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潜力测度及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01 23:57
  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深入分析基于多维目标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趋势及其相匹配的路径选择,采集1998—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和HP滤波法可分解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潜力。通过构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TFP趋势象限阵,测度各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潜力,并对四个象限内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潜力特征的成因和提升路径做出动态评判。结果表明,现阶段单纯的经济增长已无法满足多重维度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进一步围绕全要素生产率改进、经济稳健增长、社会协调发展和生态环境优化等层面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潜力。在实践层面,各地区需要以技术进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为核心,探寻宏观经济潜力优化的新路径。 

【文章来源】:东南学术.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潜力测度及分析


1998—2018年我国TFP分解项及其趋势项

质量图,象限,潜力,质量


除西藏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按照技术进步趋势项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趋势项被划入四个象限内。位于第一象限内的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山东和辽宁九个省份代表了中国目前经济高质量发展潜力相对较高的地区,其技术进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测算结果显示北京、天津和上海三个直辖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潜力远远领先于同象限内的其他省市。北京市作为我国首都,兼具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五大地位。同时,北京致力于建设学习型城市,教育资源丰富;医疗方面更是达到每万人拥有3名全科医生的水平,社会资源均远远超过其他省区,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天津市与上海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名不分伯仲。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技术进步明显优于天津市,处于全国第一水平,其位于浦东的张江高科技园拥有三大国家级重点基地,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地。2012年以来上海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致力于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积极进行科研投入,设立自贸试验区。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的科创板激励了科技创新企业快速稳健发展,对高科技产业的重视和对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的优化助力上海取得佳绩。天津市虽然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然而由于其自身创新驱动发展的制度供给不充足,技术水平落后于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和福建均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水运交通便利且气候适宜。浙江和江苏发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优势,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高于福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新旧动能转化加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同时江苏和浙江注重民生的保障和改善,减轻居民医疗负担,经济高质量发展潜力巨大。广东的技术进步表现尤为突出,但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未随着技术进步而协同变化,反而相对滞后,说明其技术进步并未有效带动全省取得应有的经济发展成果。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外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区域发展差距过大,结构性改革没有将创新转化为成果。福建依靠其“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独特要素禀赋,按照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制造业主攻智能方向。同时福建积极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扶持新兴产业和旅游业,注重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潜力较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与国际比较[J]. 史丹,李鹏.  东南学术. 2019(05)
[2]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与分析[J]. 师博,张冰瑶.  社会科学研究. 2019(03)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分析[J]. 郭学能,卢盛荣.  经济学家. 2018(01)
[4]市场化改革如何影响长期经济增长?——基于市场潜力视角的分析[J]. 吕朝凤,朱丹丹.  管理世界. 2016(02)
[5]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开发的制约因素[J]. 任保平,宋文月.  学术月刊. 2015(02)
[6]增长阶段转换的成因、挑战和对策[J]. 张军扩,余斌,吴振宇.  管理世界. 2014(12)
[7]挖掘增长潜力与稳定宏观经济[J]. 蔡昉.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4(04)
[8]从增长阶段理解发展方式转型[J]. 刘世锦.  经济研究. 2011(10)
[9]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 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  经济研究. 2011(05)
[10]城市化与农民工的贡献——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思考[J]. 蔡昉.  中国人口科学. 2010(01)



本文编号:3316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316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b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