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实体经济转型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6 03:53
实体经济,是用于描述物质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的概念,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体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对经济暴露出的结构失衡、供需不平衡等问题,我国政府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认为针对我国实体经济存在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必须加快进行转型以适应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基本目标和要求。本文以供给侧改革为背景、马克思思想为指导,通过搜集和整理大量的文献资料,深入研究以后确定了论文的研究方案和基本思路。第一部分,综合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梳理了关于实体经济和供给侧的相关理论基础,界定了实体经济和供给侧改革的概念,总结了马克思关于实体经济的相关论述,为后期的论文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分析了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实现我国实体经济转型的机遇和挑战,表明了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们要抓住机遇克服挑战,加快对实体经济进行转型;第四部分,阐述了马克思关于实体经济的观点对我国实体经济转型的启示;第五部分,研究了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实体经济的转型...
【文章来源】: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新视角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供给侧改革
2.1.2 实体经济、实体经济转型
2.2 相关理论概述
2.2.1 供给侧相关理论
2.2.2 实体经济相关理论
2.2.3 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实体经济的相关论述
3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实体经济实现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3.1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实体经济实现转型的两大机遇
3.1.1 全球结构改革下的机遇
3.1.2 中国经济大升级的机遇
3.2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实体经济面临的挑战
3.2.1 国内人均收入及生活质量仍需大力提升和改善
3.2.2 经济发展的结构失衡问题逐渐凸显
3.2.3 科技基础整体薄弱、创新能力不足
4 马克思《资本论》中的观点对我国实体经济转型的启示
4.1 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对实体经济转型的启示
4.1.1 要重视生产劳动的重要性
4.1.2 要正确处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供需关系
4.2 马克思关于科技的论述对实体经济转型的启示
4.2.1 要重视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4.2.2 要注重创新制造技术
5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实体经济的转型路径分析
5.1 转变实体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实体经济转型
5.1.1 着重发展实体经济中生产性服务业
5.1.2 加快壮大实体经济中的新兴产业
5.1.3 大力改造实体经济中的传统产业
5.2 加快实体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优化升级
5.2.1 调整产业结构
5.2.2 优化投资和消费结构
5.2.3 积极培育实体经济中的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5.3 以创新驱动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5.3.1 实体经济转型各阶段都离不开创新
5.3.2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6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实现我国实体经济转型的对策建议
6.1 政府层面
6.2 企业层面
6.3 公众层面
7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巩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J]. 李克强. 杭州(周刊). 2017(02)
[2]福建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方向与路径选择[J]. 黄聪英.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8)
[3]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J]. 习近平. 科协论坛. 2016(06)
[4]供给侧改革 实现产业大转移[J]. 周天勇.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16(06)
[5]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强调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落实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J]. 理论导报. 2015(10)
[6]新供给经济增长理论: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表现的解读与展望[J]. 金海年. 财政研究. 2014(11)
[7]国务院部署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和薄弱环节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J]. 中国集体经济. 2014(21)
[8]加快推进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研究[J]. 丁兆庆. 理论学刊. 2013(09)
[9]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结构性减税与税制优化[J]. 刘方. 中国经贸导刊. 2013(19)
[10]论我国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J]. 郑湘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3(05)
博士论文
[1]论实体经济[D]. 黄聪英.福建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86691
【文章来源】: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新视角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供给侧改革
2.1.2 实体经济、实体经济转型
2.2 相关理论概述
2.2.1 供给侧相关理论
2.2.2 实体经济相关理论
2.2.3 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实体经济的相关论述
3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实体经济实现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3.1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实体经济实现转型的两大机遇
3.1.1 全球结构改革下的机遇
3.1.2 中国经济大升级的机遇
3.2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实体经济面临的挑战
3.2.1 国内人均收入及生活质量仍需大力提升和改善
3.2.2 经济发展的结构失衡问题逐渐凸显
3.2.3 科技基础整体薄弱、创新能力不足
4 马克思《资本论》中的观点对我国实体经济转型的启示
4.1 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对实体经济转型的启示
4.1.1 要重视生产劳动的重要性
4.1.2 要正确处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供需关系
4.2 马克思关于科技的论述对实体经济转型的启示
4.2.1 要重视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4.2.2 要注重创新制造技术
5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实体经济的转型路径分析
5.1 转变实体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实体经济转型
5.1.1 着重发展实体经济中生产性服务业
5.1.2 加快壮大实体经济中的新兴产业
5.1.3 大力改造实体经济中的传统产业
5.2 加快实体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优化升级
5.2.1 调整产业结构
5.2.2 优化投资和消费结构
5.2.3 积极培育实体经济中的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5.3 以创新驱动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5.3.1 实体经济转型各阶段都离不开创新
5.3.2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6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实现我国实体经济转型的对策建议
6.1 政府层面
6.2 企业层面
6.3 公众层面
7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巩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J]. 李克强. 杭州(周刊). 2017(02)
[2]福建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方向与路径选择[J]. 黄聪英.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8)
[3]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J]. 习近平. 科协论坛. 2016(06)
[4]供给侧改革 实现产业大转移[J]. 周天勇.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16(06)
[5]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强调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落实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J]. 理论导报. 2015(10)
[6]新供给经济增长理论: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表现的解读与展望[J]. 金海年. 财政研究. 2014(11)
[7]国务院部署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和薄弱环节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J]. 中国集体经济. 2014(21)
[8]加快推进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研究[J]. 丁兆庆. 理论学刊. 2013(09)
[9]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结构性减税与税制优化[J]. 刘方. 中国经贸导刊. 2013(19)
[10]论我国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J]. 郑湘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3(05)
博士论文
[1]论实体经济[D]. 黄聪英.福建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866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386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