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业与对外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5 23:11

  本文关键词: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业与对外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 耦合协调度 熵权TOPSIS 时空演变


【摘要】: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支撑我国中部崛起战略的核心区域,也是我国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等任务的重点地区。2015年4月《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明确了“深化对外开放”作为规划重点任务之一,而旅游业发展与对外经济合作是区域国际化程度的两个重要标志。目前国内对旅游业与对外经济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省为单位的宏观层面,对于城市级别的研究探讨还较少,理论上也无相关的研究揭示旅游业与对外经济耦合协调的机理。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业与对外经济耦合协调度变化的时空规律,是对旅游相关研究的重要发展和补充,也对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耦合协调理论为切入点,以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业与对外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构建二者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系统2003-2013年耦合协调度水平进行时空对比分析,试图探索出两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演变趋势。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通过文献梳理,国内关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的研究情况,可总结为三个阶段,研究内容上也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2)通过对2003年-2013年耦合协调度评价结果分析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各层次耦合协调度比重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枣核型”;(3)长江中游城市群耦合协调度11年来两极城市耦合协调度水平波动极小,环鄱阳湖城市圈中各地市耦合协调度水平整体上升趋势最明显,整个长江中游城市群地区在2005年“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以及2009年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在人均GDP步入3000美元后均出现了快速增长;(4)11年来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业与对外经济耦合协调度由微弱负相关向微弱正相关演变,正在由离散状态向集聚状态演化,且整个城市群耦合协调度水平空间结构特征由“多中心散状分布”向“唯一强中心与多级次中心并存分布”演进。
【关键词】:长江中游城市群 耦合协调度 熵权TOPSIS 时空演变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92.7;F12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5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12-15
  • 1.2.1 研究内容12-13
  • 1.2.2 研究方法13-14
  • 1.2.3 研究技术路线14-15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15-26
  • 2.1 基本概念15-16
  • 2.2 旅游业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研究进展及简评16-20
  • 2.2.1 国外研究进展16-18
  • 2.2.2 国内研究进展18-20
  • 2.3 旅游业耦合协调度研究进展及简评20-26
  • 3 相关理论概述及耦合协调度作用机理26-32
  • 3.1 相关理论概述26-28
  • 3.1.1 耦合协调度理论26
  • 3.1.2 全局空间自相关理论26-27
  • 3.1.3 增长极理论27-28
  • 3.1.4 可持续发展理论28
  • 3.2 旅游业与对外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28-32
  • 3.2.1 旅游业与对外经济耦合内部作用机制29-30
  • 3.2.2 旅游业与对外经济耦合外部作用机制30-32
  • 4 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业与对外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32-51
  • 4.1 长江中游城市群概况32-33
  • 4.2 耦合协调度指标设计与评价标准33-43
  • 4.2.1 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的构建33-36
  • 4.2.2 耦合协调度评价标准与数据来源36-37
  • 4.2.3 熵权TOPSIS评价37-43
  • 4.3 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业与对外经济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与测算43-46
  • 4.4 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业与对外经济耦合协调度结果分析46-51
  • 5 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分析51-68
  • 5.1 耦合协调度时序演变分析51-57
  • 5.1.1 整体概况51-52
  • 5.1.2 两极城市耦合协调度时序演变52-53
  • 5.1.3 各城市圈耦合协调度时序演变53-57
  • 5.2 耦合协调度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57-60
  • 5.3 空间演变分析60-68
  • 5.3.1 Jenks自然最佳断裂聚类分析60-65
  • 5.3.2 空间结构分析65-68
  • 6 结论与展望68-71
  • 6.1 基本结论68-69
  • 6.2 创新之处69-70
  • 6.3 研究展望70-71
  • 参考文献71-75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75-76
  • 致谢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海伟,孔繁花;山东省各市经济环境协调度分析[J];人文地理;2005年02期

2 周娴;李文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评估:模型与案例[J];探索;2006年02期

3 薛伟贤;董维维;王强;;入世后我国区域间保险业协调度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4 赵涛;李fE煜;;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朱春江;彭士萍;马文斌;;连云港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研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乔良;梁俊;史亮;杨睿;;营区物资区域储备的系统协调度模型应用研究[J];物流技术;2009年10期

7 王亚平;杨巧宁;张婧;孙希华;;山东省工业化中期经济环境协调度及协调途径[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30期

8 张仲伍;杨德刚;张小雷;张月芹;;山西省城乡协调度演变及其机制分析[J];人文地理;2010年02期

9 薛红霞;刘菊鲜;罗伟玲;;广州市城乡发展协调度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0年08期

10 周莹莹;刘传哲;;耦合协调度视角下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J];求索;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辉;;辽宁省14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的定量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9-2010年度][C];2013年

2 黄银兵;吴媚;田文林;;西北地区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以甘肃庆阳为例[A];陕西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优秀科技论文集[C];2013年

3 黄雪芸;陈松林;;小城镇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研究—以德化县为例[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运迎霞;田健;;可持续视角下的中观层面土地使用与交通发展协调评价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关丽娟;青岛市碳承载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金海;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人口、经济和环境协调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徐寅寅;辽河旅游带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3 赵雅婷;城区型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创新能力评估[D];东南大学;2015年

4 杨晓庆;台湾地区能源—经济—环境(3E)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5 江冰;城镇化进程与住房市场协同关系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6 马明远;基于协调度理论的吉林省电力系统协调性评价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6年

7 陈通;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业与对外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年

8 潘鹤思;滇中城市群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9 张颖;我国产业与金融融合测度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10 王芳菲;广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803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6803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2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