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角下的我国产业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9 05:50
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应用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衣食住行当中,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并逐渐发展成各类产业的创新源泉,不断引领着我国向更高的信息化水平前进。本文对我国各个省区市的"互联网+"产业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利用CRITIC-GRAP模型分析我国各个省区市的"互联网+"产业创新能力,并创建了"互联网+"的产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文章来源】: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04期 第174-177页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互联网+”产业创新系统概述
我国“互联网+”产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一) “互联网+”产业创新评价体系构建
(二) 基于改进后的CRITIC法产业创新能力得分计算
1. 指标权重计算。
2.“互联网+”产业创新能力得分。
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二) 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互联网+”背景的跨境电商发展机遇与模式[J]. 刘晓东. 商业经济研究. 2018(12)
[2]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基于“互联网+”创新的机制和路径[J]. 张伯旭,李辉.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7(02)
[3]互联网与新实体经济[J]. 陈文玲. 中国流通经济. 2016(04)
[4]“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的理论基础[J]. 李晓华. 经济纵横. 2016(03)
[5]“互联网+”:从理念到行动[J]. 万秋梦. 中国总会计师. 2015(08)
本文编号:2906384
【文章来源】: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04期 第174-177页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互联网+”产业创新系统概述
我国“互联网+”产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一) “互联网+”产业创新评价体系构建
(二) 基于改进后的CRITIC法产业创新能力得分计算
1. 指标权重计算。
2.“互联网+”产业创新能力得分。
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二) 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互联网+”背景的跨境电商发展机遇与模式[J]. 刘晓东. 商业经济研究. 2018(12)
[2]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基于“互联网+”创新的机制和路径[J]. 张伯旭,李辉.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7(02)
[3]互联网与新实体经济[J]. 陈文玲. 中国流通经济. 2016(04)
[4]“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的理论基础[J]. 李晓华. 经济纵横. 2016(03)
[5]“互联网+”:从理念到行动[J]. 万秋梦. 中国总会计师. 2015(08)
本文编号:29063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906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