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技术生态位视角下技术变迁过程的仿真分析:一个基于不同模式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6 17:28
   为解释不同技术变迁模式的作用原理,基于技术生态位理论,采用NetLogo软件进行智能体仿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外干扰的作用与强度是技术能否借助转变模式实现变迁的关键;技术变迁的去结盟与再结盟模式将导致生态位网络呈现区域高连通性,但主导技术出现空白阶段的情况;技术替代模式的技术变迁利于新技术通过生态位的积累与扩展建立市场权力,并逐步淘汰体制技术;技术变迁的重组模式是以成功的技术创新为前提,推动突破性创新涌现并彻底实现技术变革的方式。研究不仅从理论拓展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为技术生态位理论做出了贡献,而且所得结论亦从管理实践的角度,为管理者制定行之有效的技术变迁策略提供了有益借鉴。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仿真实现,技术路线


经典的生态位智能体仿真Lopolito模型[15](简称L模型)运用仿真模型正确表达技术变迁的动态过程,具有较高的产业实践拟合性。由于L模型缺乏对生态位理论空间定位问题、景观环境问题、知识流动与网络能量溢出问题的解释,故加入对应程序描述和参数对L模型予以完善,进而实现对不同技术模式的仿真模拟。仿真实现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2.1 初始条件设计

模式图,模式,过程,仿真实验


四种技术变迁模式的仿真实验

视图,非典,技术,视图


多次仿真实验证明,替代模式使得技术生态位的扩张速度更快,演化过程更明显,技术变迁更加深入。由于赋予的初始条件和演化条件足够复杂,M3模型具有集中非典型的随机仿真结果:第一种情况为出现替代现象的步长存在差异,部分仿真实验甚至出现较大巨元组规模的技术生态位联结和体制技术联结同时存在的情况(如图3所示),即存在具有较大“能量”的技术生态位网络,但同时原有的体制技术并没有完全消失,生态位技术占绝对优势;第二种情况为两种技术虽同时存在,但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联结规模均较小,如图4所示生态位技术尚未完全成长,代表两种技术非常容易遭到外部的冲击而遇到发展瓶颈。图4 技术替代模式的非典型随机仿真视图Ⅱ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姜晨;刘汉民;谢富纪;;技术变迁路径依赖的演化博弈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2 邢源源;;技术与企业治理结构:K模型修正及实证检验[J];中国软科学;2006年05期

3 于尚艳;易小丽;;偏向性技术变迁下的宏观经济波动与货币政策效应——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3年07期

4 吕朝凤;黄梅波;;偏向性技术变迁、习惯形成与中国经济周期特征——基于RBC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12年02期

5 郭玉清;;资本积累、技术变迁与总量生产函数——基于中国1980-2005年经验数据的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6 余静文;胡雅琴;;制度变迁中路径依赖的一般均衡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年20期

7 黄晶;;后发国家经济发展的偏离成本与路径选择[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杨海燕;;产业技术升级、融资结构变迁与金融中介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征;技术变迁情境下企业演化与环境互动关系探讨[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734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8734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2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