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环保产业集聚化水平测度与调控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9 14:35
   环保产业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当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空间布局散乱、市场综合竞争力低下等问题。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历史背景下,加快环保产业集聚化、高质量发展既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新常态下培育发展新动能、提高绿色竞争力的重大措施。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基础上,根据产业集聚相关理论,选取环保产业投资强度、收入贡献率、投资效率等指标表征环保产业投入水平、产出水平、投资效率,运用基尼系数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测度我国环保产业的空间非均衡性;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下,定性分析并构建了环保产业集聚化发展驱动力多元回归模型,利用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0、2004、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环保产业集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通过基尼系数测算和空间自相关分析,2000、2004、2011年我国环保产业投入水平表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环保产业产出水平和投资效率的区域差异性明显加剧,其中,2011年环保产业投资效率的基尼系数为0.72,达到极不均衡状态。环保产业产出水平和投资效率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江苏省和浙江省最为显著。(2)经济发展水平、环保科技水平、环境状况、环境法律法规和公众环保意识是环保产业集聚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环保产业投入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环保科技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与环境状况、环境法律法规等因素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公众环保意识和环境法律法规的推动作用最大;环保产业产出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环保科技水平、环境法律法规、公众环保意识等因素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环保科技水平的影响最大;环保产业投资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环境状况、环保科技水平等因素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环保科技水平对环保产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最大。(3)环保产业集聚化发展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创新。我国应从政策引导和激励、环保市场培育和规范化建设、环保科技支撑以及环保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着力引导和推动环保产业高质量、集聚化发展。
【学位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X324;F124.5
【部分图文】:

含义,行政单位,面板数据模型,产业发展模式


图 1.1 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的含义Figure 1.1 The meaning of the results of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 实证研究法层面上,从全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环保产业投入水平和产出产业发展模式和驱动力,开展实证分析,并定量分析各地区驱于以上影响因素的分析,构建概念模型为:Y = F(N,E,T,P,X) 量模型主要将基于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的发展指标,N,E,T,P,X为各驱动力因子指标,以线形相关性

技术路线图,环保产业,产业集聚,梳理环


8图 1.2 技术路线图Figure 1.2 Technology roadmap(1) 系统梳理国内外产业集聚相关文献文献梳理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通过大量阅读不同产业集聚的文献,对业集聚的发生机制进行理论总结,着重总结产业集聚的关键概念、研究思路、研究法;第二,着重梳理关于环保产业的定义内涵、发展现状等,归纳环保产业的特性最后,梳理环保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方法和影响环保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

环保产业,总产值,欧盟,比例


产业定位为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本章将重点探究近年来国内外环纳发达国家环保产业的发展经验,总结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势。国家环保产业发展动态与启示展动态国家的环保产业起步较早,严格的环境规制、先进的环保技术、环保产业发展迅猛,环保产业进入成熟期,并出现持续增长的势SS 对欧盟 28 国环保产业的统计数据来看,环保产业总产值占 G在 3%以上的水平,且该比例仍呈持续增长态势,总产值已超过 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海胜;吴国华;;浅析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布局政策[J];节能与环保;2016年11期

2 关爱萍;曹亚南;;中国制造业产业转移变动趋势:2001—2014年[J];经济与管理;2016年06期

3 薛婕;马忠玉;罗宏;杨占红;冯慧娟;裴莹莹;吕连宏;;我国环保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16年04期

4 董战峰;吴琼;周全;葛察忠;;建立基于EGSS的中国环保产业统计框架的思路[J];中国环境管理;2016年03期

5 尹君;刘朝旭;徐栋;张宁;;世界发达国家环保产业政策及启示[J];创新科技;2016年05期

6 冯慧娟;裴莹莹;罗宏;杨占红;王晓;薛婕;;论我国环保产业的区域布局[J];中国环保产业;2016年03期

7 梅凤乔;;论环保市场的创建与完善[J];环境保护;2016年Z1期

8 刘乃全;吴友;赵国振;;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6年02期

9 李佳洺;张文忠;李业锦;杨勋凤;余建辉;;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产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以杭州市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6年01期

10 樊宇;吴舜泽;赵云皓;徐顺青;辛璐;;中国与国外环境保护统计方式与内容比较[J];统计与决策;2015年2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殷广卫;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集聚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王洁;产业集聚理论与应用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旭;环保产业集聚发展动力及其评价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付永红;环保产业集聚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473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8473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1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