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修复调整与基础再造的中国宏观经济
发布时间:2020-12-21 18:22
2020年注定是中国和世界经济史上极为特殊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市场主体产生了剧烈冲击,全球经贸体系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大停摆"。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判断超级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的基本走势与回升潜力;二是基于以上判断为疫后经济修复和中长期发展提供适用的政策建议。本文重点关注四个核心问题:第一,现阶段中国经济复苏的进展和性质;第二,下阶段中国经济复苏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风险点;第三,如何科学安排一揽子规模性政策和工具组合以产生理想政策效果;第四,现有政策空间是否足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增强韧性和实现基础再造。在以上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基于经济自我调整力量和宏观政策拉动效应的模拟分析,本文形成对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核心指标的预测和展望,据此提出系统性政策建议。
【文章来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0年08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0 页
【部分图文】:
全球疫情持续加速蔓延尚未出现拐点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了剧烈冲击,但中国在第1季度有效控制住疫情并成功守住经济增长底线,为全年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有利基础。从1月20日启动疫情防控,至2月19日确诊病例存量由升转降,到3月19日全国本土新增确诊病例“清零”,中国在1个月内迎来疫情发展的拐点,在两个月内取得疫情防控的决定性胜利,将疫情对中国经济的正面冲击“锁定”在第1季度,从而为全年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见图2)。在此背景下,中国第1季度 GDP负增长6.8%,城镇调查失业率维持在6.0%左右,物价和金融市场稳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经济社会秩序恢复运行,守住了底线,成之维艰。更重要的是,中国迅速战胜疫情使得企业停工停产不超过3个月,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稳健经营的企业能够度过“寒冬”,而不会出现大规模破产倒闭,疫情过后能够很快恢复经济生产能力,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速得以保持。尽管2020年第1季度中国经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均受到严重冲击,导致经济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但第2季度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以来,疫情对供给面的冲击得到较快修复,对需求面的影响也明显缓和。在没有疫情二次暴发的前提下,中国经济的修复只是时间问题,第3季度有望恢复至正常增长水平。
1.供给面受疫情冲击相对较小,生产恢复极快。从供给面来看,虽然疫情对2020年1月和2月的工业生产形成严重冲击,但是随着疫情防控迅速取得胜利,3月中下旬起复工复产全面推进,3月份工业生产水平迅速反弹至接近上年同期水平,4月份基本恢复至正常增长水平(见图3)。具体来看,1-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4.3%,-25.9%,-1.1%,3.9%,4.4%,呈现强劲的复苏态势。不过,从累计角度来看,要完全填补疫情期间损失仍需一定时间,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负增长2.8%,预计未来两个月内有望转正。从服务业来看,由于聚集性、接触性行业对疫情敏感,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等部分行业受冲击较为严重且恢复速度缓慢,拖累服务业总体恢复节奏。2020年5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实现由负转正,当月同比小幅增长1.0%;前5个月累计同比负增长7.7%,预计第3季度有望转正(见图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世界经济结构与秩序进入裂变期的中国战略选择[J]. 刘元春,刘晓光,邹静娴.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0(01)
[2]经济发展潜能与人力资本质量[J]. 刘伟,张立元. 管理世界. 2020(01)
[3]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空间有多大?——基于中国制造业的结构估计[J]. 尹恒,李世刚. 管理世界. 2019(12)
[4]面向中上等收入阶段的中国工业化战略研究[J]. 黄群慧,黄阳华,贺俊,江飞涛. 中国社会科学. 2017(12)
[5]延迟退休对我国劳动力供给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估算[J]. 刘晓光,刘元春.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7(05)
[6]中国生产率估计及其波动分解[J]. 白重恩,张琼. 世界经济. 2015(12)
[7]中国经济增长如何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J]. 蔡昉.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1)
[8]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路径、效率与潜在增长水平[J].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张平,刘霞辉,袁富华,陈昌兵,陆明涛. 经济研究. 2012(11)
本文编号:2930271
【文章来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0年08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0 页
【部分图文】:
全球疫情持续加速蔓延尚未出现拐点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了剧烈冲击,但中国在第1季度有效控制住疫情并成功守住经济增长底线,为全年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有利基础。从1月20日启动疫情防控,至2月19日确诊病例存量由升转降,到3月19日全国本土新增确诊病例“清零”,中国在1个月内迎来疫情发展的拐点,在两个月内取得疫情防控的决定性胜利,将疫情对中国经济的正面冲击“锁定”在第1季度,从而为全年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见图2)。在此背景下,中国第1季度 GDP负增长6.8%,城镇调查失业率维持在6.0%左右,物价和金融市场稳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经济社会秩序恢复运行,守住了底线,成之维艰。更重要的是,中国迅速战胜疫情使得企业停工停产不超过3个月,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稳健经营的企业能够度过“寒冬”,而不会出现大规模破产倒闭,疫情过后能够很快恢复经济生产能力,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速得以保持。尽管2020年第1季度中国经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均受到严重冲击,导致经济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但第2季度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以来,疫情对供给面的冲击得到较快修复,对需求面的影响也明显缓和。在没有疫情二次暴发的前提下,中国经济的修复只是时间问题,第3季度有望恢复至正常增长水平。
1.供给面受疫情冲击相对较小,生产恢复极快。从供给面来看,虽然疫情对2020年1月和2月的工业生产形成严重冲击,但是随着疫情防控迅速取得胜利,3月中下旬起复工复产全面推进,3月份工业生产水平迅速反弹至接近上年同期水平,4月份基本恢复至正常增长水平(见图3)。具体来看,1-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4.3%,-25.9%,-1.1%,3.9%,4.4%,呈现强劲的复苏态势。不过,从累计角度来看,要完全填补疫情期间损失仍需一定时间,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负增长2.8%,预计未来两个月内有望转正。从服务业来看,由于聚集性、接触性行业对疫情敏感,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等部分行业受冲击较为严重且恢复速度缓慢,拖累服务业总体恢复节奏。2020年5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实现由负转正,当月同比小幅增长1.0%;前5个月累计同比负增长7.7%,预计第3季度有望转正(见图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世界经济结构与秩序进入裂变期的中国战略选择[J]. 刘元春,刘晓光,邹静娴.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0(01)
[2]经济发展潜能与人力资本质量[J]. 刘伟,张立元. 管理世界. 2020(01)
[3]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空间有多大?——基于中国制造业的结构估计[J]. 尹恒,李世刚. 管理世界. 2019(12)
[4]面向中上等收入阶段的中国工业化战略研究[J]. 黄群慧,黄阳华,贺俊,江飞涛. 中国社会科学. 2017(12)
[5]延迟退休对我国劳动力供给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估算[J]. 刘晓光,刘元春.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7(05)
[6]中国生产率估计及其波动分解[J]. 白重恩,张琼. 世界经济. 2015(12)
[7]中国经济增长如何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J]. 蔡昉.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1)
[8]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路径、效率与潜在增长水平[J].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张平,刘霞辉,袁富华,陈昌兵,陆明涛. 经济研究. 2012(11)
本文编号:2930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930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