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消费端的自然保护地指标交易机制: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
【部分图文】:
其核心思路和主要流程如下:(1)根据国土生态安全和自然保护的需要,设定全国自然保护地总面积。(2)以县级行政建制为基本单元,通过人口数量、固体垃圾排放量、用电量、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等计算出各县用于生存、生产和生活的生态系统服务消耗量。(3)通过各县生态系统服务消耗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比重确定其所应设立的自然保护地面积。其计算公式为SA=SN×Y,其中SA为A地所应设立的自然保护地面积,Y为A地的生态系统服务消耗量占全国生态系统服务消耗总量的比重,SN为全国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的设立目标。(4)由中央政府通过法律、行政等手段强制推行全国各地自然保护地面积指标的初始分配。(5)将各地现状自然保护地面积与初始分配的面积指标进行对比,盈余地区成为供应端,反之则成为消费端。(6)盈余自然保护地面积指标可直接成为交易商品,或是建立起“换算挂钩”机制转换成耕地、建设用地面积指标成为交易商品。在我国执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和耕地、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的背景下,实现自然保护地面积指标交易价值的进一步提升(图1)。2.2 基本原则
包含价格机制、审核机制、监督机制。由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相关部门制定价格机制,在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特征、社会经济条件水平和自然保护管理需求等的基础上,制定指导价格。由自然保护地主管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制定审核机制,对供应端、消费端分别进行入市的资格审核,确保供应盈余的自然保护地面积指标对应的是真正具有自然保护价值的生态空间,确保消费端是由资源环境条件约束等客观原因产生指标需求,而并非主观不作为。由财政部门、审计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自然保护地主管部门等制定监督机制,监督资金的如约交付、合理使用(图2)。3 基于消费端的自然保护地指标交易机制中市场规律的体现
基于消费端的自然保护地指标交易市场应全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大客观规律,每一规律又表现出由低到高、臻于理想的三个层次,最终实现“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28]的目标(图3)。(1)价值规律的体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钊;;全球气候变化和碳排放限制与交易机制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1年S4期
2 李明光;刘畅;游江峰;;国内外排污交易机制对比分析[J];广州环境科学;2010年02期
3 汤家骏;龚本刚;刘志;;碳限额与交易机制下供应商-制造商生产决策研究[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4 徐晓丽;;基于节能减排的热交易机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年09期
5 秦玠衡;杨譞;;绿色证书交易机制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积极作用分析[J];金融经济;2009年06期
6 黄瑞芬;孙俊凤;王君;;碳限额与交易机制下受资金约束的供应链优化[J];运筹与管理;2020年06期
7 屈晓龙;李波;刘雪静;;碳限额与交易机制下考虑次品率的供应链优化研究[J];管理评论;2015年09期
8 郭继东;马书刚;;总量-交易机制下制造商占优的供应链减排博弈分析[J];企业经济;2017年06期
9 张悦;;应对国际碳市场挑战[J];中国外资;2011年10期
10 苏蕾;梁轶男;汤杰;;澳大利亚碳税制度及其启示[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季小立;环境规制效率与排污交易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苏利亚;碳限额与交易机制下运输模型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
2 邢全伟;我国参与国际碳排放交易的两个协调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3 郝蕴;森林碳汇及其交易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87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887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