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超网络视角下区域间经济协同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2 09:14
   当今世界,协同发展是区域间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随着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不断深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出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推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大大增强。区域经济合作已经超越自身界限,涉及地理空间,经济空间和行为主体关系等多个层面。不同性质和层次的主体(区域、产业、企业和城市等)在经济系统中的作用迥异,并通过各种经济要素的流动使得不同层次主体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形成具有多重内涵的区域间经济合作效应。与传统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相比,现阶段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具有新的重要特征,其一是区域合作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二是除注重单一产业集群,更加强调不同产业集群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其三是除注重单一主体,更加强调多层次、多主体的协同。因此,区域间经济发展问题是以产业集群群为基础形成的产业、企业和区域等多主体协同问题,研究区域间经济发展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产业、区域和集群群内企业等主体及其关联关系。在此背景下,如何理解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的内涵,认识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的机理,并进一步度量区域间经济协同效应,进而建立区域间协同的有效机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从已有文献看,目前对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力机制研究、政策研究、实施路径和实证研究;区域间经济协同效应的测度方面主要利用DEA模型、哈肯模型、距离模型等方法。而且,目前对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的内涵和机理研究涉及较少,多是从单一层次、单一主体分析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的内涵和机理,忽略了多层次关联结构的作用,·同时,在区域间经济协同效应的度量方面,多是计算某一个层次的协同效应,对多个层次间的协同效应的测度鲜有考虑,而且在测度区域间经济协同效应时忽略了主体间结构的影响。本文基于协同学理论研究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的机理和内涵,基于关联视角界定了区域间经济协同效应,对于厘清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的相关概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本文构建的区域间经济系统超网络模型,拓展该领域研究的视野和应用的思路,为研究区域间经济协同问题提供了有效工具,设计的衡量各节点区域间经济协同效应的指标,可以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定量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是通过区域间经济系统内子系统的相互竞争和合作,以及各构成要素间非线性关联运动,使整个区域间经济系统形成有序结构,从而实现区域间经济的多层次、多方面的互惠共赢发展的区域间经济发展方式。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为区域间产业关联、产业集群群和区域关联,三个因素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依托,存在着内生的单层次内和多层次间的协同运作机制。超网络是研究多主体、多层次、多关系问题的有效工具,可以对区域间经济系统进行抽象,构建包含区域间经济系统重要主体、反映域间经济协同发展过程中各重要主体单层次内和多层次间互动关系的模型,这也是基于关联结构设计度量区域将经济协同效应指标的前提和基础。针对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1)分析并明确了区域间经济协同的内涵和机理,构建了区域间经济系统超网络模型。第3章以构建区域间经济系统模型为着眼点,首先利用复杂系统理论和协同学理论分析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的内涵和特征,进而基于关联视角界定区域间经济协同效应。然后,明确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的机理。最后,根据区域间经济系统中关键因素所对应的主体及其关联关系,给出了区域间经济系统超网络的建模原理和建模步骤。(2)基于关联结构运用超网络理论与方法设计了度量区域间经济系统内各主体协同效应的指标。本文根据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机理和区域间经济协同效应的内涵,设计了衡量区域间经济协同水平的指标,包括基于节点关联结构的单层次带动效应、循环效应和层内辐射效应,基于子网络结构的单层次核结构效应、基础关联效应,基于超网络关联结构的多层次聚合效应、扩散效应和层间辐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区域间经济协同效应的度量方法。(3)对区域间经济系统超网络进行应用研究。第5章和第6章以基于山东省2012年产业网络的簇群C,形成的区域间经济系统为例,进行了应用分析,构建了基于簇群C,形成的山东省区域间经济系统超网络模型,分析了该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单层次内协同效应和多层次间协同效应。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基于簇群C1形成的山东省区域间经济系统在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通过实例应用,验证了本文构建区域间经济系统超网络模型的有效性,以及设计的区域间经济协同效应指标的科学有效和可操作性。本文具有以下创新点:(1)从关联视角界定区域间经济协同效应,明确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单层次内、多层次间的协同机理。本文基于协同学理论分析和明确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的内涵,进而创新性地基于关联结构视角将区域间经济协同效应界定为“区域间经济系统中各构成要素通过单层次内、多层间的非线性关联运动而产生的整体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区域间经济协同效应的内涵。在提取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要素基础上,基于关联关系分析区域间经济经济协同发展机理,创新性地将区域间经济协同的维度从单层次、单主体协同扩展到多层次、多主体间的协同。(2)将超网络理论创新性地应用到区域间经济系统的模型构建中。超网络是研究具有多层次、多目标、多主体等特征复杂问题的有效工具。本文利用超网络理论抽象区域间经济系统,构建了包含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主体、反映域间经济协同发展过程中的单层次内和多层次间互动关系的模型,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问题的研究视角。(3)基于关联结构设计了契合区域间经济协同效应内涵且可操作的区域间经济协同效应度量指标。本文基于关联结构视角设计了测量区域间经济系统单层次内和多层次间经济协同效应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区域间经济协同效应的度量方法。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和协同学理论,分析了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的内涵和特征,识别和分析了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并基于协同学理论分析了区域间经济系统协同发展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基于超网络理论构建了反映区域间经济协同多类主体单层次内和多层次间的关联运动的区域间经济系统超网络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该领域研究的视野和应用的思路。本文基于区域间经济协同效应内涵和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机理,从关联结构视角设计了度量各主体区域间经济协同效应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区域间经济协同效应的度量方法。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127
【部分图文】:

框架图,论文研究,框架,论文


结论与展望。总结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得出主要研究结论。根据逡逑论文研宄问题,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研宄展望。逡逑根据本文章节安排,论文框架如图1-1所示:逡逑7逡逑

超网络,资料来源,交通方式划分,交通生成


书中首次使用“超网络”邋一词,通过引入虚拟点和虚拟边构建了交通生成、交逡逑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的多维运输系统超网络模型[38]。超网络是图逡逑论与网络科学研宄的前沿领域,如图2-1所示。逡逑i阁汾(拓+卜学)逦^逦_逦—邋鬲络科学逦'逡逑i邋'邋!:邋*:逦,逦丨967年,Milgram,小世界实验(六度分折)|逡逑:I736ff-,邋Euer,逦伣年,Mitchell,社会网络分析框架逦!.逡逑—ff逦网络曑年,Wa_ndStr0gats,小世界网络i逡逑1=,mi邋=逦1999^.,邋Barabasi邋and邋Albert,逦!逡逑|逦a>c>’丨2002年,Albert&Barabasi,复杂网络统计力学邋i逡逑,1936^,邋Kon,g,逦^竽

本文编号:2817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817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2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