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流视角下的贵州省空间网络结构及形成机制分析
发布时间:2021-12-01 19:06
基于手机通话和高速公路收费等实测大数据,以贵州省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单元,采用C-value和Tvalue分析、优势流分析和网络中心性分析的方法,探究贵州省不同流空间下的控制结构、层级结构和核心-边缘结构及其网络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贵州省在信息流和物质流空间下的控制结构大致相似,但控制节点存在差异。②在信息流和物质流空间下,贵州省都形成了省会-地市(州)-县(市)的层级化网络结构。③与物质流空间相比,信息流空间下贵州省空间结构的中心化趋势得到加强,区域差异进一步的扩大。④区域间物质流和信息流都随距离的延伸而不断衰减,且地理、文化、产业和组织距离对区域间物质流的阻碍作用显著大于信息流。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和人口规模等区域主体属性也会对区域间的要素联系强度产生影响。
【文章来源】:地理科学. 2020,40(06)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9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公路交通网络中心性及其影响因素[J]. 郭卫东,钟业喜,冯兴华,李建新. 经济地理. 2019(04)
[2]基于高速公路流的江苏省城市网络空间结构与演化特征[J]. 柯文前,陈伟,陆玉麒,俞肇元,杨青. 地理科学. 2019(03)
[3]基于公路交通流视角的吉林省城镇中心性及影响因素[J]. 冯兴华,修春亮,白立敏,文玉钊. 经济地理. 2019(01)
[4]中国人口省际流动重力模型的参数标定与误差估算[J]. 赵梓渝,魏冶,杨冉,王士君,朱宇. 地理学报. 2019(02)
[5]基于公路大数据的黔中城市群一体化研究[J]. 龙奋杰,郑龙飞,石朗,陈子晏.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9(02)
[6]基于高速公路流的区域城市网络空间组织模式——以江苏省为例[J]. 柯文前,陈伟,杨青. 地理研究. 2018(09)
[7]东北地区城市网络层级演变特征分析——基于铁路客运流视角[J]. 冯兴华,修春亮,刘志敏,马丽亚,李晓玲. 地理科学. 2018(09)
[8]中国城际技术转移网络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J]. 刘承良,管明明,段德忠. 地理学报. 2018(08)
[9]中国沿海三大城市群城市空间网络拓展分析——以综合交通信息网络为例[J]. 孙阳,姚士谋,张落成. 地理科学. 2018(06)
[10]中国省域信息流、资金流强度的空间差异——以2015年京东手机交易为例[J]. 金彪,颜丽玲,沙晋明,姚志强. 地理科学. 2018(02)
本文编号:3526888
【文章来源】:地理科学. 2020,40(06)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9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公路交通网络中心性及其影响因素[J]. 郭卫东,钟业喜,冯兴华,李建新. 经济地理. 2019(04)
[2]基于高速公路流的江苏省城市网络空间结构与演化特征[J]. 柯文前,陈伟,陆玉麒,俞肇元,杨青. 地理科学. 2019(03)
[3]基于公路交通流视角的吉林省城镇中心性及影响因素[J]. 冯兴华,修春亮,白立敏,文玉钊. 经济地理. 2019(01)
[4]中国人口省际流动重力模型的参数标定与误差估算[J]. 赵梓渝,魏冶,杨冉,王士君,朱宇. 地理学报. 2019(02)
[5]基于公路大数据的黔中城市群一体化研究[J]. 龙奋杰,郑龙飞,石朗,陈子晏.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9(02)
[6]基于高速公路流的区域城市网络空间组织模式——以江苏省为例[J]. 柯文前,陈伟,杨青. 地理研究. 2018(09)
[7]东北地区城市网络层级演变特征分析——基于铁路客运流视角[J]. 冯兴华,修春亮,刘志敏,马丽亚,李晓玲. 地理科学. 2018(09)
[8]中国城际技术转移网络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J]. 刘承良,管明明,段德忠. 地理学报. 2018(08)
[9]中国沿海三大城市群城市空间网络拓展分析——以综合交通信息网络为例[J]. 孙阳,姚士谋,张落成. 地理科学. 2018(06)
[10]中国省域信息流、资金流强度的空间差异——以2015年京东手机交易为例[J]. 金彪,颜丽玲,沙晋明,姚志强. 地理科学. 2018(02)
本文编号:35268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526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