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创新政策跨部门协调的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美创新政策跨部门协调的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创新政策是一个“整合”概念,是国家营造创新环境、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相关政策(包括科技、财政、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人才、教育政策以及与创新相关的宏观经济、贸易、投资、产业、竞争等政策)的有机结合和相互协调。以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为起点,我国已推行了4次有关创新的战略规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实现2020年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已经推出了许多的创新政策,实现这些创新政策的协同效应以及各级政府、各部门的跨界合作是面临的首要问题。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是推行创新政策取得成功的典型国家,可以说美国经济的成功是源于其上世纪80年代实施的一系列的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创新政策。中美两国分别为单一制和联邦制的国家,两国具有不同的创新政策的跨部门协调模式,美国表现为“制衡-合作”模式,中国为“等级-线性”模式。不同的跨部门协调模式也产生了不同的创新政策结果,比较研究两者可以探索出两国的优势和劣势,可以分析出美国的相关政策和做法对中国的借鉴意义。OECD所做的《中国创新政策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创新政策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多数的问题与中国的创新政策的跨部门协调不力,而导致的国家创新体系功能发挥不足相关;相比之下,美国却很好的实现了创新政策的跨部门协调。因此,对比研究中美两国创新政策的跨部门协调机制,学习美国的成功经验,进行本土化改造应用,对于我国实现2020年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借鉴、指导作用。本研究从两国国家创新体系入手,对比分析两国国家创新体系中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扮演的角色,分析出两国创新参与者在创新政策中的作用;进一步从两国跨部门协调的主要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两国创新参与者已形成的主要协调合作状态,比较两国主要的跨部门协调模式存在的优缺点;再从创新政策制定的层面,从内部协调和外部协调两个方面,判定两国创新政策的跨部门协调的运行现状;并以美国能源创新计划和中国2011计划为案例,从实践层面描述和分析两国的跨部门协调状况;再从RD运行情况层面,通过建立定量分析模型,计量两国跨部门协调的协调强度和协调水平,并根据计量结果,分析出中国跨部门协调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美国创新政策跨部门协调机制的成功经验,从结构层面、制度层面和机制层面,提出优化中国创新政策的跨部门协调机制的意见和有益措施。
【关键词】:创新政策 跨部门协调机制 中美比较 政策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13.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2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相关文献的研究综述12-15
- 1.2.1 创新政策的相关研究12-13
- 1.2.2 跨部门协调的相关研究13-14
- 1.2.3 简要评述14-15
- 1.3 研究假设15-16
- 1.4 论文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16-19
- 1.4.1 研究思路16-18
- 1.4.2 研究方法18-19
- 1.5 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19-22
- 1.5.1 相关概念19-20
- 1.5.2 理论分析20-22
- 第二章 中美两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比较22-33
- 2.1 国家创新体系比较研究的必要性分析22-23
- 2.2 国家创新体系概述23-24
- 2.2.1 国家创新体系研究演进23
- 2.2.2 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成23
- 2.2.3 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关系23-24
- 2.3 美国国家创新体系24-27
- 2.3.1 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24-25
- 2.3.2 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特征25
- 2.3.3 美国国家创新体系框架25-27
- 2.4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27-29
- 2.4.1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27
- 2.4.2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特征27-28
- 2.4.3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框架28-29
- 2.5 中美国家创新体系比较分析29-33
- 2.5.1 政府层面的比较29-30
- 2.5.2 企业层面的比较30-31
- 2.5.3 大学层面的比较31
- 2.5.4 科研机构层面的比较31-33
- 第三章 中美创新政策跨部门协调制定层面的比较分析33-46
- 3.1 中美两国跨部门协调的主要模式比较33-38
- 3.1.1 美国跨部门协调的主要模式34-35
- 3.1.2 中国跨部门协调的主要模式35-37
- 3.1.3 比较结果分析37-38
- 3.2 中美创新政策跨部门协调的内部制定层面的比较分析38-41
- 3.2.1.美国创新政策制定层面的内部跨部门协调38-39
- 3.2.2 中国创新政策制定层面的内部跨部门协调39-40
- 3.2.3 比较结果分析40-41
- 3.3 中美创新政策跨部门协调的外部制定层面的比较分析41-46
- 3.3.1 美国创新政策制定层面的内外跨部门协调41-42
- 3.3.2 中国创新政策跨部门协调42-43
- 3.3.3 比较结果分析43-46
- 第四章 中美创新政策跨部门协调执行层面的比较分析46-55
- 4.1 美国能源创新计划47-50
- 4.1.1 能源创新计划的背景及形成过程47
- 4.1.2 能源创新计划的组织管理结构47-50
- 4.2 中国2011计划50-52
- 4.2.1 2011计划的背景及形成过程50
- 4.2.2 2011计划的组织管理结构50-52
- 4.3 能源创新计划与2011计划的比较分析52-55
- 4.3.1 决策模块分析53
- 4.3.2 协调模块分析53-54
- 4.3.3 咨询建议及资金管理模块分析54-55
- 第五章 中美创新政策跨部门协调评估层面的比较分析55-70
- 5.1 中美R&D总体情况描述55-60
- 5.1.1 美国R&D经费总体情况56-57
- 5.1.2 中国R&D经费总体情况57-59
- 5.1.3 中美R&D经费情况对比分析59-60
- 5.2 中美R&D经费耦合协调度的定量模型构建及数据结果分析60-68
- 5.2.1 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60-61
- 5.2.2 中美耦合协调度的数据结果对比分析61-64
- 5.2.3 中国R&D运行存在的问题64-68
- 5.3 中国R&D反映的创新政策跨部门协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68-70
- 第六章 中国创新政策跨部门协调的优化70-74
- 6.1 改造跨部门协调体系,构建整体政府71-72
- 6.2 建立多层次的跨部门协调方式,,完善制度安排72-73
- 6.3 构建创新参与者有效参与的联合创新体系73-74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74-76
- 7.1 本文的主要贡献74-75
- 7.2 研究展望75-76
- 致谢76-77
- 参考文献77-80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0-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宏武;;自主创新与创新政策研究的新进展——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06年年会学术观点综述[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1期
2 孔欣欣;;部门创新体系:一个影响当今产业创新政策的重要概念[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02期
3 ;我会在京成功举办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创新政策解读研讨班[J];科技与法律;2008年04期
4 陈伟;张昊一;杨彩霞;;我国地方创新政策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0年02期
5 武欣;;国内外创新政策研究的评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42期
6 杨忠泰;;区域创新政策制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03期
7 霍立浦;;法国创新政策评述[J];国际科技交流;1989年12期
8 王胜光;创新政策的概念与范围[J];科学学研究;1993年03期
9 柴振荣;实现科学技术与创新政策的经济机制[J];管理科学文摘;1994年07期
10 郑士贵;创新政策是摆脱危机的工具[J];管理科学文摘;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苏英;吴灼亮;曲婉;;美国创新政策发展趋势及其启示[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2 刘华文;谭力文;;美日创新政策比较研究[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3 苏英;吴灼亮;曲婉;;美国创新政策发展趋势及其启示[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黄世政;;创新政策在G开发区实践之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5 蔺洁;陈凯华;秦海波;侯沁江;;中美区域创新政策比较研究——以加州和江苏省为例[A];第十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分6:区域创新与绿色发展(Ⅰ)[C];2014年
6 常静;;重视“需求面”创新政策,完善新时期创新政策体系[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显君;章博文;孟东晖;高歌;;后发国家创新政策与机制——来自中国四个产业的实证[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8 郝莹莹;;国际创新政策对比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艳;创新政策研究应从问题入手[N];科技日报;2007年
2 曾彩霞 编译;政府:创新交响乐的总指挥[N];科技日报;2009年
3 记者 张魁勇;创新政策 主动服务 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N];成都日报;2012年
4 记者 江潇 实习生 王悦良;我市将推出系列先行先试创新政策[N];攀枝花日报;2013年
5 梁红军 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机制环境[N];中国联合商报;2013年
6 彭春燕;需求面创新政策如何实施[N];学习时报;2013年
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金融研究所 赵昌文 朱鸿鸣;构建创新政策体系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N];科技日报;2013年
8 早报记者 王道军;前海纳入粤港澳自贸区规划拟下半年上报金融创新政策[N];东方早报;2013年
9 实习记者 杨柳;解决突出问题 创新政策机制[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10 王大贤 崛起战略研究联盟秘书长 研究员;上海自贸区创新政策须尽快“落地生根”[N];上海证券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桑P;欧洲联盟创新政策浅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周莹;中国汽车产业创新政策体系及其系统失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爽;政府创新政策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2 陆瑶;美日等发达国家生态创新政策(2000-2012)研究:文本分析视角[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3 冯莉;基于政策要素的美国创新政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4 范利君;2006年到2014年间中国创新政策协同演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宋潇;中美创新政策跨部门协调的对比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周文斌;创新政策的多国比较与中国创新政策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温二丽;区域创新政策效果比较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8 李晓昂;质性分析视角下的创新政策结构与特征[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方辉;区域创新政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李洁然;中小企业创新政策协同作用的机理分析及绩效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中美创新政策跨部门协调的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2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502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