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开放的测度及其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0 20:29
高质量发展要求高质量对外开放相适应,高质量开放的决定因素包括:贸易开放的高质量、金融开放的高质量、投资开放的高质量、信息技术开放的高质量、制度开放的高质量和社会开放的高质量。构建了由6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构成的高质量开放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中国开放水平。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中国1997—2016年开放水平的决定因素并探究其演化路径,测度结果表明贸易结构优化是推动中国高质量开放进程的重要动力,信息技术开放、社会开放等开放红利逐渐释放,制度开放优势逐渐明显。推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开放的路径是确立更加先进的开放理念,实施更加全面开放布局,采取更加合理开放方式。在政策上,以深度技术创新驱动高质量开放,强化技术动能作用;推动制度型开放格局形成,营造平等竞争的制度开放环境;打造深层次、多维度、立体化的高质量开放格局,促进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的结合。
【文章来源】:统计与信息论坛. 2020,35(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开放走势图
贸易开放图
金融开放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评价及其路径设计[J]. 李梦欣,任欣怡.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20(04)
[2]制度型开放: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J]. 戴翔. 国际贸易. 2019(03)
[3]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评判体系的构建及其转型路径[J]. 任保平,李禹墨.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4]1994-2011年的中国经济开放度——基于GDP份额法的测算[J]. 杨少文,熊启泉. 国际贸易问题. 2014(03)
[5]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在哪里?[J]. 唐海燕. 经济研究. 2014(01)
[6]中国区域对外开放指数的构建与分析[J].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课题组,曹文炼. 全球化. 2013(02)
[7]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内需与外需的视角[J]. 张曙霄,张磊. 当代经济研究. 2013(02)
[8]金融开放及其测度方法述评[J]. 沈凤武,娄伶俐,顾秋霞.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2(07)
[9]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 樊纲,王小鲁,马光荣. 经济研究. 2011(09)
[10]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变化的深度考察——基于技术含量角度的分析[J]. 苏汾,胡昭玲. 国际贸易问题. 2008(06)
本文编号:3239879
【文章来源】:统计与信息论坛. 2020,35(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开放走势图
贸易开放图
金融开放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评价及其路径设计[J]. 李梦欣,任欣怡.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20(04)
[2]制度型开放: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J]. 戴翔. 国际贸易. 2019(03)
[3]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评判体系的构建及其转型路径[J]. 任保平,李禹墨.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4]1994-2011年的中国经济开放度——基于GDP份额法的测算[J]. 杨少文,熊启泉. 国际贸易问题. 2014(03)
[5]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在哪里?[J]. 唐海燕. 经济研究. 2014(01)
[6]中国区域对外开放指数的构建与分析[J].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课题组,曹文炼. 全球化. 2013(02)
[7]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内需与外需的视角[J]. 张曙霄,张磊. 当代经济研究. 2013(02)
[8]金融开放及其测度方法述评[J]. 沈凤武,娄伶俐,顾秋霞.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2(07)
[9]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 樊纲,王小鲁,马光荣. 经济研究. 2011(09)
[10]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变化的深度考察——基于技术含量角度的分析[J]. 苏汾,胡昭玲. 国际贸易问题. 2008(06)
本文编号:32398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239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