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投入对中国迈进高收入国家的襄助效应
发布时间:2021-03-04 07:46
分析9个国家的R&D投入状况及效应,探究R&D投入对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襄助效应,对R&D投入的襄助效应进行成因分析。结论表明,中国的R&D投入均衡水平较低,R&D人员强度远低于R&D支出强度。大幅增加R&D研究人员强度,适度增加R&D支出强度,有利于提高R&D投入均衡水平,提高我国就业率和公共教育强度,进而提高其综合评价值,为我国成功迈进高收入国家的政策选择提供数据支撑。
【文章来源】:科技管理研究. 2020,4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图29个国家的R&D支出强度
程度。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发展,重点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在2006—2018年间,中国创新总指数及4个分指数(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和创新成效指数)不断攀升,2018年中国创新产出指数超过2006年的1.4倍,创新总指数和创新环境指数均超过2006年的1倍,我国创新总体发展状况良好,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提升,创新产出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2018年我国的创新成效指数仅超过2006年的0.5倍,创新投入指数也仅超过2006年的0.8倍,增长速度缓慢,见图1。图12006—2018年中国创新指数趋势目前,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进入到一个瓶颈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探讨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是否能够显著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和产业竞争力,进而提高我国的经济效益,提升人均国民收入,促使我国从中等收入国家转变成为高收入国家。本文利用刘小瑜等[12]所提出的中等收入陷阱评价指标体系,探究R&D投入对高收入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增加R&D投入是否有助于中国成功从中等收入国家转变成为高收入国家,并剖析R&D投入效应对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内在机理。1R&D投入状况及效应本文依据是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收入分组这两个特征将国家划分为高收入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尚未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3个类别,分别选用4个高收入国家(日本、爱尔兰、韩国和新加坡)、4个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马来西亚、巴西、泰国和墨西哥)和尚未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中国)的R&D投入指标进行分析。1.1R&D投入状况1.1.1R&D人员强度由于不同国家的人口基数不同,其R&D人员总数也有所不同。因此,直接使用R&D人员总数反映人力资
22图19个国家的R&D人员强度1.1.2R&D支出强度由于不同国家经济发展不同,其R&D支出也有所不同,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其R&D支出较高;经济发展较差的国家,其R&D支出较低。笔者采用R&D支出强度,即“R&D支出占GDP的比重”来反映各国在财力资源上对R&D的投入强度。由图3可知,在2008—2015年间,高收入国家的R&D支出强度较高。日本的R&D支出强度在2008—2009年稳居九国中的首位。同一时期,韩国的R&D支出强度急剧增加,2010年,其R&D支出强度成功超越日本,位于九国中的第一位。新加坡和爱尔兰的R&D支出强度在这一时期以微弱的波动最终呈现下降趋势。爱尔兰的R&D支出强度于2014—2015年间呈现断崖式下降,甚至低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图3显示,韩国、日本、新加坡和爱尔兰之间的R&D支出强度差距较大。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的R&D支出强度较低。自2012年起,马来西亚、巴西、泰国和墨西哥的R&D支出强度不断增强。2015年,马来西亚和巴西的R&D支出强度甚至赶超爱尔兰。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R&D支出强度不断提高,在9个国家中位居第四,即将超过位于第三位的新加坡,但相对于排第一位的韩国和排第二位的日本而言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图29个国家的R&D支出强度1.2R&D投入效应1.2.1R&D投入均衡水平由上述分析可知,各个国家对其R&D支出强度及R&D人员强度的投入均有所不同,笔者采用R&D投入均衡水平,即R&D支出强度占R&D人员强度的比重来反映各国R&D投入的均衡水平。本文采用K-均值法将九个国家2008—2015年以来的R&D投入的均衡水平划分为3个等级:若国家的R&D投入均衡水平为等级I,说明该国对R&D支出强度与R&D人员强度的投入较为均衡;若国家的R&D投入均衡水平为等级II,说明国家对R&D支出强度与R&D人员强度的投入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于提升人力资本存量视角[J]. 蒯彦博.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02)
[2]中等收入陷阱:争议、经验特征及其对供给侧改革的启示[J]. 赵希文,王铁成,刘潋. 现代管理科学. 2019(02)
[3]韩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谜的新解释与经济借鉴[J]. 刘军军. 中国集体经济. 2018(34)
[4]试论我国新时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选择[J]. 王曾源. 全国流通经济. 2018(32)
[5]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 宗亚辉. 未来与发展. 2018(11)
[6]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潜力研究——专利技术视角[J]. 孙振清,刘建雅,兰梓睿,边敏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01)
[7]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对的世情与国情[J]. 毛学松. 对外经贸实务. 2018(10)
[8]城镇化、教育质量与中等收入陷阱——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张欢,徐康宁,孙文远.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05)
[9]跨越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企业研发机构——以韩国和巴西为例[J]. 王一鸣. 科学管理研究. 2018(02)
[10]中国科研团队在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过程中的“襄助效应”研究[J]. 朱明明,万文涛. 科学管理研究. 2017(04)
本文编号:3062835
【文章来源】:科技管理研究. 2020,4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图29个国家的R&D支出强度
程度。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发展,重点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在2006—2018年间,中国创新总指数及4个分指数(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和创新成效指数)不断攀升,2018年中国创新产出指数超过2006年的1.4倍,创新总指数和创新环境指数均超过2006年的1倍,我国创新总体发展状况良好,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提升,创新产出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2018年我国的创新成效指数仅超过2006年的0.5倍,创新投入指数也仅超过2006年的0.8倍,增长速度缓慢,见图1。图12006—2018年中国创新指数趋势目前,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进入到一个瓶颈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探讨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是否能够显著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和产业竞争力,进而提高我国的经济效益,提升人均国民收入,促使我国从中等收入国家转变成为高收入国家。本文利用刘小瑜等[12]所提出的中等收入陷阱评价指标体系,探究R&D投入对高收入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增加R&D投入是否有助于中国成功从中等收入国家转变成为高收入国家,并剖析R&D投入效应对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内在机理。1R&D投入状况及效应本文依据是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收入分组这两个特征将国家划分为高收入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尚未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3个类别,分别选用4个高收入国家(日本、爱尔兰、韩国和新加坡)、4个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马来西亚、巴西、泰国和墨西哥)和尚未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中国)的R&D投入指标进行分析。1.1R&D投入状况1.1.1R&D人员强度由于不同国家的人口基数不同,其R&D人员总数也有所不同。因此,直接使用R&D人员总数反映人力资
22图19个国家的R&D人员强度1.1.2R&D支出强度由于不同国家经济发展不同,其R&D支出也有所不同,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其R&D支出较高;经济发展较差的国家,其R&D支出较低。笔者采用R&D支出强度,即“R&D支出占GDP的比重”来反映各国在财力资源上对R&D的投入强度。由图3可知,在2008—2015年间,高收入国家的R&D支出强度较高。日本的R&D支出强度在2008—2009年稳居九国中的首位。同一时期,韩国的R&D支出强度急剧增加,2010年,其R&D支出强度成功超越日本,位于九国中的第一位。新加坡和爱尔兰的R&D支出强度在这一时期以微弱的波动最终呈现下降趋势。爱尔兰的R&D支出强度于2014—2015年间呈现断崖式下降,甚至低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图3显示,韩国、日本、新加坡和爱尔兰之间的R&D支出强度差距较大。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的R&D支出强度较低。自2012年起,马来西亚、巴西、泰国和墨西哥的R&D支出强度不断增强。2015年,马来西亚和巴西的R&D支出强度甚至赶超爱尔兰。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R&D支出强度不断提高,在9个国家中位居第四,即将超过位于第三位的新加坡,但相对于排第一位的韩国和排第二位的日本而言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图29个国家的R&D支出强度1.2R&D投入效应1.2.1R&D投入均衡水平由上述分析可知,各个国家对其R&D支出强度及R&D人员强度的投入均有所不同,笔者采用R&D投入均衡水平,即R&D支出强度占R&D人员强度的比重来反映各国R&D投入的均衡水平。本文采用K-均值法将九个国家2008—2015年以来的R&D投入的均衡水平划分为3个等级:若国家的R&D投入均衡水平为等级I,说明该国对R&D支出强度与R&D人员强度的投入较为均衡;若国家的R&D投入均衡水平为等级II,说明国家对R&D支出强度与R&D人员强度的投入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于提升人力资本存量视角[J]. 蒯彦博.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02)
[2]中等收入陷阱:争议、经验特征及其对供给侧改革的启示[J]. 赵希文,王铁成,刘潋. 现代管理科学. 2019(02)
[3]韩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谜的新解释与经济借鉴[J]. 刘军军. 中国集体经济. 2018(34)
[4]试论我国新时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选择[J]. 王曾源. 全国流通经济. 2018(32)
[5]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 宗亚辉. 未来与发展. 2018(11)
[6]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潜力研究——专利技术视角[J]. 孙振清,刘建雅,兰梓睿,边敏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01)
[7]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对的世情与国情[J]. 毛学松. 对外经贸实务. 2018(10)
[8]城镇化、教育质量与中等收入陷阱——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张欢,徐康宁,孙文远.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05)
[9]跨越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企业研发机构——以韩国和巴西为例[J]. 王一鸣. 科学管理研究. 2018(02)
[10]中国科研团队在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过程中的“襄助效应”研究[J]. 朱明明,万文涛. 科学管理研究. 2017(04)
本文编号:3062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062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