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永城经开区产业共生环境效益评估

发布时间:2020-09-16 08:58
   在世界范围内,产业集聚形成的工业园区得到了各国广泛的认知和发展,成为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但随着工业园区的发展,资源限制与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愈加严重,园区的发展进入到瓶颈。随着产业共生方法的引入,成为园区打破瓶颈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关于工业园区产业共生的研究较少,大多集中在单一类型园区,且对环境影响现状评估不全面。永城经开区作为中国典型的综合类园区之一,缺乏对园区产业共生所带来环境效益定量化研究,因此有必要开展永城经开区环境影响评估研究。本文以永城经开区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园区产业共生生命周期评估模型,定量评估园区产业共生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现状;优化设计园区内部共生与城市共生的链条,并定量分析产业共生所带来的环境效益;最后在以上研究基础上,为同类型园区产业共生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建议,并对研究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展望。具体的研究结果表明:(1)永城经开区2017年共有13条产业共生链,5条为能源梯级利用,5条为物质回收利用,3条为水的循环利用。其中水的循环利用量最大,占总交换量的90%,其次是能源的梯级利用,占总交换量的7%,物质交换量占总交换量的3%。(2)产业共生能够为永城经开区带来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产业共生带来环境效益共减少9455 TJ的一次能源消耗,减少850 kt CO_2e温室气体排放,减少3297 t SO_2e酸化气体排放,减少242 t富营养化物质PO_4~(3-)e,减少23.6t大气颗粒物PM_(10)e排放,减少2529 t人体毒性物质1,4-DCBe排放,减少4087t呼吸无机物PM_(2.5)e和20.6 t光化学臭氧气体C_2H_4e排放。同时为园区带来了9.58亿元的经济效益,占永城经开区2017年工业总增加值的5.5%。整体而言,永城经开区蒸汽的交换呈现出最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3)永城经开区产业共生优化设计分别在园区内外组建了9条共生链,5条在园区内,4条在园区外。园区内共生与城市共生都能带来可观的环境效益。在园区内共生的基础上,城市共生同样能够带来大量的环境效益,其共生交换量占总交换量的72%,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蒸汽和电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的同时也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可见园区与城市结合能够带来双赢的局面。为中国同类型园区产业共生发展方向提供借鉴和思路。
【学位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X196;F127
【部分图文】:

开区,永城


2 永城经开区发展现状调查分析2 永城经开区发展现状调查分析2.1 永城经开区基本情况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原名“永城市产业经开区”,成立于 2010 年,位于永城市东南部,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详见图 2.1 所示。交通便利,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均畅通无阻。煤炭资源丰富,经开区周边有八大煤矿,永城市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和河南省重要的煤化工基地。经开区 2012 年规划面积为 25.76 平方公里,就业人员达 71000 人,2017 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566 亿元。2015 年 2 月经省政府认定为省级产业经开区,并连续四年被省政府评定为二星级产业经开区。后更名为“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后简称“经开区”)。

开区,永城,链状


2 永城经开区发展现状调查分析了整个园区排放量的 47.6%,企业内部应注重在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减排。2.2 园区内主导产业现状分析永城经开区产业复杂,高能耗企业众多,园区主要围绕铝精深加工、煤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四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电—电解铝—铝精深加工”、“煤—煤化工—精细加工”、“钢铁铸件—装备制造”、“小麦—面粉—食品”产业链条。经过六年的发展,形成了以煤化工、铝精深加工和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的三大产业集群。(一)煤化工产业现状永城经开区煤化工产业是以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为依托,生产以甲醇、醋酸、乙二醇、二甲醚为主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现状规模达到年产 50 104t 甲醇、20 104t 二甲醚、40 104t 醋酸和 20 104t 乙二醇的生产能力和 2800 104t 预脱盐水处理能力。具体产业结构链如图 2.2 所示。

蒸汽,液氧,高盐废水,矿井废水


27图 3.3 永城经开区内 13 条共生链对 8 种环境影响类别的效益:1.蒸汽(9.8 MPa,540 ℃)/蒸汽(9.8MPa,540 ℃),2.蒸汽(5.0MPa,400 ℃)/蒸汽(3.82MPa,450 ℃),3.蒸汽(1.7MPa,275 ℃)/蒸汽(1.6MPa,230 ℃),4.蒸汽(0.6 MPa,200 ℃)/蒸汽(0.7MPa,170 ℃),5.蒸汽(0.4MPa,180 ℃)/蒸汽(0.7MPa,170 ℃),6.污泥/煤,7.高温铝液/电,8.液氧/液氧,9.灰渣/石灰,10.石膏/天然石膏,11.再生水/淡水,12.高盐废水和矿井废水/淡水,13.冷凝水/淡水)在这些产业共生链条中,能源的梯级利用贡献了最大的环境效益。这种现象是由于园区内许多高耗能企业产生大量余热,通过蒸汽,余热的交换所产生的。最大的环境影响来自热电联产厂与煤化工厂之间的蒸汽交换,其交换量和环境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园区产业发展与金融服务白皮书[J];中国房地产;2017年20期

2 ;优化完善工业园区产业布局 推动攀枝花城乡一体化发展[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10年01期

3 韦晓玲;秦智;;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 提升柳州市园区产业竞争力[J];广西经济;2009年01期

4 李植斌;任甜;;黔南州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定位与选择[J];江苏商论;2017年03期

5 吴林海;;科技园区产业发展定位战略(下)[J];江苏科技信息;2003年01期

6 谢小真;;打造四大园区产业倡导异彩纷呈时尚生活[J];智库时代;2017年03期

7 陈兵;;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式发展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刘冠军;;工业园区产业集聚评价方法研究——以新疆库车工业园区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年08期

9 盛周君;胡莎莎;叶平平;;“三线一单”中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在园区产业发展中的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年34期

10 裴文华;黄新建;;我国工业园区产业网络的比较研究[J];经济论坛;2006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西君;;中国园区产业转型发展的对策研究[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菊;园区产业发展集约化高端化[N];贵阳日报;2018年

2 记者 张婷婷;全市工业园区产业集聚能力增强[N];包头日报;2019年

3 本报记者 冯爱君;加快家具园区产业建设 促进家具行业发展[N];黑龙江经济报;2019年

4 记者 陶凤 常蕾;北京将设立影视园区产业引导基金[N];北京商报;2019年

5 卜劲文 李佳怡;天心,打响园区产业升级战[N];长沙晚报;2019年

6 苏报记者 崔阳阳 苏报通讯员 倪卓琳;深融园区产业发展 打造外包学院样本[N];苏州日报;2019年

7 记者 梁道燕;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 大力推动园区产业升级发展[N];拉萨晚报;2018年

8 记者 江怀远;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 加快园区产业集聚集约发展[N];益阳日报;2018年

9 记者 孙玮怿 通讯员 汪波;我市出台优化园区产业布局指导意见[N];常德日报;2018年

10 通讯员 管轩 陈智明;火炬高新区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做强做优园区产业[N];厦门日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斐;工业园区产业共生发展模式驱动力和环境绩效评价[D];山东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宇;永城经开区产业共生环境效益评估[D];郑州大学;2019年

2 王雪勇;基于多Agent的虚拟工业园区产业共生建模与仿真研究[D];燕山大学;2018年

3 王兴;炎陵县工业园区产业两型化测度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

4 李俊荣;富民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5 邝俊;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园区产业布局规划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6 冷眉;T市H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7 张学贵;工业园区产业离散化形成机理、问题及对策[D];重庆大学;2009年

8 李银霞;基于产业集群的湖南园区产业布局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佟舒宁;阜康市工业园区产业集聚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4年

10 赵晨曦;灵宝市工业园区产业集聚现状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19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819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7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