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OFDI逆向技术外溢的地区差异及其门槛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3 08:54
【摘要】:中国制造业在国际生产体系中长期受到压制,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而且面临着“胡焕庸线悖论”的结构性问题,人口和财富在地区上的分配严重不匹配。与此同时,中国已逐步成为国际资本双向流动大国。中国需要基于对外投资和引进外资并重的战略,重构对外经济开放新格局,提升各地区的技术吸收能力,利用好OFDI的逆向技术外溢效应,依靠技术进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克服要素成本上升的阻碍,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换。为了探寻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外溢的存在性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在C-H模型以及L-P模型的基础之上,构建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1)在研究年限中,就全国而言,中国的OFDI并不具有显著的逆向技术外溢效应,不能为中国的技术进步带来正向的促进作用。(2)分地区来看,中国的OFDI对中国技术进步产生的逆向技术外溢效应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OFDI在中国东部地区具有显著的逆向技术外溢效果,有利于东部地区的技术进步,而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的效果不明显。(3)经济发展水平、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技术差距、制度环境和人口老龄化这六个因素对逆向技术外溢具有显著的影响。当这些影响因素跨越门槛水平时,OFDI逆向技术外溢的效果可以获得显著提升。截至2017年底,中国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已经跨越各影响因素的门槛水平,中西部地区距离各影响因素的门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本文的创新之处:(1)目前,对发展中国家OFDI逆向技术外溢的传导机制缺乏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本文总结了逆向技术外溢的五大传导机制,并引入了古诺模型,完善了当前对OFDI逆向技术外溢传导机制的研究。(2)本文在研究OFDI逆向技术外溢效应的影响因素时,引入了更为有效的门槛回归模型,并测算了各影响因素的具体门槛水平。(3)虽然目前一些学者对OFDI逆向技术外溢效应的门槛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但他们考察的门槛变量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差距等,本文同时考察了制度环境变量和人口老龄化的门槛效应。本文的不足之处:(1)将投向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的OFDI的逆向技术外溢效应进行对比分析,值得进一步探究。(2)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逆向技术外溢,也是本文可以进一步探究的部分。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125
【图文】:

第三


图1.1文章基本框架图逡逑第三节主要创新与不足逡逑

技术外溢,技术外溢效应,投资国


_逦逦逦逦图2.1邋OFDI逆向技术外溢及FDI技术外溢的传导路径逡逑OFDI逆向技术外溢效应与FDI技术外溢效应的传导路径不同,逆向技术外溢逡逑效应产生的方向不再是投资国企业在东道国的子公司—目标国的国内企业—目逡逑标国产业与经济,而是投资国企业在目标国的子公司—投资国企业的母公司—投逡逑

存量,流量,中国企业,整体呈现


这主要是因为:在这一阶段,中国企业的OFDI并未受到政府政策的引导和逡逑规范,也未形成一个明确的对外投资目标和定位。因此,在该阶段中国企业开展逡逑的OFDI整体呈现出一个不稳定的发展特点。图3.1邋(b)给出了1992年-2000年中逡逑国OFDI的流量及存量情况。逡逑60邋1逦■逦400邋1逡逑40邋-逦300邋1逦a邋_逡逑1982邋1984邋1986邋1988邋1990逦1992邋1994邋1996邋1998邋2000逡逑一?_流量(亿美兄)存最(亿:X;元)_?一流量(亿美元)-■-存量(.亿美元)逡逑(a)逦(b)逡逑2000邋-i逦_逦20000邋-逡逑1500邋-逦15000逦-逡逑1000邋-逦10000逦-逡逑500逦5000逦-逡逑2001逦2003邋2005邋2007逦2009邋2011邋2013邋2015邋2017逡逑—? 流量(亿美/d)邋Hi—存量〈亿流量(亿美元)H_H存量邋亿美元)逡逑(c)逦(d)逡逑图3.1逦(a)中国OFDI第一阶段,Cb)中国OFDI第二阶段,(c)中国逡逑OFDI第三阶段,(d)中国OFDI第四阶段逡逑三、快速增长阶段(2001年-2008年)逡逑1992年-2000年,是中国企业OFDI的不稳定发展阶段,而2001年之后,中逡逑国的OFDI迈入了快速增长阶段。这一阶段,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效果显著,逡逑OFDI流量和存量规模都不断扩大,整体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从流量方逡逑面来看,这一阶段,中国企业的OFDI流量从17.8亿美元跃升至559.1亿美元,年复逡逑合增长率达到63.6%;从存量方面来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驰;赵珏航;;技术外溢、企业成长与产业升级——由“山寨”制造引发的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7期

2 许静;;借力技术外溢 提升自主创新[J];中国外资;2008年11期

3 李燕;;国际技术外溢与产业结构的关系[J];商业时代;2007年11期

4 余昌龙;;技术差距收敛、技术外溢渠道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经济问题;2012年12期

5 杨育谋;;技术外溢在中国[J];中国外资;2008年11期

6 张爱玲 ,夏平;FDI 技术外溢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J];国际经济合作;2005年06期

7 蔡冬青;周经;;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技术外溢的国际经验——基于母国吸收能力的考察[J];财经科学;2014年03期

8 李朝军;;技术外溢水平对企业技术创新策略选择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3年04期

9 张勇;;我国FDI技术外溢及对策[J];统计与决策;2006年21期

10 张建清;刘诺;范斐;;无形技术外溢与区域自主创新——以桂林市为例的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1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建华;欧阳轶雯;;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经济增长——对广东数据的实证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2卷第3期(总第7期)[C];2003年

2 陈小通;;基于廊坊基于北京高技术要素外溢辐射的思考[A];对接京津——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论文集[C];2017年

3 王爱峰;;北京高新技术外溢辐射途径方法研究——基于廊坊市的考虑[A];基于对接京津的科技创新与环首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阴祖峰;政校合作助推技术外溢 畅通通道促进军民融合 加快提升省会城市创新活力[N];哈尔滨日报;2018年

2 ;破除跨国大资本技术外溢的神话[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3 李新中;吸纳技术外溢要着重注意六大问题[N];中国汽车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顾鑫;莫错过美技术外溢红利[N];中国证券报;2014年

5 南京大学商学院 张二震;利用FDI溢出效应为创新加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群;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2 露西娜;来自国际贸易的技术外溢[D];复旦大学;2005年

3 张爱玲;FDI的技术外溢机制问题[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许鸿文;FDI技术外溢的机制与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曾剑云;东道国技术外溢、吸收能力与无技术优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刘舜佳;基于后向关联分析的跨国并购与国家经济安全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7 吴建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进步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8 朱春临;国际技术外溢与自主创新[D];复旦大学;2008年

9 栾永玉;跨国创新网络技术外溢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余昌龙;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畅;OFDI逆向技术外溢的地区差异及其门槛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9年

2 王蓉;基于国际性技术外溢的民营制造企业技术成长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汪燕;国际技术外溢渠道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4 高媛;对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差异化的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5 孟慧;FDI技术外溢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效应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孙倩;FDI技术外溢、本土吸收力与出口净技术复杂度[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7 周登红;FDI技术外溢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8 苗瑾;FDI后向技术外溢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张小龙;中国OFDI的反向技术外溢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

10 王亚飞;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53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753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3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