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区域二元碳收支的理论方法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7-07-14 15:15

  本文关键词:区域二元碳收支的理论方法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碳吸收 碳排放 碳收支 区域 研究进展


【摘要】:在全球变化和低碳发展的背景下,区域"自然—社会"二元碳收支成为地理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经济学及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区域二元碳收支不仅为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社会"耦合的碳循环压力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对推动区域低碳发展和协同减排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从区域系统的角度,提出了区域"自然—社会"二元碳收支的内涵、特征和理论框架;探讨了区域人类活动对二元碳收支的影响机制,阐述了区域不同空间尺度碳收支之间的内在关系;从碳排放、碳吸收、碳流通及碳平衡等角度对当前区域碳收支研究的主要方法特点和应用领域进行了总结和对比;从全球、国家、省级、城市、城区、县域及社区、典型产业及人类活动等不同尺度对近年来区域二元碳收支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最后提出了区域碳收支综合研究的重点方向:区域二元碳收支的集成模拟研究,区域碳收支的空间分异规律研究,基于区域碳收支核算的区域横向碳补偿研究,区域碳收支与区域资源环境效应的关系和区域碳收支的综合调控研究。
【作者单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关键词】碳吸收 碳排放 碳收支 区域 研究进展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633)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5-GH-088)~~
【分类号】:F127;X196
【正文快照】: 1引言在全球变化和低碳发展的背景下,区域碳循环和碳收支成为地理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及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区域碳收支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突破了以往单一关注自然生态系统的局限,而将研究视角扩大到区域社会经济活动领域,逐渐开展了区域“自然—社会”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慧娟;匡耀求;黄宁生;朱照宇;刘宇;唐金利;;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广州市的碳收支变化初步研究[J];生态环境;2006年06期

2 黄耀;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年02期

3 孙晓丹;张为;孔德荣;;发展碳收支定量认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J];法制与社会;2010年10期

4 杨宏玉;涂建军;杨乐;高红丽;;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收支平衡的影响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农机化研究;2011年10期

5 付超;于贵瑞;方华军;王秋凤;;中国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陆地碳收支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1期

6 姚林如;;区域碳收支结算的理论和方法探讨[J];财会研究;2012年13期

7 李春园;杨爽;许艳苹;;中国近海碳收支、调控机理及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中国基础科学;2012年06期

8 高奇;师学义;王子凌;李海明;;深圳市碳收支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协整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3年06期

9 孙伟;乌日汗;;长三角核心区碳收支平衡及其空间分异[J];地理研究;2012年12期

10 David P.Turner;Jack K.Winjum;Tanya P.Kolchugina;Michae A.Cairns;罗天祥;;国家级地面碳收支的生物与人类因素剖析[J];AMBIO-人类环境杂志;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磊;宋金明;李学刚;袁华茂;李宁;段丽琴;;中国滨海盐沼湿地碳收支与碳循环过程研究进展[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斌 邹声文;集中科技兵力破解“二氧化碳失踪之谜”[N];大众科技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肖慧娟;广东省陆域碳收支估算及其变化机制探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2 黄潮清;广东省陆域碳收支时空格局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孙秀丽;安徽省“自然—经济”复合系统碳收支估算及其特征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亚培;对广东省区域碳收支计算和分析[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5 胡sリ,

本文编号:541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5415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d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