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金融自由化是否“普惠”:一项跨国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6 06:55
【摘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席卷全球。经济学家深入研究了金融自由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少有学者探讨金融自由化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收入不平等状况持续恶化,引发了新一轮研究收入分配影响机制的学术热潮。一国收入分配状况并非取决于单一因素。现有文献中存在四种较具代表性的理论解释,分别关注经济发展、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和金融体系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相较而言,学界较少探讨金融体系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更少触及金融自由化政策(而非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实际影响。同时,许多学者在研究中不加区分地使用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发展这两个概念,但二者实际上并不等同。这种概念上的区别,或将会导致两者存在截然不同的“收入分配效应”。因此,本文的核心研究问题就是探究金融自由化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一组涵盖70个经济体的面板数据(1973-2005)进行实证分析,笔者发现:第一,金融自由化恶化了一国国内的收入不平等状况;第二,就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而言,实施金融自由化政策后,高收入者的收入占比上升,中产阶级下降,而低收入者则波动不大;第三,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对收入分配的负面影响更加显著;第四,在七类自由化政策中,取消信贷控制和降低银行业准入门槛显著扩大了收入差距。为控制潜在的内生性问题,笔者进一步采用了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和一阶差分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各模型的回归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在麦金农(Donald McKinnon)和肖(Edward Shaw)提出的经典金融自由化理论中,自由化能有效缩小收入差距,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首先,金融自由化并不足以增加穷人获得金融服务的可能性。即使在完全自由化的金融市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贷配给(CreditRationing)依旧存在,金融机构仍不倾向于向低收入者发放贷款。同时,根据金融结构理论(Financial Structure Theory),自由化将加剧金融机构间的竞争,压缩中小银行的生存空间,从而增加中低收入者的融资难度。其次,麦金农和肖的理论前提是封闭经济体,而在开放经济体中,跨国资本流动将提高资本报酬并减少劳动收入份额。最后,在存款担保(Deposit Guarantee)等政策的配合下,自由化为金融部门的发展提供了“隐性补贴”,并扩大了金融行业从业者与其他行业从业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对政策制定者而言,本文论证了金融自由化并不是推动“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的良方。为了发展“普惠金融”,应更有针对性地推行其他政策,如努力培育民众的金融素养(FinancialLiteracy)、推动小微金融机构(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的发展等。此外,经实证研究发现,运转良好的再分配体系能有效抑制自由化对收入分配的负面影响,而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和完善本国收入再分配制度方面大有可为。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124.7;F832
【文章目录】:
ACKNOWLEDGEMENTS
摘要
ABSTRACT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
    1.1 Growth and Inequality: The Kuznets Hypothesis
    1.2 International Trade: "Race to the Bottom"
    1.3 Technical Advancement: Biased Innovations
    1.4 Finance and Income Inequality
        1.4.1 Financial Development: Competing Models
        1.4.2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 Fresh Approach
    1.5 Chapter Summary
CHAPTER TWO DATA DESCRIPTIONS
    2.1 Measuring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Inequality
    2.2 Control Variables
    2.3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IES AND RESULTS
    3.1 OLS Tests:Basic Models and Results
    3.2 OLS Tests: Further Exploration
    3.3 Endogeneity and Instrumental Variables (Ⅳ) Estimations
    3.4 Dynamic Panel Data Analyses
    3.5 Chapter Summary
CHAPTER FOUR MECHANISM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4.1 The M-S Model
    4.2 Criticisms and Counterarguments Against the M-S Model
    4.3 Empirical Evidence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CONCLUSION
REFERENCES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景瑞;;上海自贸区金融自由化模式[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年35期

2 柯健;;金融自由化产生的风险与有效防治[J];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3 敖建猛;我国金融自由化与监管[J];商业研究;2003年03期

4 黄金老;金融自由化的最优安排[J];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01期

5 唐珏岚;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及其影响[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6 陈志刚;西方学者关于金融自由化理论若干反思[J];经济学动态;1999年09期

7 徐瑞清;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管理科学文摘;1999年10期

8 萨奇;全球性金融自由化利弊分析[J];世界经济;1997年01期

9 杨春伶;;日本金融自由化[J];国际金融研究;1988年01期

10 孙执中;;论日本金融自由化及其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1989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俐贞;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开放[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吴崇伯;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尼西亚金融自由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3 顾宁;金融自由化的再认识与再实践[D];吉林大学;2007年

4 彭焮熉;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与金融自由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朱毅;中国金融自由化进程及其对实体经济影响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潘晓文;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理论分析与实践[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卫红;金融自由化进程中的金融稳定:结构视角[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成丽敏;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金融稳定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林海涛;金融自由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的风险与风险管理[D];南京大学;2011年

10 赵锦春;收入分配与经常项目失衡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叶;金融自由化是否“普惠”:一项跨国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2 陆益;金融自由化对银行业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3 孙丽;日本金融自由化次序选择及其实施效果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马涛;金融自由化、金融再规范与金融发展[D];浙江大学;2007年

5 朱英桃;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罗宣政;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之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7 金坪模;韩国金融自由化,危机以及对中国的启示[D];复旦大学;2009年

8 丁丹;中国的金融改革是否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D];复旦大学;2008年

9 曹秋杰;日美的金融自由化及其对中国金融自由化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秦晶;金融自由化背景下银行监管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566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8566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b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