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国债期限溢价影响——基于DSGE模型的数值模拟与估计
发布时间:2024-03-10 15:56
利率期限结构及其期限溢价是宏观金融研究中的核心问题,研究利率期限结构及期限溢价的微观形成机理对于资产定价和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构建了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DSGE模型,分析了内部消费习惯、消费偏好、价格刚性、递归效用等微观主体行为或行为方式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分析了这些行为因素在利率期限结构及期限溢价的形成与变化中所起的作用,并分别运用传统和加入收益利差的扩展泰勒规则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对利率期限结构及期限溢价的影响,得到以下重要结论:(1)模型三阶扰动法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显示,在递归效用假设下,低风险规避系数也能形成高的期限溢价,模型引入消费习惯、资本调整成本及名义刚性有助于解释“债券溢价之谜”。(2)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外生冲击形式不改变变量对冲击的响应方向,但影响变量对冲击的响应幅度。随机波动和异方差波动形式的外生冲击强度明显强于正态分布形式的外生冲击。(3)模型的贝叶斯估计结果显示,微观主体行为对利率期限结构及期限溢价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外生冲击的随机波动和异方差波动加剧了期限溢价的波动性,我国国债名义利率期限溢价呈现逐渐增大趋势,而实际利率期限溢价呈降低趋势。(4...
【文章页数】:13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创新
1.4 论文的局限性
2 文献综述
2.1 宏观金融动态仿射期限结构模型
2.2 宏观金融动态随机均衡期限结构模型
2.2.1 消费习惯与资本资产定价
2.2.2 资本调整成本与资本资产定价
2.2.3 递归偏好、扰动技术与资本资产定价
2.3 本章小结
3 理论模型
3.1 模型假设
3.2 代表性家庭
3.2.1 E-Z效用函数
3.2.2 约束条件与均衡条件
3.3 最终产品生产商
3.4 中间产品生产商
3.4.1 Calvo定价机制及均衡
3.4.2 价格扩散指数
3.5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及国债定价机制
3.5.1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3.5.2 国债定价机制
3.6 总量资源约束条件
3.7 本章小结
4 模型的求解与数值模拟
4.1 模型的稳态求解
4.2 参数的校准
4.3 模型数值模拟分析
4.3.1 模型无条件矩比较分析
4.3.2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4.3.3 参数敏感性分析
4.4 本章结论
5 模型的贝叶斯估计与检验
5.1 模型的贝叶斯估计
5.1.1 数据说明
5.1.2 参数校准及先验分布
5.1.3 参数估计结果分析
5.2 模型的拟合效果分析
5.3 历史数据方差分解
5.4 外生冲击的历史分解
5.5 我国国债期限溢价的分解
5.6 模型稳定性分析
5.6.1 估计参数的稳定性分析
5.6.2 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本文研究结论
6.2 相关政策建议
6.3 未来研究展望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925039
【文章页数】:13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创新
1.4 论文的局限性
2 文献综述
2.1 宏观金融动态仿射期限结构模型
2.2 宏观金融动态随机均衡期限结构模型
2.2.1 消费习惯与资本资产定价
2.2.2 资本调整成本与资本资产定价
2.2.3 递归偏好、扰动技术与资本资产定价
2.3 本章小结
3 理论模型
3.1 模型假设
3.2 代表性家庭
3.2.1 E-Z效用函数
3.2.2 约束条件与均衡条件
3.3 最终产品生产商
3.4 中间产品生产商
3.4.1 Calvo定价机制及均衡
3.4.2 价格扩散指数
3.5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及国债定价机制
3.5.1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3.5.2 国债定价机制
3.6 总量资源约束条件
3.7 本章小结
4 模型的求解与数值模拟
4.1 模型的稳态求解
4.2 参数的校准
4.3 模型数值模拟分析
4.3.1 模型无条件矩比较分析
4.3.2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4.3.3 参数敏感性分析
4.4 本章结论
5 模型的贝叶斯估计与检验
5.1 模型的贝叶斯估计
5.1.1 数据说明
5.1.2 参数校准及先验分布
5.1.3 参数估计结果分析
5.2 模型的拟合效果分析
5.3 历史数据方差分解
5.4 外生冲击的历史分解
5.5 我国国债期限溢价的分解
5.6 模型稳定性分析
5.6.1 估计参数的稳定性分析
5.6.2 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本文研究结论
6.2 相关政策建议
6.3 未来研究展望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925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925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