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包鄂城镇群协同发展定量评价
发布时间:2020-12-27 10:13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协同发展已成为当今区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呼包鄂城镇群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具活力的城市经济圈,它的建设对于推动全区乃至西部地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呼包鄂城镇群协同发展是必要的。本文从支撑条件、基础条件、约束条件、动力条件和实力水平五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TOPSIS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了2000-2015年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协同指数以及整个系统的综合协同发展指数,进行了呼包鄂城镇群协同发展阶段判定和区划。利用改进引力模型,分析呼包鄂城镇群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各子系统发展指数来看,支撑条件子系统、基础条件子系统、动力条件子系统、实力条件子系统发展指数在四个时间段内均呈上升趋势。约束条件子系统中除鄂托克旗、东河区在2004-2015年以及乌审旗、固阳县在2008-2015年间下降外,其余各旗县(区)在2000-2015年约束条件子系统发展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但变化程度不大。从综合协同发展指数来看,在2000-2015年间昆都仑区的综合协同发展指数最高平均值为0.50,清水河...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协同发展理论基础框架示意图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 呼包鄂城镇群系统现状诊断3.1 研究区概况呼包鄂城镇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是内蒙古经济快速增长的火车头和助推器,也是内蒙古最具活力的经济圈,因此,被誉为内蒙古的“金三角”地区[68]。本文研究区经纬度范围为东经 106°31′至 112°17′,北纬 37°37′至 42°44′,东连乌兰察布市,南与山西、陕西、宁夏三省相临,西接乌海市、阿拉善盟与巴彦淖尔市,北与蒙古国接壤[69]。呼包鄂城镇群以其独有的地理区位在中俄蒙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经济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争力与吸引力。从 2005 年开始,呼包鄂城镇群 GDP 总量占全区总量的一半以上。2015 年,呼包鄂城镇群GDP总量为10724.95亿元,占全区总量的59.47%;地方财政收入为1498370万元,是全区总量比重的 60%。这个土地面积仅占全区总面积 11.34%的地区却贡献了全区近六成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2015 年,呼包鄂城镇群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37631 元,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3859 元,分别比同期的全国水平高 21.34%、20.63%;呼包鄂城镇群全年利用外资 432.04 亿元,约为全区总数的 3/4;较高的经济总量是促进城镇群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呼包鄂协同推进贫困治理的机制与对策研究[J]. 董少杰. 中国集体经济. 2018(08)
[2]加快协同步伐 共谋跨越发展——呼包鄂区域协同发展SWOT分析[J]. 高燕. 内蒙古统计. 2018(01)
[3]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 杨珍丽,唐承丽,周国华,吴佳敏,陈伟杨. 经济地理. 2018(01)
[4]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论解释——基于“新”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J]. 闫昊生,孙久文.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8(01)
[5]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定量测度[J]. 张杨,王德起.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7(12)
[6]京津冀城市群高科技园区协同发展动力机制与合作共建模式——以中关村科技园为例[J]. 苏文松,方创琳. 地理科学进展. 2017(06)
[7]京津服务贸易引力模型与边界效应——以旅游业为例[J]. 孙蕊. 商业经济研究. 2017(11)
[8]淮海城市群战略定位与协同发展途径及措施[J]. 王浩,沈正平,李新春. 经济地理. 2017(05)
[9]基于农业现代化视角的“五化”协同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 张平淡,袁赛,夏晓华. 经济地理. 2017(03)
[10]基于引力模型的成渝城市群吸引力格局研究[J]. 蒋奕廷,蒲波. 软科学. 2017(02)
博士论文
[1]京津冀区域金融协同发展水平评价及政策建议[D]. 杨镈宇.河北大学 2016
[2]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演化研究[D]. 毕秀晶.华东师范大学 2014
[3]多功能林业的协同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研究[D]. 陈云芳.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2
[4]呼包鄂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及空间规划策略研究[D]. 徐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协同发展下京津冀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研究[D]. 李佳黛.河北大学 2017
[2]基于GIS的呼包鄂城市群生态安全空间格局研究[D]. 胡君德.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6
[3]基于改进引力模型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协同发展研究[D]. 李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2016
[4]基于引力模型的东海县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优化研究[D]. 倪冰洁.南京师范大学 2014
[5]产业转移背景下湘南三市产业协同发展与区域合作研究[D]. 杨文静.湘潭大学 2013
[6]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协同发展研究[D]. 胡云超.北京交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41564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协同发展理论基础框架示意图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 呼包鄂城镇群系统现状诊断3.1 研究区概况呼包鄂城镇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是内蒙古经济快速增长的火车头和助推器,也是内蒙古最具活力的经济圈,因此,被誉为内蒙古的“金三角”地区[68]。本文研究区经纬度范围为东经 106°31′至 112°17′,北纬 37°37′至 42°44′,东连乌兰察布市,南与山西、陕西、宁夏三省相临,西接乌海市、阿拉善盟与巴彦淖尔市,北与蒙古国接壤[69]。呼包鄂城镇群以其独有的地理区位在中俄蒙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经济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争力与吸引力。从 2005 年开始,呼包鄂城镇群 GDP 总量占全区总量的一半以上。2015 年,呼包鄂城镇群GDP总量为10724.95亿元,占全区总量的59.47%;地方财政收入为1498370万元,是全区总量比重的 60%。这个土地面积仅占全区总面积 11.34%的地区却贡献了全区近六成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2015 年,呼包鄂城镇群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37631 元,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3859 元,分别比同期的全国水平高 21.34%、20.63%;呼包鄂城镇群全年利用外资 432.04 亿元,约为全区总数的 3/4;较高的经济总量是促进城镇群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呼包鄂协同推进贫困治理的机制与对策研究[J]. 董少杰. 中国集体经济. 2018(08)
[2]加快协同步伐 共谋跨越发展——呼包鄂区域协同发展SWOT分析[J]. 高燕. 内蒙古统计. 2018(01)
[3]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 杨珍丽,唐承丽,周国华,吴佳敏,陈伟杨. 经济地理. 2018(01)
[4]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论解释——基于“新”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J]. 闫昊生,孙久文.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8(01)
[5]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定量测度[J]. 张杨,王德起.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7(12)
[6]京津冀城市群高科技园区协同发展动力机制与合作共建模式——以中关村科技园为例[J]. 苏文松,方创琳. 地理科学进展. 2017(06)
[7]京津服务贸易引力模型与边界效应——以旅游业为例[J]. 孙蕊. 商业经济研究. 2017(11)
[8]淮海城市群战略定位与协同发展途径及措施[J]. 王浩,沈正平,李新春. 经济地理. 2017(05)
[9]基于农业现代化视角的“五化”协同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 张平淡,袁赛,夏晓华. 经济地理. 2017(03)
[10]基于引力模型的成渝城市群吸引力格局研究[J]. 蒋奕廷,蒲波. 软科学. 2017(02)
博士论文
[1]京津冀区域金融协同发展水平评价及政策建议[D]. 杨镈宇.河北大学 2016
[2]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演化研究[D]. 毕秀晶.华东师范大学 2014
[3]多功能林业的协同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研究[D]. 陈云芳.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2
[4]呼包鄂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及空间规划策略研究[D]. 徐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协同发展下京津冀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研究[D]. 李佳黛.河北大学 2017
[2]基于GIS的呼包鄂城市群生态安全空间格局研究[D]. 胡君德.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6
[3]基于改进引力模型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协同发展研究[D]. 李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2016
[4]基于引力模型的东海县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优化研究[D]. 倪冰洁.南京师范大学 2014
[5]产业转移背景下湘南三市产业协同发展与区域合作研究[D]. 杨文静.湘潭大学 2013
[6]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协同发展研究[D]. 胡云超.北京交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415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941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