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06 19:53
  采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ML指数测算2003~2017年"一带一路"国内沿线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ETFP),并利用双重差分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评估了"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城市ETFP的影响,并用古代"丝绸之路"作为工具变量来缓解内生性问题。结果发现,2003~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内城市ETFP发展现状总体较好,绿色技术进步在提升沿线城市ETFP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经实证检验,研究结论依然稳健。为此,沿线国内城市在下一阶段绿色发展进程中,不仅要深度发挥技术进步的引擎驱动作用,同时还要激发技术效率的发展潜力,继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借力"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速自身ETFP增长。 

【文章来源】:软科学. 2020,34(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沿线城市整体ETFP的变动趋势以及驱动力分解

概率分布密度函数


本文利用双重差分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评估了“一带一路”建设对城市ETFP及其分解成分的影响,估计结果见表2。表2中第(1)(3)(5)列为匹配前两组样本的双重差分(DID)估计结果,第(2)(4)(6)列为匹配后两组样本的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估计结果。从表2可以看出,不管是匹配前还是匹配后,模型(1)至模型(4)中交互项Treat×Time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这说明“一带一路”建设对受“一带一路”重点影响城市ETFP和技术进步的提升有促进作用。这主要是因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绿色《愿景和行动》会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绿色研发投入及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导向下的自主创新意识,通过技术水平进步来促进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模型(5)和模型(6)的系数为负但不显著,这表明“一带一路”建设对城市技术效率存在消极影响但不明显,结合三种指数的测算公式,进一步表明“一带一路”建设主要是通过促进城市技术进步,进而提高城市ETFP。但技术效率存在一定的“拖累效应”,这与图1中的趋势是相吻合的,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还没有完全体现。技术效率的“拖累效应”可以从两个方面做出解释:一是粗放式生产模式具有一定的模式“惯性”,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速度较慢,因此,这导致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在短期内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不能很好地释放;二是中国城市之间要素流动障碍及市场一体化程度不高等制度问题导致城市之间的资源错配问题较为严重,部分城市在要素约束下很难走上集约化增长道路。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存在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红利,也很难通过城市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来促进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表2 “一带一路”建设影响城市ETFP及其分解成分的估计结果 (1) (2) (3) (4) (5) (6) 变量 ETFP ETFP GTECH GTECH GEFFCH GEFFCH 匹配前 匹配后 匹配前 匹配后 匹配前 匹配后 DID PSM-DID DID PSM-DID DID PSM-DID Treat×Time 0.0010* 0.0022** 0.0115** 0.0120*** -0.0101 -0.0088 (2.078) (2.573) (2.670) (2.904) (-0.540) (-0.466) 控制变量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时间效应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个体效应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R-squared 0.173 0.175 0.140 0.140 0.105 0.105 Observations 4275 4245 4275 4245 4275 4245 注:括号内的数值为t统计值; ***、**、*分别表示1%、5%、10%的统计显著水平;下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商事制度改革有效激发创业了吗?——来自地级市的证据[J]. 黄亮雄,孙湘湘,王贤彬.  财经研究. 2020(02)
[2]中国三大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J]. 李健,刘召.  软科学. 2019(02)
[3]“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中国重点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 刘钻扩,辛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12)
[4]“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工业环境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J]. 苏伟洲,李航,钱昱冰,郭四代.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19)
[5]贸易开放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 齐绍洲,徐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04)
[6]创新驱动与“一带一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新经济增长模型的异质性创新分析[J]. 葛鹏飞,黄秀路,韩先锋.  经济科学. 2018(01)
[7]“一带一路”国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及影响机制[J]. 黄秀路,韩先锋,葛鹏飞.  经济管理. 2017(09)
[8]中国资源配置效率动态演化——纳入能源要素的新视角[J]. 陈诗一,陈登科.  中国社会科学. 2017(04)
[9]高铁建设能否重塑中国的经济空间布局——基于就业、工资和经济增长的区域异质性视角[J]. 董艳梅,朱英明.  中国工业经济. 2016(10)
[10]环境约束下我国三大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差异研究——基于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J]. 金春雨,王伟强.  上海经济研究. 2016(01)



本文编号:30677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0677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f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