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澜湄合作机制框架下的湄公河次区域减贫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31 12:20
  湄公河流域的东南亚国家存在突出的贫困问题,严重制约了次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由于该地区民族问题和国内政治问题错综复杂,积贫积弱的历史传统导致各国民众难以摆脱贫困。目前,湄公河流域的东南亚国家已经广泛利用区域合作机制开展减贫合作。澜湄合作机制作为一种新型合作机制,将减贫合作视为优先领域之一,坚持以民生为本并重视各成员国减贫的实际需求,进展较为可观。中国的减贫经验为湄公河流域国家提供了参考示范,减贫合作具备坚实的前期基础。虽然湄公河次区域已广泛存在多边合作机制,但如何在各机制功能交叠的情况下避免机制拥堵,仍是澜湄合作亟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同时,澜湄合作机制各成员国之间利益诉求的差异、发展理念的不同以及国内政策的调整,也对澜湄合作机制的减贫成效产生影响。为了继续推动澜湄合作机制发挥减贫作用,澜湄合作机制应与其他次区域合作机制进行有效协调,了解湄公河流域东南亚国家的减贫需求,促成澜湄合作机制与其他合作倡议的耦合。 

【文章来源】:中国-东盟研究. 2019,(03)

【文章页数】: 页

【文章目录】:
一、湄公河流域东南亚国家贫困问题突出
    (一)老挝的贫困问题及其现状
    (二)缅甸的贫困问题及其现状
    (三)柬埔寨的贫困问题及其现状
    (四)越南的贫困问题及其现状
    (五)泰国的贫困问题及其现状
二、澜湄合作机制框架下的减贫合作
    (一)澜湄合作机制的减贫规划
        1. 澜湄合作机制的减贫目标
        2. 澜湄合作机制的减贫理念
    (二)澜湄合作机制的减贫项目与减贫成果
        1. 澜湄合作机制的减贫项目
        2. 澜湄合作机制的减贫成果
三、澜湄合作机制框架下减贫合作的限制因素
    (一)湄公河次区域亟待进行机制协调
        1. 经济合作机制较多,造成机制堵塞
        2. 域外国家持续参与湄公河地区事务
    (二)环境民族主义与资源民族主义的消极影响
        1. 湄公河五国存在资源开发的认知差异
        2. 湄公河五国存在经济发展的理念差异
四、澜湄合作机制框架下减贫合作的推进路径
    (一)协调并规避次区域合作中的机制拥堵
    (二)合理看待域外国家在湄公河流域的竞争
    (三)关注澜湄合作成员国的内部发展状态
    (四)尊重湄公河五国的经济发展规划
    (五)继续利用合作项目促成机制减贫
    (六)促成澜湄合作机制与其他机制的耦合
    (七)合理推介中国既有的减贫经验
    (八)制定并实施“一国一策”的减贫方案
        1. 继续实行援缅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
        2. 深入推进中越跨境自贸区建设
        3. 加快落实中柬产能合作项目
        4. 完善中泰沿线基础设施建设
        5. 加强中老生态环境联合保护
    (九)推动澜湄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对接
        1. 实现澜湄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概念对接
        2. 实现澜湄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的项目对接
    (十)落实澜湄流域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大湄公河机制到澜湄合作:中南半岛上的国际制度竞争[J]. 罗仪馥.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8(06)
[2]国际机制的重叠现象及其影响与启示——以湄公河地区的国际合作机制为例[J]. 罗圣荣,杨飞.  太平洋学报. 2018(10)
[3]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动力、特点和前景分析[J]. 周士新.  东南亚纵横. 2018(01)
[4]美国在中南半岛推行“颜色革命”的现状及中国应对[J]. 陈翔.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17(02)
[5]澜湄次区域国际减贫合作的现状、问题与思考[J]. 罗圣荣.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3)
[6]泰国省际差异、趋同性及其对贫困问题的影响[J]. 苏潘纳达·利潘昂达,童珊.  海派经济学. 2014(01)
[7]机制拥堵还是大国协调——区域外大国与湄公河地区开发合作[J]. 毕世鸿.  国际安全研究. 2013(02)
[8]美国与湄公河开发计划探研[J]. 屠酥.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3(02)
[9]“益贫式增长”:越南的实践与经验[J]. 蔡荣鑫.  东南亚纵横. 2009(01)
[10]越南的贫困状况[J]. 黄振壮.  东南亚纵横. 1997(02)



本文编号:3374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374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6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