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测度及动态演进

发布时间:2021-04-01 00:12
  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准确把握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是推进互联互通建设的前提。文章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7—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进行测度。结果发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对比不同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速度,航空与港口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的提升速度高于整体水平,且航空基础设施较港口基础设施在互联互通方面优势更为明显。 

【文章来源】:统计与决策. 2020,36(1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测度及动态演进


所示,从曲线位置看,曲线呈现明显的左

曲线,互联互通,曲线,设施


统计与决策2020年第19期·总第559期来、人文交流日益密切,对航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的需求更高,使得国家间航线数量和运输能力快速提升,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航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展水平。2007年2009年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协调度核密度0.00.20.40.60.81.06420图4航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展水平2.2.3港口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展水平如图5所示,从曲线位置看,曲线呈现明显的左偏分布,这说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较为集中,与少数国家的互联互通水平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2007—2017年曲线逐次向右侧移动,且移动速度较为缓慢,这说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口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整体水平逐年提高,互联互通水平的国家间差距正在缩小,但港口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发展速度滞后于航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可能的原因是港口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依赖于国家间商品贸易发展水平,其增长速度可能会滞后于人员流动的增长速度,从而使得国家间港口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展水平明显低于航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展水平。从曲线形态上看,2007年曲线为“扁平型”,2011年和2013年曲线存在明显的波峰,其他年份曲线峰度存在下降的趋势,这说明中国与沿线国家港口互联互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波动性。0.00.20.40.60.864202007年2009年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核密度协调度图5港口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展水平3结论与建议本文考察了2007—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重点对不同交通基础设施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07—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通基?

互联互通,设施,协调度,港口


栈?∩枋┗チ?ネㄋ?健?赡艿脑?蚴歉?口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依赖于国家间商品贸易发展水平,其增长速度可能会滞后于人员流动的增长速度,从而使得国家间港口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展水平明显低于航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展水平。从曲线形态上看,2007年曲线为“扁平型”,2011年和2013年曲线存在明显的波峰,其他年份曲线峰度存在下降的趋势,这说明中国与沿线国家港口互联互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波动性。0.00.20.40.60.864202007年2009年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核密度协调度图5港口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展水平3结论与建议本文考察了2007—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重点对不同交通基础设施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07—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2017年,交通基础设施耦合协调度数值集中在0.78~0.8之间,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处于较高水平。其中,航空与港口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展快于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整体水平,且在互联互通方面,航空基础设施的发展显著优于港口基础设施,特别是2017年,航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提升明显。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本文认为我国在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应继续坚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密切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第一,以六大经济走廊国家与节点城市为依托,以项目建设为手段,打造“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第二,从地域与交通基础设施类别出发,以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合理配置资源,因


本文编号:31123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1123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d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