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耦合关系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5 11:29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产学研合作进行协同创新已成为驱动我国自主创新的新型发展战略,也是促进科技和经济有效结合的主要形式。科技成果转化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目标,需要企业与高校或科研院所等合作主体之间进行优势互补与兼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支撑,协调发展,即建立耦合关系。基于此,本研究从耦合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产学研合作耦合关系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影响,并引入组织学习作为中介变量进行研究。本研究首先在梳理与总结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基于组织学习视角对产学研合作耦合关系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合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了理论概念模型。其次,针对研究问题设计问卷进行测试、分析、修改与完善,形成正式问卷。最后,通过实地与网络两种调研方式收集有效问卷269份,运用SPSS 23.0和AMOS 17.0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质量检验与分析,通过多元回归与结构方程模型两种分析方法,探讨与验证产学研合作耦合关系、组织学习与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产学研合作耦合关系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影响效应依次是异质性资源、异质性行为、异质性能力;(2)产学研合...
【文章来源】: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框架
识的衍生物(李成龙,2011)[22]。院所承担着国家主要的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工作,聚集了一批具有专业理论知的高层次人才,并且拥有良好的科研平台和科研条件。在科技产业化的进程中行科技成果转化和成果应用也实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由于科研院所的主要职新上,其内部核心人员多为具有科学研究理论知识以及创新能力的人才,所以识与大学基本相同,主要包括科学研究知识和实验技术知识,生产技术知识和供与科研院所内部具有商业敏锐度的人才以及其他专业人才的储备息息相关,知识和实验技术知识的衍生物。企业来说,在如今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的作用不止体现在知识的应识的价值,更多的体现在从实践的角度生产知识,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并且身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具有较低的普遍性。因此,企业的关注焦点术知识以及商业知识上。专有资源长期积累现象的存在,使得企业、高校、科的范围和领域内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往往在进入另一领域时较多的表现出弱势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只有进行相互合作才能扬长避短,进而降低各自的成本,形效应。产学研各主体之间知识基础的耦合如图 3-1 所示。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同产学研合作模式下企业与高校或科研院所组织学习的拓展轨迹。术转让或咨询模式下组织学习拓展轨迹转让或咨询模式下的产学研合作通常表现为高校和科研院所出让科技成果果。具体是指产学研合作各方对技术专利、技术实施许可等无形资产采用用权转让或提供具体咨询服务的一项经济法律行为。采取技术转让或咨询,权责分明且容易操作。另外,相关的科技成果较为成熟,有利于短期内成果的产业化,同时高校或科研院所获得一定的经济价值和技术价值。由模式较多为一次性的转让行为,往往造成合作各方之间的关系结构不紧凑的焦点集中于短期获得的效益而造成技术创新的持续性刺激及激励严重缺校或科研院所中游或下游应用研究成果的转让或提供一定的咨询服务。因下的企业的组织学习往往是利用式学习,即对知识的整合与应用,重点将进行商业化,供应于市场。高校或科研院所负责知识的转移和扩散,即根果的特点,只将其转让给企业,同时进行在市场新领域进行探索式学习,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具体如图 3-2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资源依赖与模块化交叉调节下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研究[J]. 王海军,温兴琦. 科研管理. 2018(04)
[2]产学研潜在合作对象识别方法研究[J]. 王超,许海云,方曙. 科学学研究. 2018(01)
[3]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供需匹配机制的理论框架——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研究[J]. 张省,唐嵩,龙冬. 软科学. 2017(11)
[4]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异质性研究——基于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微观调查数据[J]. 姚潇颖,卫平,李健. 科研管理. 2017(08)
[5]知识距离、吸收能力对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J]. 艾志红. 工业技术经济. 2017(07)
[6]基于惩罚机制的产学研合作演化博弈分析[J]. 王小杨,张雷,杜晓荣. 科技管理研究. 2017(09)
[7]国外产学研合作组织学习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 马文聪,李小转,张光宇. 科技管理研究. 2017(08)
[8]产学研技术转移“黑箱”解构及效率评价[J]. 余元春,顾新,陈一君. 科研管理. 2017(04)
[9]基于合作博弈的产学研联盟收益分配问题研究[J]. 赵璇.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7(03)
[10]产学研合作中网络惯例对创新绩效的影响[J]. 卢艳秋,叶英平. 科研管理. 2017(03)
博士论文
[1]权利流动视角下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D]. 葛章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6
[2]基于异质性要素的企业合作创新匹配机理研究[D]. 刘克寅.浙江工业大学 2015
[3]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异质知识网络、组织学习与技术能力关系研究[D]. 徐浩.华南理工大学 2014
[4]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 黄伟.吉林大学 2013
[5]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与绩效评价研究[D]. 付俊超.中国地质大学 2013
[6]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研究[D]. 童藤.武汉理工大学 2013
[7]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经济绩效研究与模式、机制分析[D]. 赵京波.吉林大学 2012
[8]产学研耦合—互动创新机理研究[D]. 李成龙.东华大学 2011
[9]基于开放式创新的技术学习协同与机理研究[D]. 朱朝晖.浙江大学 2007
[10]大学技术转移的界面移动及模式选择研究[D]. 章琰.清华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分析[D]. 杨周杰.安徽大学 2015
[2]我国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及对策研究[D]. 汪幔.重庆大学 2014
[3]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科研院所专利技术转化绩效评价[D]. 龚炳刚.北京交通大学 2014
[4]产学研合作联盟模式研究[D]. 芦风军.大连理工大学 2011
[5]产学研联盟模式比较研究[D]. 宁璟.北京交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77713
【文章来源】: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框架
识的衍生物(李成龙,2011)[22]。院所承担着国家主要的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工作,聚集了一批具有专业理论知的高层次人才,并且拥有良好的科研平台和科研条件。在科技产业化的进程中行科技成果转化和成果应用也实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由于科研院所的主要职新上,其内部核心人员多为具有科学研究理论知识以及创新能力的人才,所以识与大学基本相同,主要包括科学研究知识和实验技术知识,生产技术知识和供与科研院所内部具有商业敏锐度的人才以及其他专业人才的储备息息相关,知识和实验技术知识的衍生物。企业来说,在如今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的作用不止体现在知识的应识的价值,更多的体现在从实践的角度生产知识,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并且身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具有较低的普遍性。因此,企业的关注焦点术知识以及商业知识上。专有资源长期积累现象的存在,使得企业、高校、科的范围和领域内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往往在进入另一领域时较多的表现出弱势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只有进行相互合作才能扬长避短,进而降低各自的成本,形效应。产学研各主体之间知识基础的耦合如图 3-1 所示。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同产学研合作模式下企业与高校或科研院所组织学习的拓展轨迹。术转让或咨询模式下组织学习拓展轨迹转让或咨询模式下的产学研合作通常表现为高校和科研院所出让科技成果果。具体是指产学研合作各方对技术专利、技术实施许可等无形资产采用用权转让或提供具体咨询服务的一项经济法律行为。采取技术转让或咨询,权责分明且容易操作。另外,相关的科技成果较为成熟,有利于短期内成果的产业化,同时高校或科研院所获得一定的经济价值和技术价值。由模式较多为一次性的转让行为,往往造成合作各方之间的关系结构不紧凑的焦点集中于短期获得的效益而造成技术创新的持续性刺激及激励严重缺校或科研院所中游或下游应用研究成果的转让或提供一定的咨询服务。因下的企业的组织学习往往是利用式学习,即对知识的整合与应用,重点将进行商业化,供应于市场。高校或科研院所负责知识的转移和扩散,即根果的特点,只将其转让给企业,同时进行在市场新领域进行探索式学习,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具体如图 3-2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资源依赖与模块化交叉调节下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研究[J]. 王海军,温兴琦. 科研管理. 2018(04)
[2]产学研潜在合作对象识别方法研究[J]. 王超,许海云,方曙. 科学学研究. 2018(01)
[3]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供需匹配机制的理论框架——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研究[J]. 张省,唐嵩,龙冬. 软科学. 2017(11)
[4]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异质性研究——基于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微观调查数据[J]. 姚潇颖,卫平,李健. 科研管理. 2017(08)
[5]知识距离、吸收能力对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J]. 艾志红. 工业技术经济. 2017(07)
[6]基于惩罚机制的产学研合作演化博弈分析[J]. 王小杨,张雷,杜晓荣. 科技管理研究. 2017(09)
[7]国外产学研合作组织学习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 马文聪,李小转,张光宇. 科技管理研究. 2017(08)
[8]产学研技术转移“黑箱”解构及效率评价[J]. 余元春,顾新,陈一君. 科研管理. 2017(04)
[9]基于合作博弈的产学研联盟收益分配问题研究[J]. 赵璇.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7(03)
[10]产学研合作中网络惯例对创新绩效的影响[J]. 卢艳秋,叶英平. 科研管理. 2017(03)
博士论文
[1]权利流动视角下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D]. 葛章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6
[2]基于异质性要素的企业合作创新匹配机理研究[D]. 刘克寅.浙江工业大学 2015
[3]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异质知识网络、组织学习与技术能力关系研究[D]. 徐浩.华南理工大学 2014
[4]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 黄伟.吉林大学 2013
[5]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与绩效评价研究[D]. 付俊超.中国地质大学 2013
[6]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研究[D]. 童藤.武汉理工大学 2013
[7]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经济绩效研究与模式、机制分析[D]. 赵京波.吉林大学 2012
[8]产学研耦合—互动创新机理研究[D]. 李成龙.东华大学 2011
[9]基于开放式创新的技术学习协同与机理研究[D]. 朱朝晖.浙江大学 2007
[10]大学技术转移的界面移动及模式选择研究[D]. 章琰.清华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分析[D]. 杨周杰.安徽大学 2015
[2]我国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及对策研究[D]. 汪幔.重庆大学 2014
[3]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科研院所专利技术转化绩效评价[D]. 龚炳刚.北京交通大学 2014
[4]产学研合作联盟模式研究[D]. 芦风军.大连理工大学 2011
[5]产学研联盟模式比较研究[D]. 宁璟.北京交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77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477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