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产业梯度转移及其环境效应分析——基于沿江地区11个省(市)2006-2015年统计数据
发布时间:2020-12-16 19:38
为了准确把握长江经济带产业梯度转移态势,辨析长江经济带流域内产业转移及其环境效应,基于沿江地区11个省(市)2006-2015年相关统计数据,利用构造的产业集聚度相对变化指数,估算长江经济带产业梯度转移总体情况;利用单方程模型方法,计量分析长江经济带沿江地区产业转移相对指数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长江经济带沿江地区产业集聚度的提高,沿江地区多数省(市)承接工业产业转移的规模随之快速扩大,由此带来的环境负面效应不断增大,工业在产业结构中比重增加进一步恶化了沿江地区环境,劳动生产率和环境规制政策两个因素对环境污染带来显著的抑制作用。
【文章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2017年09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研究意义与研究进展
二、研究方法与计量模型设计
(一) 长江经济带沿江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度量方法
(二) 长江经济带沿江地区环境污染相对指数的度量方法
(三) 计量模型选择与控制变量说明
1. 环境规制因素 (ERF) 。
2. 产业结构因素 (ISF) 。
3. 劳动生产率因素 (LPF) 。
4. 要素成本因素 (FCF) 。
三、长江经济带沿江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与环境污染情况分析
(一) 长江经济带沿江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情况分析
1. 从2006年至2015年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产业集聚度变化指数图 (见图1) 可以发现:
2. 从2006年至2015年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产业集聚度变化指数图 (见图2) 可以发现:
3. 从2006年至2015年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产业集聚度变化指数图 (见图3) 可以发现:
(二) 长江经济带沿江地区环境污染情况分析
1. 从2006年至2015年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环境污染相对指数图 (见图4) 可以发现:
2. 从2006年至2015年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环境污染相对指数图 (见图5) 可以发现:
3. 从2006年至2015年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环境污染相对指数图 (见图6) 可以发现:
四、长江经济带沿江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环境效应分析
(一) 数据分析
1. 单位根检验。
2. 协整检验。
(二) 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
(三) 对模型估计结果的讨论
1. 产业集聚度IAD对环境污染相对指数RIEP有显著性影响。
2. 环境规制因素ERF对环境污染相对指数RIEP有显著性影响, 且环境规制对环境污染相对指数的影响呈现负向特征。
3. 产业结构因素ISF对环境污染相对指数RIEP有显著性影响, 沿江地区工业在产业结构中比重增加会进一步恶化环境。
4. 劳动生产率因素LPF对环境污染相对指数RIEP的影响显著, 其影响呈现负向特征。
5. 要素成本因素FCF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不显著。
五、政策建议
(一) 严守生态底线, 优化建设产业转移承接高地。
(二) 建立健全产业转移制度安排, 提高环境技术创新利用水平。
(三) 构建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共同体, 打造产业转移协作升级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济增长、承接产业转移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基于江西省1989年~2012年统计数据的实证[J]. 孔凡斌,许正松,胡俊. 经济经纬. 2017(02)
[2]长江中上游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J]. 彭继增,邓梨红,曾荣平. 经济地理. 2017(01)
[3]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态势与承接的空间格局[J]. 滕堂伟,胡森林,侯路瑶. 经济地理. 2016(05)
[4]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的污染天堂效应检验[J]. 董琨,白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S2)
[5]产业转移对中国中部地区的环境影响研究[J]. 豆建民,沈艳兵.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11)
[6]中国工业的污染避难所区域效应——基于2002—2012年工业总体与特定产业的测度与验证[J]. 彭可茂,席利卿,雷玉桃.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10)
[7]成本上升、产业转移与结构升级——基于全国大中城市的实证研究[J]. 杨亚平,周泳宏.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07)
[8]FDI、环境监管与工业大气污染——基于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分解指标的实证检验[J]. 张宇,蒋殿春. 国际贸易问题. 2013(07)
[9]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空间差异分析[J]. 沈惊宏,孟德友,陆玉麒. 经济地理. 2012(03)
[10]西部欠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承接效应的实证分析[J]. 万永坤.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本文编号:2920674
【文章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2017年09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研究意义与研究进展
二、研究方法与计量模型设计
(一) 长江经济带沿江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度量方法
(二) 长江经济带沿江地区环境污染相对指数的度量方法
(三) 计量模型选择与控制变量说明
1. 环境规制因素 (ERF) 。
2. 产业结构因素 (ISF) 。
3. 劳动生产率因素 (LPF) 。
4. 要素成本因素 (FCF) 。
三、长江经济带沿江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与环境污染情况分析
(一) 长江经济带沿江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情况分析
1. 从2006年至2015年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产业集聚度变化指数图 (见图1) 可以发现:
2. 从2006年至2015年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产业集聚度变化指数图 (见图2) 可以发现:
3. 从2006年至2015年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产业集聚度变化指数图 (见图3) 可以发现:
(二) 长江经济带沿江地区环境污染情况分析
1. 从2006年至2015年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环境污染相对指数图 (见图4) 可以发现:
2. 从2006年至2015年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环境污染相对指数图 (见图5) 可以发现:
3. 从2006年至2015年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环境污染相对指数图 (见图6) 可以发现:
四、长江经济带沿江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环境效应分析
(一) 数据分析
1. 单位根检验。
2. 协整检验。
(二) 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
(三) 对模型估计结果的讨论
1. 产业集聚度IAD对环境污染相对指数RIEP有显著性影响。
2. 环境规制因素ERF对环境污染相对指数RIEP有显著性影响, 且环境规制对环境污染相对指数的影响呈现负向特征。
3. 产业结构因素ISF对环境污染相对指数RIEP有显著性影响, 沿江地区工业在产业结构中比重增加会进一步恶化环境。
4. 劳动生产率因素LPF对环境污染相对指数RIEP的影响显著, 其影响呈现负向特征。
5. 要素成本因素FCF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不显著。
五、政策建议
(一) 严守生态底线, 优化建设产业转移承接高地。
(二) 建立健全产业转移制度安排, 提高环境技术创新利用水平。
(三) 构建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共同体, 打造产业转移协作升级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济增长、承接产业转移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基于江西省1989年~2012年统计数据的实证[J]. 孔凡斌,许正松,胡俊. 经济经纬. 2017(02)
[2]长江中上游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J]. 彭继增,邓梨红,曾荣平. 经济地理. 2017(01)
[3]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态势与承接的空间格局[J]. 滕堂伟,胡森林,侯路瑶. 经济地理. 2016(05)
[4]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的污染天堂效应检验[J]. 董琨,白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S2)
[5]产业转移对中国中部地区的环境影响研究[J]. 豆建民,沈艳兵.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11)
[6]中国工业的污染避难所区域效应——基于2002—2012年工业总体与特定产业的测度与验证[J]. 彭可茂,席利卿,雷玉桃.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10)
[7]成本上升、产业转移与结构升级——基于全国大中城市的实证研究[J]. 杨亚平,周泳宏.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07)
[8]FDI、环境监管与工业大气污染——基于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分解指标的实证检验[J]. 张宇,蒋殿春. 国际贸易问题. 2013(07)
[9]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空间差异分析[J]. 沈惊宏,孟德友,陆玉麒. 经济地理. 2012(03)
[10]西部欠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承接效应的实证分析[J]. 万永坤.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本文编号:2920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920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