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创意生态圈多主体价值共创研究——基于宁波和丰创意广场的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6 05:42
   基于多主体契合、利益相关者协同、价值共创等理论,本文选择宁波和丰创意广场为案例对象,分析创意生态圈多主体价值共创的系统化过程。研究发现:创意生态圈的创意产业集聚和生态位多样性为多主体参与价值共创提供了契机。创意环境下多主体契合与资源交互过程表现为共建契合平台的网络效应强化了资源依赖关系,为企业开展异质性契合资源的搜寻识别提供支持,强联结下的信任关系助推创意企业更便捷地获取与共享跨界互补性资源,进而实现合作模式下的资源对接,以此完成资源交互过程中的进化与溢出。这一共创活动过程从企业价值产出维度促进了创新设计,从生态系统多主体价值产出角度加强了多主体关系。
【部分图文】:

生态圈,多主体


创意生态圈促进多主体契合发展如图2所示,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1)产业集聚效应培育了契合平台。创意生态圈内部的产业集聚促使创意企业、工作室及自由艺术家伴随其所在的关系网络构成了强大的创意场,其中,创意产业园区作为政企共建的契合平台,不仅是政府政策的解释基地和创意企业集聚场,同时在反复试错、互动协同的过程中实现了多层次的网络扩张,不断增强多主体间的网络效应;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也促进了平台内部创意主体间的共生耦合及知识信息共享。(2)产业集聚及生态位多样性丰富了契合资源。创意生态圈在汇集契合资源方面提供了支持和激励,这种支持形式主要表现为园区平台与入驻创意组织和个体间的相互联结和作用,具体表现形式是汇集了实物资源(资金及人力)、信息资源及知识产权和能力资源,为创意企业及各大创意工作室共生协同提供了共生环境。(3)生态位多样性提升了契合意愿。创意生态圈内部政策优惠、高校研究院所的设计资源以及创意组织等多样性的创意生态位为共生自洽提供支持,创意组织或个体基于相似的“创意”理念及相互间的信任关系,强化了相互间的关系纽带;同时,创意主体的共同发展目标提高了系统网络效应的依赖度,通过内化合作共生伙伴的创意信息,契合关系得到进一步深化。3.1.2 创意生态圈对资源交互的影响

生态圈,多主体,资源


创意生态圈内部创意企业以创意为产品内容,并利用符号意义来创造价值,需要不同主体之间进行资源交互来完善其对话及交流机制(见图3)。该系统内部所涉及的资源包括创意、内容及灵感等美学资源以及信息、技术及设备等实物资源两大类。在资源交互环节,政府参与度降低,更多地表现为生态圈内部的创意组织和个体基于资源类别判断对可支配、可利用的资源进行搜寻与识别,进而实现资源获取。产业集聚效应汇集了大量的异质性创意资源,加之其可转移性特点,助推了资源的跨边界转移。基于跨界获取及创意互联形式的资源共享,实现了创意资源的不断复制,进一步强化了特定资源的溢出效应。产业集聚和生态位多样性为创意沟通与合作提供地理临近上的便利,帮助企业与个体间进行资源对接,这种资源对接形式也成为整合与重构异质性创意资源的主要形式。3.2 共创过程分析:多主体契合对资源交互的作用机制

多主体,资源


创意生态圈在共创过程中获得的契合平台汇集的关系、信息及人力等创意资源越多,该平台与创意企业的互动越频繁,增强了平台自身在网络功能关系中的重要性;园区平台则可以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来重塑创意企业及个体间关系,从而强化多主体间的契合意愿。契合平台的强网络效应加之契合资源的互补性特征,使得该生态圈内部利益相关的多主体基于共同的契合意愿(价值主张)进行资源识别、共享与对接,以此实现生态圈的共生、自洽、进化及溢出,具体关系如图4所示。首先,平台在共建过程中,政府与创意园区在授牌管理、政策扶持、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环节关系密切,园区内创意企业及个体在相互间的联结关系中搜寻、识别所需资源的数量及质量的同时,在资源类别判断的基础上完成创意资源的识别。其次,多主体间的信任关系完善了相互间的强联结,这一过程中,利益相关主体通过合作、联盟及市场交易的形式实现资源的跨界获取,并在互惠互利、共生自洽的环境中实现创意互联基础上的资源共享。最后,多主体契合中的关系网络也通过其“杠杆作用”调整了网络中多主体的关联结构,增强异质性资源的互动,并顺利实现跨组织边界的资源对接。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岩;;创意产业发展路径及方向[J];经济纵横;2015年06期

2 张林;钱琳;;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孙东升;;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兼析芜湖创意产业的构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4 洪英士;;凝聚智慧 创意厦门[J];厦门科技;2007年01期

5 龚雪;高长春;;创意产业的发展与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经济纵横;2007年24期

6 ;创意拍卖[J];中关村;2006年10期

7 陈意;黄慧玲;;创意溢出效应的经济学分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8 徐丽艳;;创意产业与产业价值链调整[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9 章超斌;高长春;;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以英国为例[J];企业活力;2012年10期

10 勾宪瑞;;县域经济如何搞好创意发展的几点想法[J];才智;2011年3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威;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郭梅君;创意产业发展与中国经济转型的互动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3 桑硼飞;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及经济影响力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晁艳霞;基于社会资本的河南省创意产业发展与对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万晓丹;对中国文化创意品牌的认识与思考[D];大连工业大学;2013年

3 黄舒怡;中国创意产业区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福州大学;2010年

4 吴俊;创意产业对重庆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5 周为;基于创意的专业化经济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6 赵传;基于罗默模型的我国创意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7 马勇;产业创新过程中的技术创新与文化创意[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刘相龙;福建创意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9 陈丹;创意产业与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10 王正;创意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转型的互动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727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8727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6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