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产品对冲、宏观经济风险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理论与实证
本文关键词:金融衍生产品对冲、宏观经济风险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理论与实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品的对冲行为就被广泛应用于商业银行的实务中,然而从一开始,金融衍生品对冲行为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就存在很大争议。随着2007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国外学术界与实务界开始认真审视金融衍生产品的对冲行为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的真实影响。金融衍生产品对冲是否会刺激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金融衍生产品对冲是否有利于商业银行进行风险控制、金融衍生产品能否有效对冲宏观经济风险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已经成为了国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国外学者到目前为止尚未对上述热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创新的步伐加快,我国银行同业市场上也出现了信用互换类金融衍生产品,且被商业银行用于对冲。然而由于现阶段衍生产品种类较为单一且交易头寸较小,国内学术界在金融衍生产品对冲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影响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和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具体情况,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探讨金融衍生产品对冲和宏观经济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行为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对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保障我国商业银行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论文在对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宏观经济风险和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金融衍生产品对冲和宏观经济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行为、单个商业银行稳定性和商业银行业稳定性的影响。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特色体现在以下方面:(1)基于我国商业银行和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现状,建立数学模型从理论上研究金融衍生产品对冲和宏观经济风险对商业银行贷款行为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金融衍生产品存在超额收益时,其对冲程度与银行贷款量、单个商业银行的稳定性与商业银行业稳定性呈单调关系;当金融衍生产品不存在超额收益时,对冲程度与银行贷款量、单个商业银行的稳定性与银行业稳定性的关系可能呈单调函数关系、U型函数关系、三次函数关系;金融衍生产品可以对冲宏观经济风险对单个商业银行稳定性与商业银行业稳定性的影响;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风险态度不同会导致金融衍生产品对冲和宏观经济风险与商业银行贷款行为之间的关系发生趋势性变化。(2)以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和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相关数据为样本,以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量衡量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采用面板GLS方法、一阶段GMM方法与两阶段GMM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了金融衍生产品对冲和宏观经济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利用回购利率互换进行对冲的前提下,对冲程度的提升引起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量先减小后增大,宏观经济风险与贷款量负相关;在利用存款利率互换进行对冲的前提下,对冲程度的提升引起商业银行贷款量增大,宏观经济风险与贷款量正相关;在利用隔夜拆借利率互换进行对冲的前提下,对冲程度的提升引起商业银行贷款量先增大后减小,宏观经济风险与贷款量正相关;可以认为宏观经济风险是一个起次要作用的“伴随变量”。另外该部分实证研究证实了,商业银行贷款行为风险态度的不同将决定对冲程度和宏观经济风险对风险承担行为影响趋势的不同。(3)以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和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相关数据为原始数据进行变量设计,以中国商业银行的绝对收益波动水平衡量单个商业银行的稳定性,采用同系数GLS方法与变系数面板GLS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了金融衍生产品对冲和宏观经济风险对我国单个上市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回购利率互换对冲能够有效地使12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自身稳定性达到一个极优值(正U型关系极小值),隔夜拆借利率互换可以有效地使4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自身稳定性达到一个极优值(正U型关系极小值),而存款利率互换对冲不能对任何一个商业银行自身的稳定性产生显著的影响。该部分实证研究考虑了各个商业银行经营特征的本质性差异,明确从单个商业银行自身经营与绝对风险承担水平的角度出发,探讨金融衍生产品对冲、宏观经济风险对单个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4)以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和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相关数据为原始数据进行变量设计,以中国商业银行核心资本收益率的波动水平衡量商业银行业稳定性,采用面板GLS方法、一阶段GMM方法与两阶段GMM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了金融衍生产品对冲和宏观经济风险对我国银行业稳定性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隔夜拆借利率互换的对冲程度提升,造成我国商业银行业稳定性改善;回购利率互换的对冲程度提升,造成我国商业银行业稳定性先改善后恶化;存款利率互换的对冲程度提升,造成我国商业银行业稳定性出现改善—恶化—改善的变化趋势。利用上述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对冲时,宏观经济风险均与银行风险水平负相关,即上述金融衍生产品可以有效对冲宏观经济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业稳定性的影响。该部分实证研究从银行业整体监管角度出发,探讨了对冲程度、宏观经济风险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并且分析了扩大贷款行为与维持银行业稳定性两大政策目标可否同时实现。
【关键词】:金融衍生产品对冲 宏观经济风险 商业银行贷款行为 商业银行稳定性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5;F124;F832.33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11
- 1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2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框架12-14
- 1.3 主要的研究方法14-15
- 1.4 论文的特色与创新点15-17
- 2 国内外相关文献评述17-23
- 2.1 国外相关文献评述17-19
- 2.2 国内相关文献评述19
- 2.3 现有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不足19-23
- 3 金融衍生产品对冲、宏观经济风险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理论模型23-39
- 3.1 模型的假设与基本设定23-25
- 3.2 模型构建与求解25-26
- 3.3 模型经济意义分析26-37
- 3.3.1 金融衍生产品对冲程度对商业银行贷款量的影响26-29
- 3.3.2 宏观经济风险对商业银行贷款量的影响29-31
- 3.3.3 金融衍生产品对冲程度对单个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31-34
- 3.3.4 宏观经济风险对单个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34
- 3.3.5 金融衍生产品对冲程度对商业银行同业可比稳定性的影响34-37
- 3.3.6 宏观经济风险对商业银行同业可比稳定性的影响37
- 3.4 本章小结37-39
- 4 金融衍生产品对冲、宏观经济风险对中国商业银行贷款量影响的实证研究39-53
- 4.1 实证研方法39
- 4.2 变量设计39-41
- 4.3 重要描述性统计结果41
- 4.4 实证模型形式设定41-42
- 4.5 面板单位根检验42-43
- 4.6 基于面板GLS方法的实证研究43-46
- 4.6.1 回购利率互换对冲和宏观经济风险对商业银行贷款量的影响43-44
- 4.6.2 存款利率互换对冲和宏观经济风险对商业银行贷款量的影响44-45
- 4.6.3 隔夜拆借利率互换对冲和宏观经济风险对商业银行贷款量的影响45-46
- 4.7 基于广义矩估计法(GMM)的实证研究46-51
- 4.7.1 回购利率互换对冲和宏观经济风险对商业银行贷款量的影响47-48
- 4.7.2 存款利率互换对冲和宏观经济风险对商业银行贷款量的影响48-50
- 4.7.3 隔夜拆借利率互换对冲和宏观经济风险对商业银行贷款量的影响50-51
- 4.8 实证结果分析51-52
- 4.9 本章小结52-53
- 5 金融衍生产品对冲、宏观经济风险对中国单个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的实证研究53-67
- 5.1 实证研究方法53
- 5.2 变量设计53-55
- 5.3 实证模型形式设定55
- 5.4 面板单位根检验55-56
- 5.5 基于同系数面板GLS方法的实证研究56-60
- 5.5.1 回购利率互换对冲和宏观经济风险对单个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56-58
- 5.5.2 存款利率互换对冲和宏观经济风险对单个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58-59
- 5.5.3 隔夜拆借利率互换对冲和宏观经济风险对单个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59-60
- 5.6 基于变系数面板GLS方法的实证研究60-65
- 5.6.1 回购利率互换对冲和宏观经济风险对单个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60-62
- 5.6.2 存款利率互换对冲和宏观经济风险对单个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62-63
- 5.6.3 隔夜拆借利率互换对冲和宏观经济风险对单个商业银行的稳定性的影响63-65
- 5.7 实证结果分析65-66
- 5.8 本章小结66-67
- 6 金融衍生产品对冲、宏观经济风险对中国商业银行业稳定性影响的实证研究67-85
- 6.1 实证研究方法67
- 6.2 变量设计67-69
- 6.3 实证模型形式设定69-70
- 6.4 面板单位根检验70-71
- 6.5 基于面板GLS方法的实证研究71-74
- 6.5.1 回购利率互换对冲和宏观经济风险对商业银行业稳定性的影响71-72
- 6.5.2 存款利率互换对冲和宏观经济风险对商业银行业稳定性的影响72-73
- 6.5.3 隔夜拆借利率互换对冲和宏观经济风险对商业银行业稳定性的影响73-74
- 6.6 基于广义矩估计法(GMM)的实证研究74-81
- 6.6.1 回购利率互换对冲和宏观经济风险对商业银行业稳定性的影响74-76
- 6.6.2 存款利率互换对冲和宏观经济风险对商业银行业稳定性的影响76-79
- 6.6.3 隔夜拆借利率互换对冲和宏观经济风险对商业银行业稳定性的影响79-81
- 6.7 实证结果分析81-83
- 6.8 本章小结83-85
- 7 结论与政策建议85-89
- 7.1 主要结论85-87
- 7.2 政策建议87-89
- 7.2.1 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政策建议87
- 7.2.2 对我国银行业监管部门的政策建议87-89
- 致谢89-91
- 参考文献91-95
- 附录95
- A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录用)的论文95
- B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95
- C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获得的奖励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 ,刘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J];财会月刊;2004年04期
2 李清华,王吉;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商场现代化;2005年13期
3 杨有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应重新分类[J];金融信息参考;2005年11期
4 陈柏军;;探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原因[J];现代商业;2008年05期
5 郎慧;;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J];商;2013年08期
6 王修锋,万永奎;商业银行风险性稽核监管的三要点[J];金融教学与研究;1996年03期
7 王晓云;对商业银行风险贷款的成因及对策的探讨[J];现代情报;1997年05期
8 吴志荣;;解析商业银行风险的管理规范[J];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04期
9 张长青,刘杰;商业银行风险成因探析[J];经济师;2000年06期
10 王强;“银行风险雷达图”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监测中的应用[J];上海金融;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永前;;试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防范问题[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2 张晨;吴亚奇;杨仙子;;董事会结构与商业银行风险的交互影响——基于16家上市银行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周武英;德国拟立法遏制商业银行风险投机[N];经济参考报;2013年
2 张建平;银监会强化商业银行风险识别和预警防范[N];市场报;2006年
3 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 曹翼;浅析商业银行风险的“管”与“理”[N];河北经济日报;2013年
4 记者 戴磊;《核心指标》: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新标杆[N];金融时报;2006年
5 付亚辰;具有实践指导价值的力作[N];吉林日报;2003年
6 李曙光;制定好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风险的政策措施[N];法制日报;2003年
7 记者 朱益;英设立专门机构监督商业银行风险[N];经济参考报;2008年
8 许经涛;现阶段商业银行风险谈[N];中国社会报;2003年
9 韩雪萌;全国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状况明显改善[N];金融时报;2007年
10 南轲;银监会制定商业银行风险核心指标[N];金融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景波;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段红涛;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范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3 官学清;商业银行风险经营论[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杨宜;国有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0年
5 杨yN;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王志刚;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实证分析及监管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吴静鸣;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早期预警模型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8 石汉祥;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成因、效应及治理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常巍;开放经济下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积累、冲击和防范[D];苏州大学;2005年
10 黄学军;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度量及其关联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丹;区域性商业银行风险评价及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陈少娇;商业银行风险集成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
3 付蓉;市场竞争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4 李春辉;我国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研究[D];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
5 徐洋;非利息业务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陈皇秀;资本充足率监管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7 王帅;董事会治理、地方政府干预与城市商业银行风险行为[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8 张天惠;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9 向朝霞;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10 张田田;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金融衍生产品对冲、宏观经济风险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理论与实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5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495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