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一带一路”能源贸易合作网络稳定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9 14:50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中国政府接连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源合作愿景与行动》和《“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三大文件。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普惠共享的能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海上大通道、海上合作平台。但国际纠纷、战乱和恐怖主义等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时刻威胁着“一带一路”区域能源合作关系的稳定性。评估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关系的稳定性,发现能源合作中存在的威胁稳定性的隐患和问题是研究“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对复杂网络理论和稳定性理论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用构建能源合作复杂网络的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评估“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稳定性,对评估的假设条件和情景进行了设定并对指标进行了说明和解释。其次在理论假设前提下,实证分析的第一部分对“一带一路”目前的能源合作现状进行了整理和论述,构建了各年石油、天然气贸易复杂网络拓扑结构,并分析了网络密度、平均距离等稳定性静态指标。第二部分在设定的情境下对网络结构进行动态的抗毁性评估。第三部分从“三链”的角度识别重要的能源合作国家,并构建一个独立的网络结构,用相同的方法分析其稳定性情况。最后根据评估的结果,提出结论和对策建议。静态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的石油和天然气贸易网络具有高密度、低距离、高集聚性和强异质性的特点,且天然气贸易网络各项指标相比石油贸易网络较差。动态仿真评估得到以下结论:第一,随着时间推移,各网络结构在不同风险情景下的波动幅度均有所下降,说明稳定性有所增强,与静态特征的演化结果相互印证,且石油贸易网络的稳定性表现优于天然气网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第二,主观风险因素对网络稳定性的破坏性更强;第三,节点度排在中上位置的一些中小国家对网络的稳定性影响十分巨大,需要重视。重点能源合作国家间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石油和天然气贸易网络均表现出了较好的稳定性,但集聚性目前依然较差。为此需要全面防范随机风险、重点防范主观风险、巩固中小非传统能源国家地位和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新机制。
【学位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426.2;F12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研究热点分析
        1.2.2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研究
        1.2.3 复杂网络理论在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
        1.2.4 复杂网络理论在能源国际贸易应用研究综述
        1.2.5 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创新点和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思路
        1.4.2 创新点
        1.4.3 技术路线图
    1.5 本章小结
2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理论基础
        2.1.1 复杂网络理论
        2.1.2 复杂系统稳定性理论
        2.1.3 国际经济合作相关理论
        2.1.4 国际贸易相关理论
    2.2 分析框架
        2.2.1 抗毁性评估假设条件
        2.2.2 风险发生情景设定
        2.2.3 抗毁性测度指标设定
        2.2.4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络抗毁性研究逻辑模型构建
    2.3 本章小结
3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络构建及其静态特征分析
    3.1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络构建
        3.1.1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现状
        3.1.2 网络构建
    3.2 网络结构静态特征分析
        3.2.1 网络密度
        3.2.2 网络平均距离和集聚性分析
        3.2.3 异质性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络抗毁性仿真评估
    4.1 针对网络节点—国家的抗毁性仿真评估
        4.1.1 石油贸易合作网络评估分析
        4.1.2 天然气贸易合作网络评估分析
    4.2 针对网络连边—能源贸易合作关系的抗毁性仿真评估
        4.2.1 石油贸易合作网络评估分析
        4.2.2 天然气贸易合作网络评估分析
    4.3 节点国家对网络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4.3.1 石油贸易合作网络单个节点分析
        4.3.2 天然气贸易合作网络单个国家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一带一路”重点国家能源合作网络分析
    5.1 重点能源合作国家识别
    5.2 静态特征分析
    5.3 抗毁性评估分析
        5.3.1 石油贸易网络
        5.3.2 天然气贸易网络
    5.4 本章小结
6 对策建议
    6.1 加强各国合作平等化,寻求共同效益最大化
    6.2 建立国家风险评估机制,有效防范和应对主观风险
    6.3 综合采取措施,全面降低随机风险发生几率
    6.4 促进“三链”能源合作,建设“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新机制
    6.5 本章小结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博;;中俄能源贸易面临的机遇和发展趋势分析[J];时代金融;2018年20期

2 ;面对英国脱欧,欧洲能源贸易商表现轻松[J];煤气与热力;2016年09期

3 宋飞翔;;中俄能源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价格月刊;2015年03期

4 曹劲远;;中国与委内瑞拉能源贸易合作浅析[J];饮食科学;2017年18期

5 刘剑峰;余燕春;;中国能源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浙江统计;2008年02期

6 杨文兰;;俄欧能源贸易中的利益博弈[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年09期

7 宋小宁;;中俄能源贸易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9年29期

8 程春华;;《经济民族主义——俄罗斯与欧盟能源贸易中的合作与冲突》[J];世界知识;2014年19期

9 文冬;评介《国际能源贸易研究》[J];国际石油经济;1995年05期

10 凌鸿程;;中俄能源合作与博弈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8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谭民;中国—东盟能源贸易与投资合作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张博;中俄能源贸易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载驰;“一带一路”能源贸易合作网络稳定性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2 Nesterovskaya Ksenia(苏莎);中俄能源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3 罗克桑娜(Roksana);“一带一路”对中国能源贸易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4 章星;中国与东盟能源贸易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5 娜西佳;中俄能源贸易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7年

6 赵亚琼;能源效率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贸易的影响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7年

7 张爽;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国际能源贸易总体及局部特征分析[D];东南大学;2017年

8 覃静;世界能源贸易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大学;2014年

9 钟锐;国际能源贸易中的能源隐含水流动及其对各国水资源影响[D];天津大学;2014年

10 达丽娅;新时期俄中能源贸易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473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8473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b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