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下西部地区制造业升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8 03:55
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中的支柱产业,维系着第一、三产业的发展。中国制造业发展历经了四个阶段:(1)社会主义过渡阶段(1949年至1956年)。“一五”计划全面推进工业化,实现了包括飞机、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等从无到有地建设;(2)社会主义探索阶段(1956年至1978年)。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优先发展重工业,但由于轻工业基础薄弱,使得制造业结构严重失衡;(3)改革开放阶段(1978年至1992年)。为恢复国民经济,解放劳动力和资本市场,使得制造业结构实现均衡;(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1992年至今)。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中国进入全球化体系、获得开放性市场。90年代初至20世纪末,顺应国际制造业转移趋势,民营制造业崛起承接以低技术加工为主的制造业产业。中国制造业经过改革开放后的这二十多年,已超过世界其他国家成为“世界制造业工厂”,国民经济也获得了平均每年近10%的长期高速增长。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制造业发展弊端日益显现:一是依靠低廉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等成本优势,形成了“高污染、高浪费、高能耗”的三高模式;二是随着成本优势的丧失,缺乏竞争意识、品牌意识的民营中小制造业企业正走向衰落甚至灭亡;三是随着沿海地区具备的优先发展条件、接近外国市场的优势,中国东中西部经济实力的差距逐渐拉大,中国制造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学者或企业家们开始把目光更多的关注如何通过制造业国际转移实现转型升级,忽视了中国制造业体系完备性的重要性,及西部地区亟待通过制造业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因而,本论文基于比较优势理论、产业转移的区域梯度转移理论,在总结国际制造业与中国区域转移趋势上,分析中国制造业区域发展差距;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和全要素生产率,剖析西部地区制造业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沿着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路径,从技术进步或创新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角度,提出其制造业升级策略建议。以期在推动西部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地区经济增长基础上,保障中国制造业体系完备性、实现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全文共分为4个章节:第1章:绪论。1.介绍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背景、西部地区发展制造业的意义。2.制造业升级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1)制造业升级相关理论基础。了解制造业升级概念及理论基础、制造业升级动力机制、制造业升级路径,为西部地区剖析竞争优势、发挥比较优势提供理论依据;(2)文献综述。(1)总结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研究已有成果,为本论文研究提供经验借鉴,并阐述其存在的不足及本论文研究贡献;(2)总结西部地区竞争力研究已有成果,以中国制造业在世界所处地位为整体,分析西部地区部分的竞争优势;(3)总结西部地区制造业升级已有成果,分析中国制造业区域发展差距,为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制造业转移,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3.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图。第2章:制造业转移趋势与中国区域发展差距。1.制造业历史转移脉络与新趋势。了解国际制造业转移历史与发展新趋势,测算国内制造业转移历史及发展新趋势。2.分析中国制造业区域差距与西部地区发展现状。(1)通过制造业升级统计监测指标体系进行因子、聚类分析,把握区域制造业发展差距及各区域制造业发展特征;(2)通过霍夫曼系数和MORE值把握西部地区发展历程,从而总结西部地区制造业升级存在的问题。为“一带一路”下西部地区剖析竞争优势与发挥比较优势提供可参考依据。第3章:“一带一路”下西部地区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1.西部地区制造业竞争优势。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法,采用工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西部地区及各省份与全国制造业相比发展程度,剖析西部地区及各省份制造业竞争优势。2.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剖析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比较优势,在整体上分析西部地区如何承接东部制造业转移,并分省份分析其制造业发展比较优势。第4章:“一带一路”下西部地区制造业升级策略建议。主要从竞争与合作两部分提出“一带一路”下西部地区制造业升级策略建议。
【学位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427;F12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西部地区发展制造业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与制造业升级相关理论基础
1.2.1 文献综述
1.2.2 制造业升级相关理论基础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2.制造业转移趋势与中国区域发展差距
2.1 制造业转移趋势
2.1.1 国际制造业转移与新趋势
2.1.2 国内制造业转移与新趋势
2.2 中国制造业区域差距与西部地区发展现状
2.2.1 制造业区域梯度差距及西部地区发展特征
2.2.2 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历程
2.2.3 西部地区制造业升级问题
3.“一带一路”下西部地区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
3.1 西部地区制造业竞争优势
3.1.1 西部地区整体竞争优势
3.1.2 西部地区制造业分行业竞争优势
3.2 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比较优势
3.2.1 西部地区整体制造业承接
3.2.2 西部地区分省份制造业承接
4.“一带一路”下西部地区制造业升级策略建议
4.1 西部地区制造业合作发展
4.1.1 西部地区发挥自身优势
4.1.2 加强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合作。
4.2 西部地区制造业承接升级
4.2.1 西部地区制造业承接行业选择
4.2.2 西部地区制造业行业发展优势
4.2.3 加大推动制造业升级因素的投入力度
总结与展望
注释及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5763
【学位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427;F12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西部地区发展制造业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与制造业升级相关理论基础
1.2.1 文献综述
1.2.2 制造业升级相关理论基础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2.制造业转移趋势与中国区域发展差距
2.1 制造业转移趋势
2.1.1 国际制造业转移与新趋势
2.1.2 国内制造业转移与新趋势
2.2 中国制造业区域差距与西部地区发展现状
2.2.1 制造业区域梯度差距及西部地区发展特征
2.2.2 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历程
2.2.3 西部地区制造业升级问题
3.“一带一路”下西部地区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
3.1 西部地区制造业竞争优势
3.1.1 西部地区整体竞争优势
3.1.2 西部地区制造业分行业竞争优势
3.2 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比较优势
3.2.1 西部地区整体制造业承接
3.2.2 西部地区分省份制造业承接
4.“一带一路”下西部地区制造业升级策略建议
4.1 西部地区制造业合作发展
4.1.1 西部地区发挥自身优势
4.1.2 加强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合作。
4.2 西部地区制造业承接升级
4.2.1 西部地区制造业承接行业选择
4.2.2 西部地区制造业行业发展优势
4.2.3 加大推动制造业升级因素的投入力度
总结与展望
注释及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琳;朱明瑞;;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研究:基于产业间和产业内升级的检验[J];当代经济科学;2015年06期
2 卢懿;;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与国内制造业梯度转移之间的关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年30期
3 谢波;陈仲常;;旅游业对制造业集聚及经济增长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4 李秉强;黄乐娜;;我国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判断及因素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5 何波江;魏景赋;;上海向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行业与区位抉择[J];改革与开放;2015年03期
6 谢呈阳;周海波;胡汉辉;;产业转移中要素资源的空间错配与经济效率损失:基于江苏传统企业调查数据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12期
7 卜庆军;章莉莉;;产业集聚与产业升级关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4年12期
8 李汝凤;梁双陆;;区域产业转移与西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J];学术探索;2014年06期
9 冯梅;;比较优势动态演化视角下的产业升级研究:内涵、动力和路径[J];经济问题探索;2014年05期
10 周启良;;FDI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来自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本文编号:28457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845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