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16.07.06”暴雨洪涝灾害跨区域经济波及效应评估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5 21:05
为强调跨区域经济波及损失的重要程度,在已构建的灾害动态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融入多区域模块改进模型,定量评估武汉市"2016.07.06"暴雨洪涝灾害对湖北省、全国造成的波及损失。结果表明:(1)灾区外遭受的跨区域经济波及损失(24.30亿元)为武汉遭受直接经济损失(87.40亿元)的28%,是灾区武汉市遭受间接经济损失(5.55亿元)的4.4倍,其中湖北省(除武汉市外)受到的经济波及损失为15.57亿元,全国(除湖北省外)为8.73亿元;(2)灾区外制造业受到的波及损失最大,其中湖北省(除武汉外)受损6.52亿元,全国(除湖北省外)受损2.94亿元,分别占各自总波及损失的42%与34%。其他受损行业依次为农业、其他服务业、建筑业等。建议政府决策者保持对跨区域经济波及损失的关注,通过认清损失产生机理制定有针对性的减小损失措施,开展更科学、全面的风险防范与灾后恢复重建。
【文章来源】: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0,16(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灾区对灾区外造成的经济波及损失的理论传导过程
灾后恢复后期随灾区供给能力提高,逐渐能够满足灾区重建需求,则该需求逐渐由灾区外替代生产转换为灾区内生产。灾区外地区R第i部门根据之前累积的(T1时刻之前)自身替代生产与灾区外所有地区的总替代生产的比值,将第t时刻灾区内的重建需求DTi S(t)逐渐转移回灾区S完成。其中,tbs为R地区承担的这部分需求回到灾区S时的时间延迟。
武汉706暴雨洪涝对全国其他地区的经济波及损失与对湖北省情况类似(图3中灰色箭头),但波及损失的程度小于湖北省,其主要原因可能为:(1)贸易联系受距离因素制约;(2)全国经济系统对灾情的吸收与恢复能力更高。但武汉市的优势产业仍在全国具有竞争优势,甚至是不可替代产业,如制造业(如钢铁、电缆行业),因此全国(除湖北省外)制造业因灾受到的波及损失最大,为2.94亿元,占其总波及损失的34%。除上述部门外,湖北省与全国各部门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贸易的发展,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若因灾造成经济剧烈波动会影响整个区域经济,甚至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会高于灾区遭受的损失。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互通背景下巨灾对经济影响的全球性和复杂性的进展与展望[J]. 孔锋,王一飞,吕丽莉,孟永昌,史培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2]基于MRIO模型的“一带一路”典型国家气象灾害间接经济损失分析——以2014年中国“威马逊”台风灾害为例[J]. 周蕾,吴先华,高歌. 自然灾害学报. 2018(05)
[3]从重建资金与效率角度定量评估灾后经济恢复力的变化——以武汉市“2016.07.06”暴雨洪涝灾害为例[J]. 张正涛,李宁,冯介玲,陈曦,刘丽,白扣. 灾害学. 2018(04)
[4]论自然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研究的重要性[J]. 李宁,张正涛,陈曦,冯介玲. 地理科学进展. 2017(02)
[5]2016年洪涝灾情综述[J]. 杨卫忠,张葆蔚,符日明. 中国防汛抗旱. 2017(01)
[6]考虑防灾减灾能力的洪涝灾害灾损率曲线构建——以里下河地区的李中镇为例[J]. 吴先华,周蕾,高歌,吉中会,郭际. 地理科学进展. 2016(02)
[7]巨灾影响的全球性:以东日本大地震的经济影响为例[J]. 孟永昌,王铸,吴吉东,史培军. 自然灾害学报. 2015(06)
[8]中国综合减灾25年:回顾与展望[J]. 史培军. 中国减灾. 2014(09)
[9]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山地灾害及其风险分析[J]. 崔鹏,陈容,向灵芝,苏凤环.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4(02)
[10]台风灾害的关联经济损失评估——以江苏省为例[J]. 吴先华,徐中兵,袁迎蕾,郭际. 灾害学. 2014(02)
本文编号:2999896
【文章来源】: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0,16(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灾区对灾区外造成的经济波及损失的理论传导过程
灾后恢复后期随灾区供给能力提高,逐渐能够满足灾区重建需求,则该需求逐渐由灾区外替代生产转换为灾区内生产。灾区外地区R第i部门根据之前累积的(T1时刻之前)自身替代生产与灾区外所有地区的总替代生产的比值,将第t时刻灾区内的重建需求DTi S(t)逐渐转移回灾区S完成。其中,tbs为R地区承担的这部分需求回到灾区S时的时间延迟。
武汉706暴雨洪涝对全国其他地区的经济波及损失与对湖北省情况类似(图3中灰色箭头),但波及损失的程度小于湖北省,其主要原因可能为:(1)贸易联系受距离因素制约;(2)全国经济系统对灾情的吸收与恢复能力更高。但武汉市的优势产业仍在全国具有竞争优势,甚至是不可替代产业,如制造业(如钢铁、电缆行业),因此全国(除湖北省外)制造业因灾受到的波及损失最大,为2.94亿元,占其总波及损失的34%。除上述部门外,湖北省与全国各部门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贸易的发展,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若因灾造成经济剧烈波动会影响整个区域经济,甚至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会高于灾区遭受的损失。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互通背景下巨灾对经济影响的全球性和复杂性的进展与展望[J]. 孔锋,王一飞,吕丽莉,孟永昌,史培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2]基于MRIO模型的“一带一路”典型国家气象灾害间接经济损失分析——以2014年中国“威马逊”台风灾害为例[J]. 周蕾,吴先华,高歌. 自然灾害学报. 2018(05)
[3]从重建资金与效率角度定量评估灾后经济恢复力的变化——以武汉市“2016.07.06”暴雨洪涝灾害为例[J]. 张正涛,李宁,冯介玲,陈曦,刘丽,白扣. 灾害学. 2018(04)
[4]论自然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研究的重要性[J]. 李宁,张正涛,陈曦,冯介玲. 地理科学进展. 2017(02)
[5]2016年洪涝灾情综述[J]. 杨卫忠,张葆蔚,符日明. 中国防汛抗旱. 2017(01)
[6]考虑防灾减灾能力的洪涝灾害灾损率曲线构建——以里下河地区的李中镇为例[J]. 吴先华,周蕾,高歌,吉中会,郭际. 地理科学进展. 2016(02)
[7]巨灾影响的全球性:以东日本大地震的经济影响为例[J]. 孟永昌,王铸,吴吉东,史培军. 自然灾害学报. 2015(06)
[8]中国综合减灾25年:回顾与展望[J]. 史培军. 中国减灾. 2014(09)
[9]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山地灾害及其风险分析[J]. 崔鹏,陈容,向灵芝,苏凤环.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4(02)
[10]台风灾害的关联经济损失评估——以江苏省为例[J]. 吴先华,徐中兵,袁迎蕾,郭际. 灾害学. 2014(02)
本文编号:2999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999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