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新常态下西北五省(区)经济的增长动力及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0 11:07
   新常态下,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传统动力出现了一定衰减,新生动力不足与传统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加剧,经济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一方面,转变经济増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新任务亟待落实;另一方面,加快缩小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差距的旧问题仍然迫切。在此背景下,本文根据传统东部、中部及西部三大区域的划分,选择在地理位置、历史人文环境及资源禀赋等方面较为相近的西北五省(区)作为研究对象,既是因为其经济发展水平尚处于我国梯度发展战略的最低层,也因一带一路、扩大向西开放等战略的不断推进为西北五省(区)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有鉴于此,本文立足西北五省(区)经济发展现状,对其经济增长动力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沿着“理论研究——实证分析——政策建议”的思路层层展开。首先,对国内外经济增长动力的相关研究及理论进行了梳理和述评,以此奠定文章研究的理论基础;然后,采用西北五省(区)的实际经济数据,对西北五省(区)整体及各个体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及差异性进行实证检验;最后,根据理论与实证结果,提出对策建议,为提升西北五省(区)综合经济实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在理论层面,文章从供需两侧出发,首先对其基本概念及丰富内涵进行了详细解读。然后,从供给侧角度,将具有代表性的文献和观点进行概要的梳理;从需求侧方面,则延续传统三驾马车思想加以归纳评述。另外,为较好地贴近本文的研究重点,文章进一步对西北五省(区)经济增长动力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总结。在实证层面,首先,对研究背景即新常态区间进行了科学界定,并明确了样本的数据区间。基于从索罗模型的稳态特征及西北五省(区)现行经济增速表现两个角度的考虑,本文认为在2000年至2007年西北五省(区)大体可以看作是处于稳态期间,而2008年至2016年则看作是由原稳态向新稳态的过渡时期,我们将这个过渡的期间界定为新常态区间,即本文样本研究区间为2008年到2016年。然后,结合当前国家大力提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日益丰富的新供给主义理论为基础,根据广义供给的内涵,从经济活动主体、传统生产要素、要素升级、结构变动、制度变革五大维度选取供给侧变量指标;同时,并未忽略传统“三驾马车”的效力,从西北五省(区)实际情况出发选取了最终消费支出、净出口等指标,从供需两侧加以平衡研究。最后,通过R软件编程模拟,本文对LASSO回归方法的优越性进行了验证,并利用该方法在模型拟合的同时进行变量筛选的特性,尽可能全面的选出既符合理论要求又贴近西北五省区域经济发展特殊性的要素变量,以考察其对西北五省(区)整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另外,考虑到各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本文进一步构建面板SUR模型,实证分析相关因素对于各个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各省(区)需因地制宜培育新经济增长动力。研究结果表明:从西北五省(区)整体的情况来看,2008-2016年间,其经济增长动力的共性有:企业家精神、劳动力、物质资本、技术进步、能源消费、城镇化结构及最终消费支出7个变量。其中,城镇化结构的回归系数为负,尚不合理的城镇化结构不利于西北五省(区)经济增长;企业家精神、劳动力等其他6个变量则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从各省(区)的情况来看,5个区域的增长动力存在比较突出的差异。各省(区)须对症下药,针对主要影响因素有的放矢地培育并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学位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127
【部分图文】:

资本产出比


图 3.1 2000-2016 年西北五省(区)资本产出比 图 3.2 2000-2016 年西北五省(区)人均产出增长率数据来源:由《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到3.1.2 新常态区间界定从图 3.2 中可以看到,在 2000 年-2007 年间,西北五省(区)的人均产出增长率大致维持在 17%左右水平,而在 2008 年以后则逐渐下降至 2016 年的9.39%。同样地,如图 3.1 中所示,相对而言,西北五省(区)在 2008 年之前资本产出率数值较为稳定,均值约为 3,可以大体看成是处于稳态。而在 2008 年及之后该指标值却出现了大幅上涨,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西北五省(区)经济自此由原稳态进入了非稳态时期,同时这也暴露出大量信贷资产虽然使资本存量得以较大幅度上升,但是投资过量也带来了投资效率过低等问题,表明盲目地依托于投资扩张来带动的经济增长不仅是低效的而且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也是不相符的。另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增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

产出增长


图 3.1 2000-2016 年西北五省(区)资本产出比 图 3.2 2000-2016 年西北五省(区)人均产出增长率数据来源:由《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到3.1.2 新常态区间界定从图 3.2 中可以看到,在 2000 年-2007 年间,西北五省(区)的人均产出增长率大致维持在 17%左右水平,而在 2008 年以后则逐渐下降至 2016 年的9.39%。同样地,如图 3.1 中所示,相对而言,西北五省(区)在 2008 年之前资本产出率数值较为稳定,均值约为 3,可以大体看成是处于稳态。而在 2008 年及之后该指标值却出现了大幅上涨,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西北五省(区)经济自此由原稳态进入了非稳态时期,同时这也暴露出大量信贷资产虽然使资本存量得以较大幅度上升,但是投资过量也带来了投资效率过低等问题,表明盲目地依托于投资扩张来带动的经济增长不仅是低效的而且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也是不相符的。另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增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

变化趋势,供给因素,稳态


图 3.3 2000-2016 年西北五省(区)与全国 GDP 增速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因此,基于从索罗模型的稳态特征及西北五省(区)现行经济增速表现两个度的考虑,本文认为 2000 年至 2007 年之前大体可以看作是处于稳态期间,而008 年以来则看作是由传统的稳态时期向一个新稳态阶段的过渡转换期,我们这一期间界定为新常态区间,即本文样本研究区间为 2008 年到 2016 年。.2 供给因素中的指标选取在供给因素中,本文借鉴李佐军(2015)对于广义供给的定义,并考虑到数的可得性,选取了以下指标加以测度。另外文中未做特别说明的数据均来源于国统计年鉴。.2.1 从经济活动主体角度选取的指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宇;;供给侧改革——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J];新金融;2015年12期

2 李志强;陈泽珅;;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12期

3 何剑;董春风;董丹丹;;西北五省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β收敛与空间计量的检验[J];工业技术经济;2015年11期

4 黄志敏;慈向阳;;“改进的克强指数”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面板数据[J];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31期

5 蔡文伯;程璐;;西北五省区经济增长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关系研究——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6 许晨曦;孟新月;;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基于西北五省区的数据分析[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7 孙早;杨光;李康;;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吗——来自东来自东、中、西部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家;2015年08期

8 苏治;徐淑丹;;中国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收敛性测度——基于创新与效率的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07期

9 赵伟光;敬莉;;全要素生产率、资本投入与西北五省经济增长——基于Malmquist指数的经验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5年02期

10 陈雨露;;新常态的主题是改革不是危机救助[J];理论学习;201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雄辉;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邱燕生;西北五省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年

2 王乘骏;新常态下山东省经济增长路径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350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8350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3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