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格局及其优化策略初探

发布时间:2021-05-06 17:23
  城市协同发展是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基于复合生态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关系经济地理理论,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空间相关、齐普夫(Zipf)规模位序分析等定量方法,对2019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进行计算分析。文章指出,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格局呈现上海"龙头"地位显著、城市之间差异明显、核心-边缘结构特征鲜明、不同领域关系复杂等特征。为提升城市协同发展能力,应重点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发展双向"创新飞地"、重视多领域协同互动,推动实现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国家战略目标。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0,35(08)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评价方法
2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特征
    2.1 上海“一枝独秀”
    2.2 城市之间差异明显
    2.3“核心-边缘”结构特征鲜明
    2.4 不同领域关系复杂
3 提升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的策略
    3.1 发挥上海龙头作用,构建协同创新网络
    3.2 发展双向“创新飞地”,促进核心与边缘城市互动发展
    3.3 重视多领域协同,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群发展能级的提升路径[J]. 方创琳.  国家治理. 2018(48)
[2]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研究[J]. 曾刚,杨舒婷,王丰龙.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12)
[3]长江大保护与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关于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实现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与建议[J]. 陆大道.  地理学报. 2018(10)
[4]“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发布[J]. 曾刚,王丰龙.  环境经济. 2016(Z6)
[5]建设经济带是经济发展布局的最佳选择——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J]. 陆大道.  地理科学. 2014(07)
[6]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J]. 马世骏,王如松.  生态学报. 1984(01)



本文编号:31723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1723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6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