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能源贸易合作网络稳定性研究
【学位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426.2;F12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研究热点分析
1.2.2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研究
1.2.3 复杂网络理论在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
1.2.4 复杂网络理论在能源国际贸易应用研究综述
1.2.5 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创新点和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思路
1.4.2 创新点
1.4.3 技术路线图
1.5 本章小结
2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理论基础
2.1.1 复杂网络理论
2.1.2 复杂系统稳定性理论
2.1.3 国际经济合作相关理论
2.1.4 国际贸易相关理论
2.2 分析框架
2.2.1 抗毁性评估假设条件
2.2.2 风险发生情景设定
2.2.3 抗毁性测度指标设定
2.2.4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络抗毁性研究逻辑模型构建
2.3 本章小结
3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络构建及其静态特征分析
3.1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络构建
3.1.1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现状
3.1.2 网络构建
3.2 网络结构静态特征分析
3.2.1 网络密度
3.2.2 网络平均距离和集聚性分析
3.2.3 异质性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络抗毁性仿真评估
4.1 针对网络节点—国家的抗毁性仿真评估
4.1.1 石油贸易合作网络评估分析
4.1.2 天然气贸易合作网络评估分析
4.2 针对网络连边—能源贸易合作关系的抗毁性仿真评估
4.2.1 石油贸易合作网络评估分析
4.2.2 天然气贸易合作网络评估分析
4.3 节点国家对网络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4.3.1 石油贸易合作网络单个节点分析
4.3.2 天然气贸易合作网络单个国家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一带一路”重点国家能源合作网络分析
5.1 重点能源合作国家识别
5.2 静态特征分析
5.3 抗毁性评估分析
5.3.1 石油贸易网络
5.3.2 天然气贸易网络
5.4 本章小结
6 对策建议
6.1 加强各国合作平等化,寻求共同效益最大化
6.2 建立国家风险评估机制,有效防范和应对主观风险
6.3 综合采取措施,全面降低随机风险发生几率
6.4 促进“三链”能源合作,建设“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新机制
6.5 本章小结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博;;中俄能源贸易面临的机遇和发展趋势分析[J];时代金融;2018年20期
2 ;面对英国脱欧,欧洲能源贸易商表现轻松[J];煤气与热力;2016年09期
3 宋飞翔;;中俄能源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价格月刊;2015年03期
4 曹劲远;;中国与委内瑞拉能源贸易合作浅析[J];饮食科学;2017年18期
5 刘剑峰;余燕春;;中国能源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浙江统计;2008年02期
6 杨文兰;;俄欧能源贸易中的利益博弈[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年09期
7 宋小宁;;中俄能源贸易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9年29期
8 程春华;;《经济民族主义——俄罗斯与欧盟能源贸易中的合作与冲突》[J];世界知识;2014年19期
9 文冬;评介《国际能源贸易研究》[J];国际石油经济;1995年05期
10 凌鸿程;;中俄能源合作与博弈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8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谭民;中国—东盟能源贸易与投资合作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张博;中俄能源贸易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载驰;“一带一路”能源贸易合作网络稳定性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2 Nesterovskaya Ksenia(苏莎);中俄能源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3 罗克桑娜(Roksana);“一带一路”对中国能源贸易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4 章星;中国与东盟能源贸易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5 娜西佳;中俄能源贸易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7年
6 赵亚琼;能源效率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贸易的影响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7年
7 张爽;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国际能源贸易总体及局部特征分析[D];东南大学;2017年
8 覃静;世界能源贸易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大学;2014年
9 钟锐;国际能源贸易中的能源隐含水流动及其对各国水资源影响[D];天津大学;2014年
10 达丽娅;新时期俄中能源贸易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47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847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