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停滞及其应对方案——基于“全球化深化”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0-12-10 23:17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在学术研究方面,"长期停滞"理论得以复苏。在经济政策层面,各国政府推出了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措施,但是这些立足本国经济的应对政策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本文对比了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与1929年经济危机之后全球人口增长、经济全球化、宏观政策协调以及技术进步四个方面的差异,分析了当前应对全球经济长期停滞困难的原因。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提出应加强与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实现"三方合作",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通过提升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在扩大全球总需求的同时为全球经济克服长期停滞创造条件。
【文章来源】: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0年04期 第161-179页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9 页
【部分图文】:
单位时间产出(GDP/小时)增长率(2012不变价格,五年移动平均)
整体来看,老年人口规模增大将会对资本形成和就业规模产生不利影响,进而拖累经济发展。莫迪利亚尼(Modigliani)和布伦伯格(Brumberg)提出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们为了平滑自己一生的收入和消费,会选择在工作阶段更多地储蓄。因而老年人相比于年轻人的储蓄率更低,甚至为负值。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家庭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将会增大,进而导致整个社会的储蓄率下降。(21)除了增加家庭部门的消费支出外,政府部门用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消费支出也将大幅增加。经济中消费的增加和储蓄的降低将导致投资减少,对长期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此外,老年人抚养比的上升一方面体现了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的状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全球面临着劳动力人口规模的相对下降甚至绝对下降,这将造成劳动力供给短缺现象。近年来,中国等新兴国家也开始面临“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进而拖累经济增长的状况。(22)(二)传统经济全球化模式遭遇极限约束
从单个国家来看,长期停滞不仅限制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同时也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从财政政策的角度来看,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财政政策面临的主要约束条件是财政赤字的可持续性问题。以美国为例,为实现私人部门去杠杆,金融危机之后政府部门杠杆率迅速提高。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政府部门的杠杆率(政府债务/GDP)为60%,2011年之后这一指标持续维持在100%左右。事实上,除了德国之外,主要发达国家的政府债务均面临与美国相似的上升情形(见图3)。政府债务可持续的必要条件是政府可用于偿还债务的收入增长率不低于债务利息率。(26)政府杠杆率上升严重约束了财政政策的实施空间。一方面,经济长期停滞和税收自动稳定器机制导致政府税收收入被动减少;另一方面政府主动地大规模减税也使得政府收入下降,这些都将导致政府杠杆率上升。除此之外,金融危机之后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也导致政府债务成本上升。所有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以至于以政府债务货币化为政策导向的现代货币理论(Modern Monetary Theory)这类被主流经济学称为“异端邪说”的经济学理论已经进入美国国会的政策讨论范围。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看,金融危机之后,长期停滞与负自然实际利率结合在一起,导致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大幅下降。艾格森(Eggertsson)和萨默斯指出由于实际利率失衡,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发达经济体无法像以往那样在冲击过后自动恢复繁荣。均衡实际利率已达到负利率,但现实中由于货币政策受零利率下限约束,无法使实际利率达到均衡负值。这造成现实中实际利率与其均衡水平之间的长期偏离,实体经济长期无法达到均衡状态。在一系列研究中,萨默斯认为进入21世纪之后美国的自然实际利率大致在-2%至-3%的水平。2008年之后以CPI计算的美国平均年通货膨胀率为1.8%,即便美国政策利率维持在0至0.25%的水平,也不足以使实际利率达到自然率水平。(27)非均衡的实际利率导致陷入长期停滞的国家存在过度储蓄和投资缺乏。不仅如此,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自身遭遇传导机制阻塞,有效性下降,难以在应对长期停滞中发挥主要作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世界经济会陷入长期停滞吗?[J]. 赵勇,杨沐纯.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9(05)
[2]金融危机后“长期停滞”假说的提出与争论[J]. 邹静娴,申广军. 国际经济评论. 2019(04)
[3]发达国家长期停滞现象的成因解析[J]. 王曦,陈中飞. 世界经济. 2018(01)
[4]经济长期停滞:现象、原因、对策及启示[J]. 王胜邦,聂欧. 金融监管研究. 2015(07)
[5]全球经济“双循环”与“新南南合作”[J]. 王跃生,马相东. 国际经济评论. 2014(02)
[6]人口结构变化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中国和日本的比较[J]. 陆旸,蔡昉. 世界经济. 2014(01)
本文编号:2909457
【文章来源】: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0年04期 第161-179页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9 页
【部分图文】:
单位时间产出(GDP/小时)增长率(2012不变价格,五年移动平均)
整体来看,老年人口规模增大将会对资本形成和就业规模产生不利影响,进而拖累经济发展。莫迪利亚尼(Modigliani)和布伦伯格(Brumberg)提出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们为了平滑自己一生的收入和消费,会选择在工作阶段更多地储蓄。因而老年人相比于年轻人的储蓄率更低,甚至为负值。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家庭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将会增大,进而导致整个社会的储蓄率下降。(21)除了增加家庭部门的消费支出外,政府部门用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消费支出也将大幅增加。经济中消费的增加和储蓄的降低将导致投资减少,对长期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此外,老年人抚养比的上升一方面体现了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的状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全球面临着劳动力人口规模的相对下降甚至绝对下降,这将造成劳动力供给短缺现象。近年来,中国等新兴国家也开始面临“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进而拖累经济增长的状况。(22)(二)传统经济全球化模式遭遇极限约束
从单个国家来看,长期停滞不仅限制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同时也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从财政政策的角度来看,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财政政策面临的主要约束条件是财政赤字的可持续性问题。以美国为例,为实现私人部门去杠杆,金融危机之后政府部门杠杆率迅速提高。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政府部门的杠杆率(政府债务/GDP)为60%,2011年之后这一指标持续维持在100%左右。事实上,除了德国之外,主要发达国家的政府债务均面临与美国相似的上升情形(见图3)。政府债务可持续的必要条件是政府可用于偿还债务的收入增长率不低于债务利息率。(26)政府杠杆率上升严重约束了财政政策的实施空间。一方面,经济长期停滞和税收自动稳定器机制导致政府税收收入被动减少;另一方面政府主动地大规模减税也使得政府收入下降,这些都将导致政府杠杆率上升。除此之外,金融危机之后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也导致政府债务成本上升。所有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以至于以政府债务货币化为政策导向的现代货币理论(Modern Monetary Theory)这类被主流经济学称为“异端邪说”的经济学理论已经进入美国国会的政策讨论范围。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看,金融危机之后,长期停滞与负自然实际利率结合在一起,导致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大幅下降。艾格森(Eggertsson)和萨默斯指出由于实际利率失衡,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发达经济体无法像以往那样在冲击过后自动恢复繁荣。均衡实际利率已达到负利率,但现实中由于货币政策受零利率下限约束,无法使实际利率达到均衡负值。这造成现实中实际利率与其均衡水平之间的长期偏离,实体经济长期无法达到均衡状态。在一系列研究中,萨默斯认为进入21世纪之后美国的自然实际利率大致在-2%至-3%的水平。2008年之后以CPI计算的美国平均年通货膨胀率为1.8%,即便美国政策利率维持在0至0.25%的水平,也不足以使实际利率达到自然率水平。(27)非均衡的实际利率导致陷入长期停滞的国家存在过度储蓄和投资缺乏。不仅如此,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自身遭遇传导机制阻塞,有效性下降,难以在应对长期停滞中发挥主要作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世界经济会陷入长期停滞吗?[J]. 赵勇,杨沐纯.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9(05)
[2]金融危机后“长期停滞”假说的提出与争论[J]. 邹静娴,申广军. 国际经济评论. 2019(04)
[3]发达国家长期停滞现象的成因解析[J]. 王曦,陈中飞. 世界经济. 2018(01)
[4]经济长期停滞:现象、原因、对策及启示[J]. 王胜邦,聂欧. 金融监管研究. 2015(07)
[5]全球经济“双循环”与“新南南合作”[J]. 王跃生,马相东. 国际经济评论. 2014(02)
[6]人口结构变化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中国和日本的比较[J]. 陆旸,蔡昉. 世界经济. 2014(01)
本文编号:29094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909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