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城市舒适性视角下归国科研创新人才的空间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30 14:47
【摘要】: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日益成为国家和地区间竞争的对象,跨国高端人才流动趋势大幅增长。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人才的集聚对我国创新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充分发挥海外留学人员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减少人才流失,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海外人才引进政策。通过对我国科研人才流动去向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人才流动在空间上存在着高度不均衡状态,城市是人口高度聚集的中心,城市吸引及培育人才的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城市如何“引智”成为社会以及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20世纪50年代,西方发达城市兴起的城市舒适性理论为城市如何提升人才吸引力、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城市舒适性指令人舒适的生活环境,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城市舒适性理论的核心在于通过打造人才偏好的舒适性环境,促进创新人才和创新产业的集聚,从而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在我国创新型和知识型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对人才流动的区位选择机理及其与城市舒适性的关系展开实证研究很有必要。因此,本文拟选取“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为研究对象,探究城市舒适性对人才流动的空间偏好的影响机理。首先基于相关理论内涵和实证研究成果构建人才流动影响机理,以及面向科研创新人才需求的城市舒适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城市舒适性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履历分析法构建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数据库,分析科研创新人才的履历特征、流动现状及其空间分布等;基于城市舒适性视角,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从城市、单位和个体层面探索我国青年千人学者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城市舒适性的关系,同时采用问卷调研的形式,为回归结果提供支撑与补充。主要得到的结论如下:(1)构建城市舒适性评价体系,包括气候环境、教育文化、科研氛围等7个一级指标和22个计算层指标,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方法对2016年我国52个城市舒适性水平进行计算,总体来说我国城市舒适性水平的空间差异和结构差异较大,城市舒适性水平与社会氛围、教育资源和科研条件具有强相关,与气候环境舒适性的相关性最低。(2)采用履历分析法构建了我国3530名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履历数据库,我国科研创新人才的空间分布呈现非均衡性,具有大城市效应和高等级单位效应,人才多集聚于三大城市群与长江经济带。(3)多元回归结果证明城市舒适性与科研人才流动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全社会科研经费投入、国际学校数量、接待入境游客人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以及每十万人大学生数等舒适性指标是影响科研创新人才流动的关键要素;单位等级是影响科研创新人才流动的重要决策;母校因素对科研创新人才的流动影响显著,籍贯地对科研创新人才流动的区位选择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作用。(4)问卷结果显示影响青年千人学者流动的关键要素为科研氛围、专业学科积累以及人才政策、城市舒适性;通过个案分析发现,原生家庭因素、配偶因素、学术网络、导师资源等非经济因素在人才流动过程中同样起关键性作用。基于以上结论,就城市如何通过提高自身舒适性来吸引人才、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创新发展提供启示,即重视城市舒适性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重视多元需求在人才流动决策中的影响以及重视城市舒适性对人才留存的影响等。
【图文】:

数据来源,作者,高层次人才,城市分布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实施以来,为我国引进了一批又一批创新创业人才。逡逑据统计,截至2017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共计4,,891,248余人,累计学成回国人数为逡逑3,026,651余人,1978—2017年学成回国人员占比从28.8%增长至61.8%邋(图1-1),带动逡逑了关键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了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逡逑700000逦cr?ajS逦国率逦09逡逑^邋0.8邋1逡逑H邋^0000逦I!逦1逡逑^邋□邋I邋07逡逑圃邋500000逡逑■逦0.5逡逑300000逦rl邋^逦0邋4逡逑200000逦:丨邋|邋丨;!逦,邋I邋,邋!逡逑d剩哄义稀ⅲ#e澹#e澹e澹e澹阱澹阱澹阱危e义贤迹保卞澹保梗罚福玻埃保纺晡夜龉⒐楣耸牖毓叔义希ㄊ堇丛矗褐泄臣颇昙髡咦灾疲╁义希ǎ玻┖M飧卟愦稳瞬帕鞫目占浞植汲氏址蔷庾刺义先瞬帕鞫侵赣芯眉壑档母鋈嗽诠液偷厍淝ㄒ频墓蹋局噬先瞬诺难≡裥绣义衔Mü晕夜M飧卟愦稳瞬帕鞫某鞘蟹植际萁型臣品治龇⑾郑咚刂嗜瞬诺腻义铣鞘蟹植荚诳占渖洗嬖诟叨炔痪庀窒螅饕远垦睾3鞘幸约熬梅⒄钩潭冉细叩腻义铣鞘校约耙恍┚哂刑厥夥⒄贡尘暗某鞘形鳌K镂暗龋郏保蓖ü郧嗄昵思苹谝恢亮义吓嫉模

本文编号:26458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6458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d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