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社会融合、城镇定居意愿与流动人口家庭消费水平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5 19:30
  在消费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流动人口是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异、挖掘中国居民消费潜力的重要着力点。基于国家卫健委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研究社会融合背景下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对家庭消费水平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57.34%的流动人口在城镇具有明确的居留意愿,家庭化迁移趋势明显;(2)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对家庭消费水平有正向显著影响,居留意愿明确的流动人口对城市居住偏好更高,相比不明确的家庭住房消费要高出30.3%;(3)在满足生活刚性需求的基础之上,居留意愿明确的流动人口消费重心逐步转向住房支出,整体上住房占总支出比重提升15.7%。研究认为,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深化渐进户改、建立公共住房及社会融合试点等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流动人口居留意愿、释放消费潜力,而且利于提高城镇化率、促进经济内生性增长。 

【文章来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03期 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社会融合、城镇定居意愿与流动人口家庭消费水平差异研究


匹配前后的核密度图(基于最近邻匹配法)①

消费水平,社会融合,中国城,劳动力要素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年均GDP增长率为9.5%。然而,受全球经济危机、贸易保护主义、人口红利消失和产能过剩等问题愈发突出的影响,出口驱动 “外向型”和投资驱动“粗犷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1]相比之下,消费驱动“内需型”发展模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步增强,尤其2013—2017年间,在新型城镇化、供给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降税减负等因素影响下,消费对GDP贡献率由47.0%提升至57.6%,超过出口与投资的贡献之和(见图1)。但事实上,中国居民整体消费水平却一直处于疲软状态[2-3]:1978—2010年,最终消费率由62.10%下降到48.19%,而后略有回升,截至2017年底仍不足55.0%;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差距达2.5倍以上,并且呈现长期扩大趋势。[4]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消费群体和潜在的消费市场,为何居民整体消费水平却如此低迷?究其原因:一是中国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村消费能力不足以及消费结构不合理,导致城镇化对消费水平的拉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5-7];二是受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体制约束,“半市民化”流动人口在城镇面临诸如经济、文化、制度及身份认同等社会融合困境,导致了该群体预防性储蓄增加,抑制了其消费潜力的释放[8-10]。截至 2017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60.00%,流动人口超过2.44亿,约占全国人口的1/6。(1)如此规模庞大的劳动力要素在“乡—城”“城—城”之间流动必然会增加“背井离乡”后在住房、食品、教育、社保等各方面的消费支出。因此,社会融合背景下劳动力要素在流入地“流动不定居、定居不消费”的现象,非常值得学者研究关注。(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乡二元体制、生产要素流动与城乡融合[J]. 李国正.  湖湘论坛. 2020(01)
[2]文化资本与空间分化:城中村流动人口消费空间隔离的再生产[J]. 袁超,张东.  湖湘论坛. 2019(05)
[3]市民化意愿对农业转移人口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J]. 宁光杰,刘丽丽.  中国人口科学. 2018(06)
[4]“共享”视角下城乡收入与消费的差距度量、演化趋势与影响因素[J]. 李国正,艾小青.  中国软科学. 2017(11)
[5]社会融合如何影响流动人口的居住选择——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监测数据的研究[J]. 邹静,陈杰,王洪卫.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7(05)
[6]长期居住意愿对流动人口消费行为的影响[J]. 周明海,金樟峰.  中国人口科学. 2017(05)
[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居民消费[J]. 陈斌开.  学术月刊. 2017(09)
[8]就业地、社会融合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基于总体、分职业和分收入的回归分析[J]. 孙学涛,李旭,戚迪明.  农业技术经济. 2016(11)
[9]外来流动人口收入水平与社会融合的关系考察[J]. 李佳.  商业经济研究. 2016(20)
[10]农民工消费潜力估计——以城市居民为参照系[J]. 王美艳.  宏观经济研究. 2016(02)



本文编号:29187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9187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d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