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空间经济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7 15:04
经济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信息经济以及融合型信息经济占总体经济的比重逐年提高,对GDP增长的贡献也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在上述现实背景下,信息化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秉持着技术决定论观点的学者认为技术是导致社会变迁的主要因素,甚至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在上述理论背景之下,一部分学者认为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经济活动摆脱了空间的局限,提出了“距离已死”的论断。与之相反,另一部分学者认为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普及强化了社会网络中心位置节点的竞争优势,由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经济活动产生的交通成本、运输成本以及时间成本等,因此,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促进了经济活动及其产生价值的集聚分布,进而导致区域之间形成“数字鸿沟”。此外,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对经济活动空间演化的影响并不显著。由于上述观点分歧的存在,本文认为研究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空间效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事实上,信息化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空间效应可能会因为经济基础的差异而有所不同。那么,在中国,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究竟产生了怎样的空间效应呢?现阶段,...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结构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结构
1.3 基础概念与研究方法
1.3.1 基础概念阐释
1.3.2 研究方法
1.4 相关文献综述
1.4.1 信息通信技术发展与经济效率
1.4.2 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对劳动力市场影响
1.4.3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与经济活动的空间演化
1.4.4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
1.4.5 城市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
1.4.6 文献总结
1.5 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本文创新之处
1.5.2 本文不足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理论分析
2.1 城市空间结构相关理论基础
2.1.1 新古典城市体系理论
2.1.2 新经济地理城市体系理论
2.1.3 借用规模、流动空间与城市体系理论
2.2 空间效应相关理论基础
2.2.1 产业集聚相关理论
2.2.2 空间相互作用相关理论
2.2.3 空间溢出效应相关理论
2.3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相关理论基础
2.3.1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理论
2.3.2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与新经济地理相关理论
2.3.3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相关理论
2.4 理论分析框架与相关影响机制分析
2.4.1 理论分析框架
2.4.2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与经济活动空间分布:基于理论模型的机理分析
2.4.3 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对城市居民区位选择的影响
2.4.4 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对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4.5 信息通信技术发展与空间相互作用
第3章 中国信息化发展特征
3.1 信息化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
3.1.1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
3.1.2 信息产业发展水平
3.1.3 信息通信技术应用消费
3.2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阶段
3.2.1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起步阶段(1978-1990年)
3.2.2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的加速发展阶段(1991-2000年)
3.2.3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扩散阶段(2001年至今)
3.3 中国信息化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
3.3.1 四大经济区层面信息化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
3.3.2 省级层面信息化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
3.3.3 城市层面信息化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
第4章 信息化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
4.1 信息化发展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分析
4.1.1 本章理论模型
4.1.2 结论与分析
4.2 城市空间结构的测度
4.2.1 城市规模分布“位序-规模”法则与齐夫系数说明
4.2.2 中国整体范围内城市空间结构特征
4.2.3 四大经济区范围内城市空间结构特征
4.2.4 中国省域范围城市空间结构特征
4.3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实证研究
4.3.1 实证分析模型的建立
4.3.2 变量说明与数据描述
4.3.3 回归分析结果
4.3.4 稳定性检验与内生性检验
4.3.5 计量及检验结果分析
4.4 四大经济区层面的城市空间结构实证研究
4.4.1 回归分析结果
4.4.2 稳定性及内生性检验
4.4.3 计量及检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信息化发展与城市产业集聚
5.1 信息化发展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机制分析
5.1.1 信息化发展对服务业集聚的影响机制分析
5.1.2 信息化发展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机制分析
5.2 产业集聚水平的测度
5.2.1 产业集聚水平的测度方法
5.2.2 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测算结果与分析
5.2.3 制造业集聚水平的测算结果与分析
5.3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影响城市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
5.3.1 计量模型与变量说明
5.3.2 计量与检验结果
5.3.3 服务业与制造业实证研究结果的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
6.1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与城市经济的空间溢出作用机制
6.2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6.2.1 空间计量模型的建立
6.2.2 变量说明与数据描述
6.2.3 空间计量检验与结果分析
6.2.4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的区域差异
6.3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空间溢出范围的测度
6.3.1 空间权重矩阵的建立
6.3.2 溢出范围临界值测度结果与分析
6.4 本章小节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本文研究结论
7.2 相关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讨论信息时代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以杭州市高新区(滨江)为例[J]. 傅佳丽. 特区经济. 2018(12)
[2]区域经济增长与最优城市首位度的实证研究[J]. 李宝礼,胡雪萍. 统计与决策. 2018(07)
[3]ICT与中国经济增长:资本深化、技术外溢及其贡献[J]. 渠慎宁. 财经问题研究. 2017(10)
[4]人口分布与经济增长的倒U型关系:理论与检验——中国256个城市空间面板数据实证:2001-2014[J]. 曾永明,张利国. 企业经济. 2017(07)
[5]中国服务业空间格局:演化、趋势及建议[J]. 刘奕. 学习与探索. 2017(06)
[6]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研究的新方法——位序累积规模模型[J]. 叶浩,庄大昌. 地理科学. 2017(06)
[7]中国省际信息可获得性指数差异与路径演变[J]. 胡伟. 区域经济评论. 2017(02)
[8]基础设施建设打破了国内市场分割吗?[J]. 范欣,宋冬林,赵新宇. 经济研究. 2017(02)
[9]城市空间结构与地区经济效率——兼论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的模式选择[J]. 刘修岩,李松林,秦蒙. 管理世界. 2017(01)
[10]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模式转变的演进机理——以中国蜂窝移动通信产业为例[J]. 张越,余江. 科学学研究. 2016(12)
博士论文
[1]信息通讯技术对区域经济绩效的影响研究[D]. 王尧.浙江大学 2017
[2]中国互联网、市场潜能与产业布局[D]. 吴婵丹.华中科技大学 2015
[3]基于利益视角的信息研究[D]. 陈玉和.复旦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电信基础设施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D]. 彭艳辉.湖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03257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结构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结构
1.3 基础概念与研究方法
1.3.1 基础概念阐释
1.3.2 研究方法
1.4 相关文献综述
1.4.1 信息通信技术发展与经济效率
1.4.2 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对劳动力市场影响
1.4.3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与经济活动的空间演化
1.4.4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
1.4.5 城市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
1.4.6 文献总结
1.5 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本文创新之处
1.5.2 本文不足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理论分析
2.1 城市空间结构相关理论基础
2.1.1 新古典城市体系理论
2.1.2 新经济地理城市体系理论
2.1.3 借用规模、流动空间与城市体系理论
2.2 空间效应相关理论基础
2.2.1 产业集聚相关理论
2.2.2 空间相互作用相关理论
2.2.3 空间溢出效应相关理论
2.3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相关理论基础
2.3.1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理论
2.3.2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与新经济地理相关理论
2.3.3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相关理论
2.4 理论分析框架与相关影响机制分析
2.4.1 理论分析框架
2.4.2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与经济活动空间分布:基于理论模型的机理分析
2.4.3 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对城市居民区位选择的影响
2.4.4 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对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4.5 信息通信技术发展与空间相互作用
第3章 中国信息化发展特征
3.1 信息化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
3.1.1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
3.1.2 信息产业发展水平
3.1.3 信息通信技术应用消费
3.2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阶段
3.2.1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起步阶段(1978-1990年)
3.2.2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的加速发展阶段(1991-2000年)
3.2.3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扩散阶段(2001年至今)
3.3 中国信息化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
3.3.1 四大经济区层面信息化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
3.3.2 省级层面信息化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
3.3.3 城市层面信息化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
第4章 信息化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
4.1 信息化发展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分析
4.1.1 本章理论模型
4.1.2 结论与分析
4.2 城市空间结构的测度
4.2.1 城市规模分布“位序-规模”法则与齐夫系数说明
4.2.2 中国整体范围内城市空间结构特征
4.2.3 四大经济区范围内城市空间结构特征
4.2.4 中国省域范围城市空间结构特征
4.3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实证研究
4.3.1 实证分析模型的建立
4.3.2 变量说明与数据描述
4.3.3 回归分析结果
4.3.4 稳定性检验与内生性检验
4.3.5 计量及检验结果分析
4.4 四大经济区层面的城市空间结构实证研究
4.4.1 回归分析结果
4.4.2 稳定性及内生性检验
4.4.3 计量及检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信息化发展与城市产业集聚
5.1 信息化发展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机制分析
5.1.1 信息化发展对服务业集聚的影响机制分析
5.1.2 信息化发展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机制分析
5.2 产业集聚水平的测度
5.2.1 产业集聚水平的测度方法
5.2.2 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测算结果与分析
5.2.3 制造业集聚水平的测算结果与分析
5.3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影响城市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
5.3.1 计量模型与变量说明
5.3.2 计量与检验结果
5.3.3 服务业与制造业实证研究结果的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
6.1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与城市经济的空间溢出作用机制
6.2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6.2.1 空间计量模型的建立
6.2.2 变量说明与数据描述
6.2.3 空间计量检验与结果分析
6.2.4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的区域差异
6.3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空间溢出范围的测度
6.3.1 空间权重矩阵的建立
6.3.2 溢出范围临界值测度结果与分析
6.4 本章小节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本文研究结论
7.2 相关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讨论信息时代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以杭州市高新区(滨江)为例[J]. 傅佳丽. 特区经济. 2018(12)
[2]区域经济增长与最优城市首位度的实证研究[J]. 李宝礼,胡雪萍. 统计与决策. 2018(07)
[3]ICT与中国经济增长:资本深化、技术外溢及其贡献[J]. 渠慎宁. 财经问题研究. 2017(10)
[4]人口分布与经济增长的倒U型关系:理论与检验——中国256个城市空间面板数据实证:2001-2014[J]. 曾永明,张利国. 企业经济. 2017(07)
[5]中国服务业空间格局:演化、趋势及建议[J]. 刘奕. 学习与探索. 2017(06)
[6]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研究的新方法——位序累积规模模型[J]. 叶浩,庄大昌. 地理科学. 2017(06)
[7]中国省际信息可获得性指数差异与路径演变[J]. 胡伟. 区域经济评论. 2017(02)
[8]基础设施建设打破了国内市场分割吗?[J]. 范欣,宋冬林,赵新宇. 经济研究. 2017(02)
[9]城市空间结构与地区经济效率——兼论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的模式选择[J]. 刘修岩,李松林,秦蒙. 管理世界. 2017(01)
[10]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模式转变的演进机理——以中国蜂窝移动通信产业为例[J]. 张越,余江. 科学学研究. 2016(12)
博士论文
[1]信息通讯技术对区域经济绩效的影响研究[D]. 王尧.浙江大学 2017
[2]中国互联网、市场潜能与产业布局[D]. 吴婵丹.华中科技大学 2015
[3]基于利益视角的信息研究[D]. 陈玉和.复旦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电信基础设施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D]. 彭艳辉.湖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032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003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