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南昌市对省内经济联系量与地缘经济关系匹配动态演进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1 12:18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城市和城市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由此引发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地理学界和经济学界的热点问题。目前,有关经济联系的研究区域包括经济区之间、城市群之间和省际之间研究居多,但是对省内各设区市之间的研究较少。研究内容主要以经济联系或者地缘经济关系为主,但将两者共同研究较少。研究区域经济联系量有助于探讨区域经济联系的方向和强度,而研究区域地缘经济关系则有助于深度探讨区域间的竞争与互补关系,两者共同研究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区域之间经济关系与产业匹配关系,明确区域间的产业分工,避免产业同构化现象。近些年,江西省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抓住国家实施的“中部崛起”战略历史机遇,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完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赣江新区、生态文明试验区等国家战略叠加效应,江西省出台《南昌大都市区规划》方案,明确南昌大都市区地位且依托各地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遵循服务业分布规律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趋势,进一步优化重点产业空间布局,着力构建“一核集聚、两轴带动、七带辐射、百点支撑”的服务业发展格局。加强江西省各城市经济联系、优化合作关系和突出南昌大都市区核心增长极是十三五规划目标重要途径。因此,以南昌市及省内各设区市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和地缘经济学的理论,构建测度省内经济联系的模型,探讨江西省省会城市与设区市的经济联系量与地缘经济关系的匹配效果。通过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南昌市与省内城市经济联系量的测度分析表明,2000—2015年间南昌市与省内城市的经济联系量逐年增加,总体而言,城市间的经济联系量都较小,说明省会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较小,而其他城市对省会城市的经济隶属度低。(2)通过对南昌市与省内城市地缘经济关系测度分析表明,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的省会以及省内最大的城市,南昌与抚州和新余具有强互补型,而与南昌经济联系较强的九江与南昌维持着较强竞争型,与南昌经济联系较弱的景德镇、赣州和上饶与南昌的竞争性加强,吉安与宜春和南昌的经济联系总体较弱且竞争与互补关系不明显,说明就整个江西省而言,地区间区位优势未能充分体现,产业结构同化现象突出,产业分工较弱,江西省集聚效应不明显,南昌市作为省会未能形成增长极,进而合理的调配各地区的产业分工。(3)通过城市间的经济联系量与地缘经济关系匹配定量分析城市间的竞合关系表明,南昌市与省内城市的匹配效果不佳,总体而言以调整战略型和加强合作、调整战略型为主,说明南昌市中心性地位不突出,与省内城市间仍然以竞争为主,形成产业分流的态势,不利于整个江西省的经济交流与合作。(4)2000—2015年南昌市与省内城市经济联系量与地缘经济关系匹配的基础上进一步预测匹配关系的未来趋势,结果发现,各设区市与南昌未来与匹配类型出现的概率深受前一时期的影响,总体而言,预测效果较好,对前期匹配的偏离度低。
【学位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127
【部分图文】:

南昌市,三大产业,通信设施,固定电话


图 2-1 南昌市市辖区总人口及三大产业从业人员分布图(2000—2015 年)2.1.2 通信设施南昌市通信业务增长快速,固定电话用户量先增长后降低,2008 年用户额达到最大,为132万部;移动电话用户量持续快速增长,2015年用户量达到517.万部;互联网用户量总体较少,增减趋势不明显。

南昌市,通讯设施,通信设施,三大产业


图 2-1 南昌市市辖区总人口及三大产业从业人员分布图(2000—2015 年)2.1.2 通信设施南昌市通信业务增长快速,固定电话用户量先增长后降低,2008 年用户额达到最大,为132万部;移动电话用户量持续快速增长,2015年用户量达到517.23万部;互联网用户量总体较少,增减趋势不明显。

南昌市,增长率,动态演进,年增长速度


南昌市对省内经济联系量与地缘经济关系匹配动态演进研究2.2 经济环境2.2.1 经济实力2000—2015 年间,南昌市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加,经济发展较快,2015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 4000.01 亿元,较 2000 年国民生产总值435.1 亿元增长了近 10 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 7.5 倍。但从增长率看,GDP 增长率和人均 GDP 增长率在 2005 年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 30.79%和 26.83%,2012—2015 年增长速度变缓。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伟丽;张翠;;中原经济区增长俱乐部趋同及其演变——基于县域尺度的加权马尔科夫链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年08期

2 初楠臣;姜博;;哈大齐城市密集区空间联系演变特征——基于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前后的视角[J];经济地理;2015年03期

3 唐睿;冯学钢;;基于马尔科夫预测的国内赴沪旅游者旅游消费结构分析[J];旅游论坛;2015年01期

4 张怀志;武友德;王源昌;陈长瑶;聂玉梅;;滇中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与地缘经济关系匹配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年02期

5 张亚明;李新华;唐朝生;;竞合视域下京津冀区域地缘经济关系测度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5期

6 江进德;赵雪雁;张方圆;;安徽省合肥和芜湖市对外经济联系量与地缘经济关系匹配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2期

7 刘媛媛;涂建军;;中原经济区地缘经济关系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6期

8 邓春玉;;珠三角经济圈对外经济联系与地缘经济关系匹配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2期

9 孙海燕;刘贤赵;杨玲玲;;山东省与天津滨海新区地缘经济关系分析[J];经济地理;2009年12期

10 李敦瑞;李新;;地缘经济学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熊琦哲;马尔科夫链在江西省区域经济趋同中的应用[D];江西财经大学;2017年

2 赵丹婕;湖南对外经济联系与地缘经济关系的匹配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3 薛翠翠;青岛对外经济联系强度与地缘经济关系的匹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365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8365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a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