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外交战略的内涵
本文关键词:一带一路外交战略的内涵
【摘要】:2015年3月28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发布,意味着酝酿近两年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式以国家意志向内、向外宣传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蕴含的外交思想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外交理念的继承与创新,是对中国梦的外交战略延伸。其本身具有历史的必然逻辑,将承载着中国政府参与全球治理过程角色转型的重大使命。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外交战略 内涵
【分类号】:D820;F125
【正文快照】: 一、一带一路倡议形成之必然所谓“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3年下半年,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一带一路的倡议行为,可认为是国家层面外交思路的一次重大调整与梳理,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力;关于60年代毛泽东的外交战略思想与实践[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0年04期
2 曲星;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3 狄阳群;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初探[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陶季邑;论邓小平的“韬光养晦”外交战略[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赵常伟;浅论邓小平外交战略的基本思想[J];发展论坛;2002年05期
6 游明谦;新时期的越南外交战略:调整与重构[J];东南亚纵横;2002年Z1期
7 刘莹新;与“世”俱进 有所作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发展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J];党政论坛;2003年05期
8 吉珊珊;德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外交战略探析[J];西亚非洲;2003年03期
9 张云筝;“三个代表”——冷战后我国外交战略的指针[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郑瑜;论江泽民的伙伴外交战略[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伟伟;;从内政与外交互动的角度看新中国的外交战略与国内经济建设的发展[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浦启华;;韬光养晦与积极的外交战略[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郜非非;;新中国六十年外交战略发展过程及启示[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宋冰;;论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A];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郭伟伟;;新中国60年外交战略选择与经济建设关系研究及启示[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1)[C];2009年
6 熊光楷;;中文词汇“韬光养晦”翻译的外交战略意义[A];公共外交季刊2010夏季号(总第2期)[C];2010年
7 钮菊生;;新中国三代领导人外交战略思想比较研究[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8 戴德铮;;“冷静观察”等28字方针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A];思考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C];2005年
9 浦启华;;和谐世界与中国的外交战略 中国未来新的战略态势——三环外交[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屈彩云;;日本环境ODA的战略发展探析[A];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借鉴与创新——2011年博士论坛[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日本“近视”外交战略是作茧自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系暨政经所特聘教授 宋镇照;李克强访印的外交战略意涵[N];东方早报;2013年
3 北京商报记者 韩哲 赵毅波;莫迪外交战略浮出水面[N];北京商报;2014年
4 金嬴;日本迷失外交战略[N];东方早报;2005年
5 周戎;印度不愿充当他国外交战略的工具[N];光明日报;2008年
6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李永群;欧盟酝酿新时期外交战略[N];人民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宁惠;我市举行外交战略暨国际形势报告会[N];张家界日报;2010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未来30年外交战略考验中国智慧[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9 记者 魏恒;主动服务国家周边外交战略 奋力开创我区开放合作新局面[N];广西日报;2013年
10 欧洲所 李靖X 陈志瑞;英国在我国对欧盟外交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泽喜;毛泽东时代意识形态作用下的中国对苏对美外交战略[D];武汉大学;2011年
2 张键;冷战后中国东亚外交战略的学理分析[D];外交学院;2011年
3 刘德喜;美苏关于中国问题的纠葛和毛泽东的外交战略(1943—1949)[D];中共中央党校;199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磊;和平崛起中国的外交战略目标讨论[D];武汉大学;2005年
2 王伟伟;美国之音在美国外交战略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D];青岛大学;2006年
3 刘雅贤;论中国不结盟外交战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竹云;关于我国不结盟外交战略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雪姣;蒙古“多支点”外交战略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6 吴德玲;略论中国和平、发展、合作的外交战略[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周焱X;解析儒家和睦思想对我国外交战略的影响及实践创新[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包云波;中等强国的身份定位和外交战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9 刘宇;苏俄时期外交战略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2年
10 王衍达;韩国东北亚外交战略的演变及其动因[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33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533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