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市场化改革与供需结构错配
发布时间:2021-01-20 14:19
我国服务业部门GDP占比偏低,而工业部门长期受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困扰,这种三大产业层面上的供需结构错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本文构筑了一个包含土地生产要素的三要素三部门动态一般均衡结构变迁模型,证明当存在某些体制性障碍导致服务业部门无法顺利地吸纳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流入时,那么从农业部门转移出来的生产要素就只能更多地流入到管制较少的工业部门。在产品间不完全替代情况下,这种要素市场改革的滞后会导致服务业部门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和工业部门产能过剩现象并存的供需结构错配问题,使得经济发展依赖外部需求。因而,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是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
【文章来源】:经济研究. 2020,55(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部分图文】:
储蓄率和净出口率的模拟值
基于上述参数设定,图2给出了本文模型模拟出来的农业品、工业品和服务品各自的最终消费额占GDP的比重,以及净出口占GDP的比重,其中实线部分是存在要素市场扭曲情形的模拟值,可视为对现实经济的模拟,而虚线则是基于没有任何扭曲的基准模型得到的模拟值,可视为反事实检验结果。本文模型初始值设定完全依据1992年的经济数据,因而我们要观察本文数学模型的模拟效果,只需将2014年的各项模拟值与现实数据进行对比即可。观察实线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模型很好地模拟出来服务品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上升、农业品和工业品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下降这个基本经验事实。其中,服务品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从1992年的约25%上升至2014年的约30%,这几乎完美地对应了现实数据中的32.6%;农业品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从1992年约16%下降到2014年的5%点多的水平,也比较接近2014年4%左右的现实数据;模拟的工业品最终消费占GDP比重大约下降了2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较现实数据有一定差距,但趋势是正确的。
自2015年年底党中央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需要进一步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着力调整供给结构,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我国供给体系对需求结构变化的不适应,从三大产业结构角度看,突出体现为服务业GDP占比过低,目前仅50%出头,而类似发展阶段的其他国家基本都在60%以上。由于服务业发展滞后,我国城市地区吸纳农村和农业转移劳动力能力明显不足,使得大量劳动力只能留在GDP占比越来越低的农村和农业部门。图1给出了我国农业劳动占比与农业GDP占比差值的数据,作为对比,本文也提取了Groningen产业结构数据库中其他40个主要经济体的对应数据。(1)从图中可以看出,跟世界各国的平均趋势相比,我国农业部门雇佣的劳动力比重明显偏高,这必然意味着流入非农业部门的劳动力比重偏低。该数据说明,我国在三大产业间存在着明显的生产要素错配问题,这跟三大产业间的供需结构错配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工业赶超与经济结构失衡[J]. 张斌,茅锐. 中国社会科学. 2016(03)
[2]供给抑制政策下的中国经济[J]. 徐朝阳. 经济研究. 2014(07)
[3]金融抑制与经济结构转型[J]. 王勋,Anders Johansson. 经济研究. 2013(01)
[4]非一致性偏好、内生偏好结构与经济结构变迁[J]. 李尚骜,龚六堂. 经济研究. 2012(07)
[5]结构变迁与工资差距[J]. 李飞跃. 经济学(季刊). 2011(02)
[6]工业化与后工业化:“倒U型”产业结构变迁[J]. 徐朝阳. 世界经济. 2010(12)
本文编号:2989200
【文章来源】:经济研究. 2020,55(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部分图文】:
储蓄率和净出口率的模拟值
基于上述参数设定,图2给出了本文模型模拟出来的农业品、工业品和服务品各自的最终消费额占GDP的比重,以及净出口占GDP的比重,其中实线部分是存在要素市场扭曲情形的模拟值,可视为对现实经济的模拟,而虚线则是基于没有任何扭曲的基准模型得到的模拟值,可视为反事实检验结果。本文模型初始值设定完全依据1992年的经济数据,因而我们要观察本文数学模型的模拟效果,只需将2014年的各项模拟值与现实数据进行对比即可。观察实线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模型很好地模拟出来服务品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上升、农业品和工业品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下降这个基本经验事实。其中,服务品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从1992年的约25%上升至2014年的约30%,这几乎完美地对应了现实数据中的32.6%;农业品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从1992年约16%下降到2014年的5%点多的水平,也比较接近2014年4%左右的现实数据;模拟的工业品最终消费占GDP比重大约下降了2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较现实数据有一定差距,但趋势是正确的。
自2015年年底党中央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需要进一步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着力调整供给结构,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我国供给体系对需求结构变化的不适应,从三大产业结构角度看,突出体现为服务业GDP占比过低,目前仅50%出头,而类似发展阶段的其他国家基本都在60%以上。由于服务业发展滞后,我国城市地区吸纳农村和农业转移劳动力能力明显不足,使得大量劳动力只能留在GDP占比越来越低的农村和农业部门。图1给出了我国农业劳动占比与农业GDP占比差值的数据,作为对比,本文也提取了Groningen产业结构数据库中其他40个主要经济体的对应数据。(1)从图中可以看出,跟世界各国的平均趋势相比,我国农业部门雇佣的劳动力比重明显偏高,这必然意味着流入非农业部门的劳动力比重偏低。该数据说明,我国在三大产业间存在着明显的生产要素错配问题,这跟三大产业间的供需结构错配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工业赶超与经济结构失衡[J]. 张斌,茅锐. 中国社会科学. 2016(03)
[2]供给抑制政策下的中国经济[J]. 徐朝阳. 经济研究. 2014(07)
[3]金融抑制与经济结构转型[J]. 王勋,Anders Johansson. 经济研究. 2013(01)
[4]非一致性偏好、内生偏好结构与经济结构变迁[J]. 李尚骜,龚六堂. 经济研究. 2012(07)
[5]结构变迁与工资差距[J]. 李飞跃. 经济学(季刊). 2011(02)
[6]工业化与后工业化:“倒U型”产业结构变迁[J]. 徐朝阳. 世界经济. 2010(12)
本文编号:29892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989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