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我国区域发展思路的演进与未来展望

发布时间:2017-06-19 01:08

  本文关键词:我国区域发展思路的演进与未来展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思路先后经历了四次明显的调整:生产力内地重点布局的均衡发展、效率优先东部重点的非均衡发展、减缓沿海内地发展差距的协调发展以及多极增长统筹发展。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自贸区和一带一路战略分别从区际协同和对外开放方面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中国经济发展空间。在未来我国区域发展应完善针对性的差别化而非一体化的政策保障、强化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良性互动的手段保障、深化相关方利益协调的机制保障以及构建区域管理立法的法制保障。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区域发展 多极增长 差别化 利益协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1BJJL068) 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57314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5JJD790019)
【分类号】:F127
【正文快照】: 区城经济发展不均衡是我国长期存在的一个基本国情,党和国家领导人依据不同时期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社会条件以及未来发展变化预期,对我国区域发展思路进行了宝贵的探索。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家更密集推出了众多战略和规划,试图对中国的国内外经济地理进行重塑,以深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宣晓伟;;新常态下我国区域政策的调整[J];区域经济评论;2016年02期

2 安虎森;肖欢;;我国区域经济理论形成与演进[J];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09期

3 薄文广;陈飞;;京津冀协同发展:挑战与困境[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4 薄文广;安虎森;;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进及对地方政府的启示[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5 薄文广;安虎森;李杰;;主体功能区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亦或冒进[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10期

6 范恒山;;充分发挥区域政策作用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0年05期

7 冷志明;张铁生;;建国六十年区域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纵横;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薄文广;安虎森;;我国区域发展思路的演进与未来展望[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2 桑锦龙;;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战略性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16年04期

3 卢蔡;;打造京津冀城市群[J];决策与信息;2016年04期

4 杨树青;金钰;;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研究[J];华北金融;2016年03期

5 焦洪昌;席志文;;京津冀人大协同立法的路径[J];法学;2016年03期

6 何玉;朱家明;张玉丽;涂雯莹;;基于非线性回归经济金三角影响力的计量分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1期

7 陈春莲;;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北京外来人口调控的引领作用研究[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8 徐晨;;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9 张晗;杜文洁;;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自贸区对河北经济的影响[J];特区经济;2016年02期

10 吴强;段雅伶;;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差异测定与评价[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薄文广;周立群;;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经验借鉴及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启示[J];城市;2014年05期

2 马海龙;;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利益协调机制构建[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3期

3 张颢瀚;;区域一体化转型与融合体制建设研究——以长三角一体化为例[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4 安虎森;周亚雄;颜银根;;新经济地理学视域下区际污染、生态治理及补偿[J];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5 薄文广;谭鑫;;后危机时期我国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浦东新区与滨海新区的对比及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借鉴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6 陈秀山;董继红;张帆;;“十二五”期间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新走向[J];山东经济;2011年04期

7 赵峰;姜德波;;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经验借鉴与进一步发展思路[J];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02期

8 范恒山;;充分发挥区域政策作用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0年05期

9 安树伟;吉新峰;王思薇;;主体功能区建设中区域利益的协调机制与实现途径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10 陈耀;;国家级区域规划与区域经济新格局[J];中国发展观察;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亭,刘科伟;论区域发展目标[J];经济地理;2002年04期

2 毕正华;培育区域发展增长极[J];老区建设;2004年12期

3 樊杰;;区域发展之惑[J];财经界;2004年12期

4 陈雅兰;郭伟锋;黄可明;;原始创新与区域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11期

5 陈正良;论增强区域发展的“软实力”[J];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02期

6 陈新;殷辂;;区域发展与区域协调的统一——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区域发展战略[J];理论参考;2005年11期

7 刘相;朱健;;统筹区域发展,推动东中西部良性互动[J];理论学刊;2007年04期

8 程玉鸿;;区域、竞争力与区域发展[J];人文地理;2008年05期

9 王建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区域发展之路[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09期

10 陈健飞;;“资源高效利用与区域发展转型”研讨会在广州大学举行[J];自然资源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新因素、新格局、新问题[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周学政;;发挥首都科技辐射作用,促进“泛首都区域”协调发展——北京科技对泛首都区域发展的意义[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薛益忠;;都市在台湾区域发展上的角色[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周明钧;;学习邓小平区域发展思想 全面加强桂粤经贸合作[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5 孙丽霞;梅红霞;;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6 沈正平;储胜金;;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发展战略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朱礼安;吕维国;;新时期场县共建的重大意义与区域发展[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下册[C];2009年

8 柳建文;;民间组织在我国地方合作与区域发展中的作用[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2年

9 薛健;;对实施《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规划》的思考[A];大关中发展研究(第六辑)[C];2012年

10 葛昭攀;王铮;;我国经济的收敛性及区域发展的多重均衡态实证分析[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艳;推进区域发展一体化 明确思路方向和重点[N];黑河日报;2010年

2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启达;以现代化引领和推动区域发展[N];深圳特区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杨扬;区域发展跃上新台阶[N];邯郸日报;2012年

4 湘西自治州州委书记 何泽中;把讲话精神转化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强大动力[N];湖南日报;2012年

5 欧招生 曾俊仁;精心实施项目 加快区域发展[N];闽东日报;2012年

6 ;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启动实施[N];人民日报;2012年

7 记者 刘凯;加强沟通合作 推动区域发展[N];运城日报;2012年

8 记者 谢炜 刘晓颖 杨峥 周灿;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实施[N];云南日报;2012年

9 记者 葛辉文 通讯员 戴道轮;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实施[N];常德日报;2012年

10 记者 王建喜 尹娜 陈西艳 马坤;深化改革 加快区域发展[N];滨海时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惠敏;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区域发展系统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2 侯仁勇;中部区域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胡静;湖北西部地区区域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爽;基于三维GIS的区域发展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刘津月;中部地区区域发展权法治保障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3 翟晓萌;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4 唐建国;涔天河水库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5 赵重迎;招商引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周雁南;中国金融排除的集聚与区域发展[D];重庆大学;2015年

7 李群荣;新中国历代领导人区域发展观比较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8 张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2012年

9 曹颖锐;产业转移背景下区域发展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西北大学;2013年

10 张卓;区域发展定位的一般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区域发展思路的演进与未来展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1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461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a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