖北黄冈市,再从黄冈市向南迁移到湖北省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322;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桂山;徐昔保;李平星;;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11期

2 虞孝感;王磊;杨清可;叶士琳;;长江经济带战略的背景及创新发展的地理学解读[J];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11期

3 方创琳;周成虎;王振波;;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与分级梯度发展重点[J];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11期

4 高菠阳;李俊玮;刘红光;;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特征及驱动因素——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分析[J];经济地理;2015年10期

5 王晓芳;姜玉培;卓蓉蓉;曹传新;郑文升;;长江经济带地区发展差距与协调发展策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5年06期

6 邹琳;曾刚;曹贤忠;陈思雨;;长江经济带的经济联系网络空间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15年06期

7 曾浩;余瑞祥;左桠菲;丁镭;;长江经济带市域经济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5年05期

8 郝寿义;程栋;;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的区域合作机制重构[J];改革;2015年03期

9 方大春;孙明月;;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影响力研究[J];经济地理;2015年01期

10 豆建民;沈艳兵;;产业转移对中国中部地区的环境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11期



本文编号:26038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6038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1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